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建筑规划到满足人民需求,从延续城市文脉到守正创新。但真正引人深思的是:烟台山为何能成为网红?它如何挖掘自身潜力?又是怎样在保留历史的同时注入现代活力?
石厝教堂前,银杏叶再次染黄大地。这里,住宅与商业共生,复古与时尚碰撞,经过十几年的城市更新,烟台山俨然成为流量密码,吸引无数目光。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2024年国庆期间,客流量73万人次,同比增长35% 销售同比激增61%,一跃成为全省景区“黑马”。
从建筑规划到满足人民需求,从延续城市文脉到守正创新。但真正引人深思的是:烟台山为何能成为网红?它如何挖掘自身潜力?又是怎样在保留历史的同时注入现代活力?
当我们谈论烟台山,实际上是在讨论城市更新的新趋势。本期节目《更新 何以更兴?》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个话题。烟台山不仅是一张照片、一个景点,它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城市记忆中的活化石,更是新时代下的创新典范。
作为一档深度“调研+访谈”栏目,《从现场出发》栏目组,花费数月时间,深入走访调研,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长聘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责任教授王林,福州烟台山城市复兴项目主创设计师、都市建筑设计事务所王辉,福州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研究院董事陈亮等专家,以及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福州市仓山区政府工作人员、烟台山商业街区主理人代表、烟台山片区的居民代表、青年观察团等汇聚烟台山,倾听百姓的声音,专家的解读,主管部门的理念,从“顶流街区”的现状出发,探讨街区多元化需求的满足、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以及历史风貌区的文脉传承,共同探索城市更新的奥秘,寻找获得幸福生活的新路径。
01
面对“顶流街区”的尴尬
需要多元主体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
作为“顶流街区”的福州烟台山,在更新中还存在哪些难题?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从现场出发》节目组在人流如织的烟台山开展了深度调查,发现不少游客们认为,上厕所难和交通不便,是两大“软肋”,而住在周边的居民则认为,在光鲜的外表下,他们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亟待更新提升。
面对这些问题,街区主理人自发形成《烟山公约》,开放友好商户,提供游客上厕所、寄存行李、问询等服务,如今,主理人定期举办的烟台山圆桌派已成功拓展为烟山联盟,从最初商业片区主理人的交流研讨,逐步扩展到闽江之心大区域主理人共谋发展、共享资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福州市仓山区副区长叶晓瑜提出——
要挖掘周边停车场潜力,人性化处理外地车辆停车问题,同时在街区开展针灸式提升改造。
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永锋表示——
目前正在做的正是开展多维度城市体检,调查居民们在生活基础质量上的需求,在城市更新的行动中,有针对性制定方案。
城市更新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长聘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责任教授王林是国内率先提出城市更新概念的专家之一。用她的话说,城市更新需要系统的思考,需要更多地从政府主导、民众参与到多元合作,她表示,之所以特别喜欢烟台山,也正是因为看到了更加精细化的城市治理,看到了多元主体不断生长的活力,看到了一个充满生趣的温暖街区,而城市更新的目标就是多元主体的合作共赢,是一个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健康发展。
02
像对待“老人”一样
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乡记忆的物质留存,是人民群众乡愁的见证。曾住在福州烟台山居安里的林良民老先生,在临走前仍心心念念着烟台山的发展,洋洋洒洒写了一封长信,这封信由《HOMELAND家园》杂志副主编许灵怡带来现场,信里讲述了烟台山的价值、烟台山的特色以及林老先生对于烟台山的憧憬,想必当时的他,怎么也想象不到,如今的烟台山,不仅保留着古建筑的特色,更焕发出了新的价值。
作为福州烟台山城市复兴项目主设计师,都市建筑设计事务所的王辉表示,从规划的角度,设计师是按照世界本来应该的样子,去设计烟台山,而不是按照一个世界如何的样子,去设计烟台山。而烟台山老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也采取修旧如旧、还原本貌的原则,比起推倒重来,这样更能保留烟台山特有风貌并使之延续传承。
但这样的更新改造在当时,并非易事,最初的烟台山只有文物建筑挂牌保护,其他老建筑也曾面临征迁的命运。福州市仓山区副区长叶晓瑜说,在民间力量福州老建筑百科网站团队的帮助下,当时的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创举,那就是对保留建筑也进行挂牌。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站」
由福州老建筑爱好者创建的网络档案平台,旨在记录和保护福州的老建筑及其承载的历史与文化。通过实地走访和资料收集,积累了大量关于福州老建筑的信息。网站团队参与了政府或民间保护开发老建筑的相关活动,为福州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了资料支持。
在全省创新古厝保护制度,实行影像定格、入户宣传、身份识别、构件认定、建筑挂牌等举措,特别是给保留建筑挂上设计醒目美观的“保留”标识,在全市的征迁工作中推广,并被省文物局发文号召全省学习。已修缮完成89栋保留建筑(文保建筑55栋,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34栋)及8处石碑、古巷道等文物登记点。
王林教授用“特别了不起”来评价这一举措,她说现在城市更新是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又要保护历史建筑,又要传承文化,还要拥有现代生活,而这些,都在福州的烟台山这里看到了平衡。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这也就不难理解,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永锋所说的,城市更新行动由‘拆、改、留’转向‘留、改、拆’,这三个字的顺序变化,代表着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
03
城市更新
让历史甦生,让文化再生,让人文共生
作为福州烟台山城市复兴项目主设计师,王辉说到烟台山的更新改造不只是在做一个区域,或在做一个建筑群或聚落,是在做人。烟台山的历史风貌区,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更是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交汇点。如今,烟台山的不少古建筑被保留下来了,但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和历史文化又该何去何从?文脉和地脉的关系怎么处理?
华东理工大学景观系系主任,副教授、福州老建筑百科网站长林轶南曾参与过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早期的规划,在节目中,他不禁发出拷问:“我们福州100年来城市的地位最兴盛的时候,留给中国或者留给世界什么,现在还能不能再留给世界?”
参与本期节目的嘉宾,或多或少都带着对福州烟台山的记忆而来,也都在为这座城的文化传承做着自己的努力:
街区主理人打造了烟台山独有的文创产品,把烟台山的故事画在奶茶杯上,茉莉花茶编成“福厝环游记”的故事,烟台山的建筑模型做成文创;
烟台山居民担任起了街区义务讲解员的职责,为游客们细数在这里发生过的历史;
福州老建筑百科网站团队成员记录着这里建筑背后的故事,希望烟台山能有一个影像的陈列馆;
钢琴博物馆的馆主提出愿意为烟台山捐17台钢琴……
可以看到,城市更新既不是抛弃一切,也不是继承所有,而是一种适应性的共生,是一种在地性焕新和可持续性的创新。那只有把不同的生活,理念,态度,方式进行融合叠加,进行织补之后,形成一个新的有机的途径。
正如《HOMELAND家园》杂志副主编许灵怡所说——
从人的需求出发的更新,才是更长久的一个更新。
福州市政策咨询研究会副会长陈正勋表示——
一个成功的城市复兴项目,应该能够将个体的记忆与集体的感情,组合成一种群体的认同。现在再去看待烟台山,希望它成为一个建筑美学以及文化意义上的新地标,成为一个福州故事的链接者,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会客厅和国际生活街区。
从一座山到一座城,福州烟台山让我们看到城市更新的新路径——不毕其功于一役,而是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去尊重和善待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人和每一段历史,也让我们的城市在有机更新当中留住记忆,自然生长。福州烟台山的故事还在继续,城市更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本文来自【福建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