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拔罐实力“圈粉”!松江这名“90后”青年为老挝民众带去“中医治疗”

B站影视 2025-01-06 21:30 3

摘要:中国援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项目为中老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公共卫生领域合作的标志性项目。2024年10月,由中国政府援建的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大楼落成。除了院内软硬件同步升级,多批中国青年远赴老挝万象开展医疗志愿服务,其中便有松江“90后”青年医师张晔的身影。

在老挝首都万象市中心,中国援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矗立于绿意葱茏之间,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吸引不少患者慕名前往。

中国援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项目为中老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公共卫生领域合作的标志性项目。2024年10月,由中国政府援建的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大楼落成。除了院内软硬件同步升级,多批中国青年远赴老挝万象开展医疗志愿服务,其中便有松江“90后”青年医师张晔的身影。

远赴老挝开展中医治疗

玛霍索医院是一所拥有600床规模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扩建完成后,医院总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医用吊塔、心电图机等多种先进医疗设备安装到位,已成为全老挝乃至周边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医院。

早上不到10点钟,中医诊室内的治疗床位就已经基本满员。55岁的患者瓦丽由于中风导致了一系列后遗症,前来接受针灸治疗。简单了解病情后,张晔依次为其选穴、配穴,开展针灸诊治。

张晔今年33岁,原为松江区岳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伤科中医医师。1992年,张晔的父亲作为电气专家,曾参与援助建设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恰希玛核电站工程。在父亲的支持下,2024年1月,张晔成为第十二批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成员,来到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参与当地的医疗援助,为期1年。

“患者是中风后遗症,以及脑栓塞,导致的舌强不语和左下肢的放射性疼痛。主要是通过针刺一些穴位,来恢复她的肢体功能,调节她的后遗症症状。”张晔介绍。数周前,瓦丽前来中医科问诊,经过了近两个疗程的针灸治疗后,已从最开始口齿不清,逐渐可以清楚说话。

“中国魔法”广获当地认可

“这是神奇的中国魔法。”就诊时,瓦丽对张晔的中医针灸技法竖起了大拇指。与瓦丽抱有相同想法的,还有70岁的患者占佩。占佩退休后,发现自己血压升高并出现眩晕症状,经过张晔的针灸治疗后,占佩的各项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是我的中国弟弟,感谢你,祝你身体健康!”2024年10月,听闻张晔即将回国,占佩专程赶来,为张晔送上礼物表示感谢。

“最忙的时候,整个科室一天要服务40至50人。”张晔介绍道。中医诊疗饱受当地民众好评,但在张晔初到老挝时,也曾面临不小的推广阻力。由于老挝当地百姓对针灸诊疗的认知不足,不少人对银针扎入皮肤具有抵触心理,张晔初开诊时,前来就诊的患者并不多。

“有的病人病程长,病情反复,在其他科室没有好转,接受中医诊治后得到了明显改善。”张晔说,“主要还是靠疗效,看到病情缓解,当地人自然会信服。”

在老挝服务期间,张晔根据每位患者病情特点,通过推拿、整脊等手法,结合电针、火罐以及针灸技术,治疗了大量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膝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以及面瘫、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病变的患者,服务总人次达3000余人。此外,他还主动参与院内会诊7例,跨国会诊5例,与各方医护人员共同讨论制定诊疗措施,为广大患者带去“中国治疗”方案。

诊教结合“出海”中医文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为当地患者带去健康福祉,张晔也与团队伙伴承担起了传播和推广祖国中医文化的重要使命。

为增进当地民众对于中医的认同感与接纳度,服务期间,张晔与队友多次奔赴老挝琅勃拉邦、万象、巴色和沙湾拿吉等地,在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佳节组织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并为两地青少年、华裔华侨以及老挝群众带去中医把脉、针灸推拿,骨伤正骨等问诊服务。

临床诊治过程中,针对老挝影像诊断领域存在的医疗短板,张晔根据自身骨伤科临床经验与影像学知识储备,业务授课近30课时,同时带教了多名当地医师。

24岁的袁莱是张晔的学徒之一,2023年刚从医学院毕业。经过大半年的跟教学习,目前他已熟练掌握穴位定位,初步掌握进针、起针、拔罐治疗等手法,可为当地民众开展基础的针灸治疗。

玛霍索在老挝语中是“药材宝库”的意思,在玛霍索综合医院的大楼前,一座由中老两国文字书写的项目奠基碑尤为醒目。“这座‘宝库’承载的不仅是医疗资源,也是我们两地人民的友谊。”张晔说道,“希望中医文化能够在青年传承中越走越远。”

文字:沈思韵

图片:受访单位

编辑:周正豪

来源:上海松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