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为1342万人,也就是说按照专家的预测,今年的高考生要突破1400万,没想到这次被哐哐打脸,今年高考生不但没上1400万,还下降到了1335万人。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每年高考,考生人数都不断的刷新记录,专业也曾经预测过,从2022年之后,每年高考生的人数都要增加100万左右。
去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为1342万人,也就是说按照专家的预测,今年的高考生要突破1400万,没想到这次被哐哐打脸,今年高考生不但没上1400万,还下降到了1335万人。
看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在说高考之后会越来越容易,难度也会降低,那么真的会这样吗?
要问这人怎么就少了,那肯定是与新生婴儿出生有关系,今年站考场上的,基本都是06、07年那拨孩子,那时候的出生证明,可比千禧年前后那几年薄了不少。
从2000年到2005年,每年都是1500万左右,甚至冲到过1700多万,可到了06、07年,这数字就回落到15000万那晃悠。
这就像我们种庄稼,你头年播的种少了,后面哪能指望大丰收?爹妈生的孩子数量,是最根本的源头。
在这之后,我国生育率还是一年比一年低,之后的高考生也只会越来越少,除生育率减少,还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那就是那些经验丰富的“高四”、“高五”战士,以前复读大军浩浩荡荡,有的地方复读生甚至能占到考生总数的两三成,个别“高考名县”更高。
他们是考场上的老炮目标清晰,下手稳准狠,对整体竞争格局的影响可不小,不过这几年风向变了,新高考改革这阵风,从东吹到西,从南刮到北,考试内容、录取方式都来了个大变脸。
选科组合五花八门,什么“3+1+2”、“3+3”,以前那套文理分科、“一套试卷考天下”的逻辑不灵了。
不少原本打算再搏一年的同学,一合计以前的优势可能荡然无存,与其在新规则里瞎扑腾,不如早点另寻出路,这部分人的“战略转移”,也实打实地让高考报名总数少了一块。
过去总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好像除了高考考大学人生就没别的奔头了,挤得是头破血流,而现在桥多了,路宽了,甚至还有了“立交桥”,选择一下子丰富起来。
你看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那可是下了真功夫,动了真格了,以前一提中专、高职,不少家长可能还觉得脸上无光,孩子没出息。
现在可不一样了,技术过硬的蓝领师傅,手艺精湛的技能人才,月薪过万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活得比不少格子间里的白领还滋润。
很多地方搞的“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就是给那些在传统课堂上可能不那么耀眼,但动手能力强、或者对某个专业有特殊天赋的孩子,开辟了新的上升通道。
成绩单不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越来越实在了,还不止这些,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眼界也更开阔的,早早就规划了另一条赛道——出国留学。
换个环境,体验不同的文化,接受不一样的教育理念,这条路也分流了一部分潜在的高考考生,教育部的数据也显示,出国留学的人数可是一直往上涨,这么多条路一分流,高考报名的人数自然就下来点儿了。
一听高考报名人数少了7万,是不是有家长和同学心里偷偷乐开了花?竞争小了,大学岂不是更好考了?
这话听着是那么回事,毕竟分母小了,而高校的招生名额,尤其是那些“双一流”的好大学,听说今年本科招生计划还要多招两万多人,这么一增一减,好像是“肉多僧少”了。
但你可千万别高兴得太早,这事儿得分开看,不能一概而论,全国的总盘子是小了点,可你得看你家孩子在哪个“战区”。
有的地方,比如福建,今年的考生人数不降反增,一下子多出来1.4万人,江苏无锡那边,考生和考场数都创了近十年新高。
所以你在的省份,可能风景这边独好,也可能依旧是“卷王”遍地,再说了高考的竞争,从来不只看总人数,更要看你想去哪儿。
那些削尖了脑袋都想进的热门大学、热门专业,永远都是千军万马抢那几个名额,哪怕全国总人数少了几十万,清华北大复旦交大门口的队伍,能因此变短多少吗?
所以指望整体人数下降就能轻松躺赢好大学,这想法多少有点天真了。
还有一个大背景不能不提,就是“新高考”这股东风,到2025年,也就是我们聊的这一届,又有8个省份要正式加入新高考的大家庭。
这新高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分文理了,语数外老三样雷打不动,物理和历史你得选一门作为“主菜”,剩下的化学、生物、政治、地理这些“配菜”你可以自己搭配着选。
这不就跟吃自助餐似的?哪个菜你爱吃、能吃好,你就多夹点,哪个不对胃口,以前捏着鼻子也得往下咽,现在可以少碰或者不碰。
这给了孩子们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扬长避短,专攻自己擅长的科目,也算是减轻了点儿死磕弱项的痛苦。
比如你历史好,生物也拿手,但地理让你头疼,那你就可以把地理扔一边,把劲儿都使在刀刃上。
而且不少实行新高考的省份还拿到了“自主命题权”,这就好比打球有了“主场优势”,考题可能会更贴近本省的教学实际和地方特色,孩子们学起来、考起来可能感觉更熟悉一些。
一般来说,新政策刚落地,头几年题目可能不会出得太偏太难,会先稳着来,图个平稳过渡,这也算是个小小的红利期。
当然新高考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科学选科、如何适应新的赋分方式,都是考生和家长需要琢磨的新课题,这之后也是一个大课程。
总之,与其期待人少简陋,还不如提高自身,毕竟知识才是硬道理。
澎湃新闻2025-5-28《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系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
大象新闻2025-5-29《2025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今年的高考录取会更容易吗?》
来源:慧心引力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