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的话应验了!全球文科倒闭潮开始,学文真的没出路了么?

B站影视 2025-01-06 10:58 3

摘要:不得不说,标题极具震撼力,也让多少正在读文科的,或者准备让娃读文科的家长,一夜之间感觉雷从天降。

最近,文科生们又双叒叕被推到风口浪尖,起源是一条新闻热搜“全球文科倒闭潮来临。”

不得不说,标题极具震撼力,也让多少正在读文科的,或者准备让娃读文科的家长,一夜之间感觉雷从天降。

报道里称,2024年秋季,哈佛取消了30多门课程,涉及20多个系,多半都是文科专业,特别是历史和文学。

关键这并非突然之举,去年9月,哈佛艺术与人文学院就提出一系列相关改革建议。

更令人沮丧的是,文科消亡,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所学校的个体行为,而是已经在全世界形成了一股浪潮。

2023年2月,美国玛丽蒙特大学通过取消了10个专业,其中大部分是人文学科专业。

2024年3月,英国肯特大学宣布逐步淘汰艺术史、人类学、新闻学、哲学和宗教研究等6个学科领域的课程。

不仅国外大学受到震荡,国内高校也不例外。

比如,西北大学撤销汉语言、金融工程、财政学、广告学等文科专业;中科大撤销英语、传播学、考古学等文科专业。

四川大学更是一口气撤销了音乐学、表演、广播电视学、公共事业管理等大量文科专业。

看完这篇报道,可以说内心深受触动,想起了一句话: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

AI的快速发展,会让很多传统文科专业被取消和淘汰,也让身处时代浪潮的我们不得不深思:孩子还有没有必要学文科?文科真的完全无用吗?

其实,很早之前,“文科无用论”就在网上掀起过激烈的讨论,尤其是这几年就业形势不好,文理科毕业生的毕签率、薪资待遇差别很大。

张雪峰老师也在直播中,斩钉截铁告诉大家:“文科都是服务业”。

于是,社会更加剧了这种拉踩的说法“文科没价值”“文科门槛低”“文科没壁垒”,甚至还简单粗暴的定义:文科是附庸风雅、无病呻吟、曲高和寡。

极端言论更是视文科为“粪土”,号称“百无一用是书生”“文科误国”“文科跪舔”“文科已死”。

在这种大形势下,很多父母,包括我们的下一代,逐渐走入了一些思想的误区,就是认为文科毫无用处,也会因此鄙视文科、放弃文科。

尤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没有足够分辨力的孩子,很容易被误导,还没搞清楚文科是什么,对人生发展有什么意义,就开始不再学文科。

网上就有很多家长头疼,孩子是纯理科生,不愿意学英语和语文,哪怕理科是班级前几名,文科成绩却几乎垫底。

有个妈妈诉苦,女儿文科成绩很好,听到周围都说学文科找不到工作,突然高二想转理科。可她本人更喜欢和擅长文科,转理未必能发挥优势和擅长。

还有老师恳求大家重视文科,说班级学生阅读理解稀烂,历史唐宋元明清都搞不清楚,文化相当匮乏。

所以,从“文科倒闭潮来临”,再引申到“文科无用”“文科消亡”“放弃文科”,这一石不仅激起了学科讨论的巨浪,也让更多不明所以的孩子们深受影响。

在我们一路唱衰文科前,实际上,很多人连“文科”是什么都不知道。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

“广义的文科,是指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又称人文社会科学。具体分为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

狭义的文科,是指高中文理分科时选择的科目。”

所以,看了这个概念,大概就能明白了,文科不单指高考里的政史地,还包括了人文与社会科学,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研究的对象也很宽泛。

你可以说,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取消了部分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高校优化专业结构,更利好大学生就业。

但因此就得出结论,文科没用,放弃文科,学文科等于“假大空”,就有点太短视和狭隘了。

现在所谓的“有用”,更多是从就业、变现、市场的角度来评判。

理科,专业相对精专,有技术含量,有专业壁垒,毕业能找到对口的工作。

那文科呢,更侧重于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就业范围太宽泛,专业边界没那么清晰,很多文科生就业方向类似,应届生就业率也偏低于理科生。

所以,短期看,学理科可能更占优势,就业机会多、薪资水平高、专业就是饭碗。

但从长远来看,一个人的职业及人生发展,从来都离不开社科的思维、缜密的逻辑、强大的语言能力,以及稳定强大的精神内核。

比如,被媒体称为ChatGPT之父的萨姆·奥尔特曼,曾就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写代码的能力一流。

但他更出色的能力,是用文科的思维去讲故事,找到投资人,将项目包装和向全世界推销出去。

还有雷德·霍夫曼,领英的创始人,硅谷有名的投资人,算是第一代写代码的人。除此之外,他研究生主修哲学,还是有名的作家,不断写博客写书,去传播他的理念。

再来看一张图,这些国内互联网大佬们,在领域内都是佼佼者,而他们的本科专业背景,涵盖文理科。

说明文科毕业也有牛人,理科毕业也有精英。那同时呢,文理也都有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的情况。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文理科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理科培养术,文科培养人;理科改变生活,文科改变思想。

有个大学老师,根据经验总结:“不是文科没用,是我们没长出文科的能力来。如果不能懂得去自觉、主动地去生长这些能力,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没用的文科生。”

AI时代来临的当下,我们父母真没必要去纠结和争论,文理科到底谁有用,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将二者融合,更好拓展出孩子全方位的能力。

这个全方位的能力,也可以称为通识教育。

周轶君拍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时,去过很多国家,认为芬兰的通识教育,是最与众不同的课程,也被认为是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通识教育,是将学科教育都串联起来,在一个主题下打通知识之间的分界线。

除了更好掌握和运用所学,尤其能抵消学生对复杂知识、陌生事物的恐惧,从而培养一种应对未来千变万化的信心。

这种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就包括文理科素质的全面培养,因为二者本就不是对立的关系,甚至说是相辅相成的。

放眼国际,很多杰出的人物,都是一专多能。有些人,既是文学家、哲学家,还是物理学家,数学家。

很多IT精英,本身也是政治家、纵横家,甚至是作家、艺术家、画家。

换句话说,领域做到顶尖的人,从来都不是文理偏科,而是理科不错,文科也很行。

所以,世界变化的速度太快、太迅猛,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重要的是发现规律、打破规律的能力。

而对于我们家长的启示,就是重视跨学科融合的能力,让他们拥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够深度思考,拥有沟通力和创新力。

我很赞同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的说法,人工智能时代,要着重培养孩子的三大竞争力:

一个是审美、美感。人工智能永远只能学习人类认为美的事情,但我们对于没有见过的事情,可以产生美感;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产生憧憬,这是了不起的能力。

第二个是想象力。机器只能根据过去人类的经验,做出最好的方案,但我们有一些突然迸发的奇思妙想,这个想象力机器取代不了。

第三个是同理心。就是我们人类能够感同身受、将心比心,机器很难做到,也永远理解不了我们的感情。

把这三种能力的英文首字母,放在一起“ACE”,正好是王者的意思,也叫做王者之力

所以,无论未来如何改变,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其实都紧抓在我们自己手中。毕竟,抓住规律的人,从来都是先享受世界、先赢得世界。

来源:小小包麻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