不帮儿女带娃的老人,晚年多半逃不过 “3种结局”,既现实又无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9 19:50 4

摘要:农村地区比例就更高了,达到70%~80%,因年轻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就交给了爷爷奶奶等祖辈抚养。

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如果退休在家没事做,你会帮子女带娃吗?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60%~70% 的0~3岁婴幼儿主要由祖辈照料:

城市地区约50%~60% 的家庭依赖老人带娃;

农村地区比例就更高了,达到 70%~80%,因年轻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就交给了爷爷奶奶等祖辈抚养。

中国老人带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我们知道带娃不易,尤其是孩子出生后头三年,养育非常辛苦,老人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和体力,而这基本上是无偿劳动。

过去的老人比较淳朴,只要能和晚辈生活在一起,带起娃来也是任劳任怨、甘之若饴。

现在人们意识觉醒,很多老人自觉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都把孩子拉扯大,自己可以松口气,他们中有一些人是不愿意帮子女带娃的。

邻居王奶奶带起娃来,就是一脸苦瓜相,每次见到她都非常不开心,她说去年媳妇又生了个小儿子,当时没召唤她,王奶奶也乐得清闲,在县城找份零工,生活很惬意。

今年儿子说啥都让她过来帮忙带孙子,她极其不情愿过来,现在就盼着娃们快放暑假,四个孩子交给媳妇看,她要回老家装修房子去。

和同事们聚在一起闲聊,说起以后儿子结婚生子后,要不要帮他们带娃?

当时我信誓旦旦:说啥以后也不会给他带娃,自己想办法解决。我要过自己的生活。

同事听后调侃:还没到那个时候,到时候你就身不由己了。

后来在某些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会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应该坚持选择想过的生活,还是为了子女牺牲自己的自由呢?

在这里,讲一个故事:刘阿姨有一个儿子,结婚又离婚了,刘阿姨一直张罗着给儿子网罗对象,为此操了不少心,刘阿姨的老头却不以为然,他一直坚持绝对的自由主义。

当年儿子结婚的时候,他就事先告知:我不会帮你们带孩子的,以后你们有孩子也不要找我。

现在儿子婚姻不幸,刘阿姨一直咬定说是另一半不稀罕孩子,所以导致如今的结局,也没有一孙半女。

刘阿姨的言论片面、偏激之余,细想也不是全无道理。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有一句经典的话: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

有篇文章《老人不帮忙带娃,就是在败家》,这个观点听起来很荒谬、不合逻辑,但确实也很真实。

现在年轻人活得太艰难了,房贷车贷、养娃成本都高得出奇,而在中国双职工家庭占比90%以上。

没有老人带娃的家庭,或者老人不愿意出力,父母一方就要退出职场,家庭收入也会锐减30%~50%。

因此,老人带娃客观上降低了家庭经济风险,避免因育儿成本过高而“败家”。

朋友青青嫁给一个三个儿子的家庭,老公是老大,还有两个弟弟,兄弟三个人都挺争气,读完大学在大城市立足,后来赚钱交了房子的首付,父母基本上没操什么心。

青青说自己的婆婆有“公主病”,明明身体好好的,却天天娇气地说自己这疼那痒的,结果三个儿子的孩子,在她需要出力帮忙带的时候,她都躲清闲、待在老家没给带。

青青说她们三个媳妇都很生气,私底下提起这个婆婆也是直摇头,青青让自己娘家妈帮她带娃,其他两个媳妇没办法只得在家全职看娃。

她们都气愤的说,现在用得着的时候不露面,以后老了也别想住在我们家。

不帮子女带娃的老人,最终可能会面临三种结局,都挺现实且无奈的。

第一种,代际关系疏离

某乎上有一个高赞提问:为什么老人不帮忙带娃,却理直气壮要求子女孝顺?

很多人回复是:坏人变老了。这类人不懂得反省自己,却只是一味索取。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将不给孩子带娃就等同于她是个坏人,只能说这类老人太自私,完全不顾子女的处境和感受。

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

然而代际间存在一种典型矛盾:子女认为"当初我们需要帮助时你在哪",老人则觉得"养大你已经尽完责任"。

在赡养纠纷案件中,约17%原告老人提及"曾因拒绝带娃遭子女冷落"。

北京某高校退休教授拒绝带孙后,子女探望频率从每周1次降至每年春节1次。

社会学某项调研显示,不给子女带娃的家庭中:73%子女承认"减少主动联系",55%老人表示"想念但不敢要求见面"。

第二种,养老资源受限

帮子女带娃的老人,晚年往往生活更幸福、得到更体贴的照顾。

一方面来自儿女,因为帮子女带娃,无形中得到更多的关照;即便是单独住在别处带娃,儿女回家探望的次数也会高很多。

因为老人帮子女渡过育儿最艰难的阶段,如产假后返岗、经济压力最大时期,子女更容易产生回报心理。

就有案例显示,某些双职工的家庭,老人带娃到3岁,子女后来主动承担了老人70%的医疗和养老费用。

另一方面是祖孙间会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很多小孩子对于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爱,是十分深刻且难忘的。

刷到一位释正持国的博主,她就直言,因为奶奶的去世,给她震撼很大,她发誓今后要吃素以此纪念奶奶。

反之,不帮忙带娃的老人,晚年生活会匮乏无聊很多,没有之前的劳动和时间的付出,肯定无法换来未来的情感慰藉和养老支持。

第三种,社会评价不好

现在老人带娃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老人们也会聚集在一起,如果是某些身体健康无事却不帮儿女带娃的老人,不仅融入不了集体,还会无形被孤立。

济南一位62岁退休教师因出国旅游而未帮女儿带娃,被邻居议论"只顾自己享乐,女儿上班那么累都不帮",导致其半年内不再参与社区活动。

中国仍是传统的家庭伦理社会,78%的地区仍保留"含饴弄孙是福气"的观念,老人会自动接管看孙的义务,并认为这是自己份内的事情。

2023年《代际关系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访的2000名成年人中,61%认为"身体健康却拒绝带孙辈的老人不够尽责",42%明确表示"这类老人比较自私"。

不帮子女带娃的老人,其实在自己的圈子里也不好混,很容易被边缘化,也被贴上自私等负面标签。

其实,老人帮忙带娃,并非义务,而是情分。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不要将这份情分变成了本分。

老人在儿女家中的付出是锦上添花的事情,终究孩子的抚养和托举还是年轻父母的事。

和老人约定好,各自带娃的时间,做好交接班;

忙碌的爸爸妈妈也可以当个好父母,多多陪伴孩子,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滋养和陪伴。

希望我们常怀有感恩之心,感谢老人的付出,争取老人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助力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你怎么看待“老人带娃”这件事,你认为老人带娃是义务吗?

来源:豆芽妈妈育儿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