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戴上VR眼镜,跟随屋脊兽“小龙仔”探秘北京中轴线;走进滕王阁景区,唤醒导览数字人“王勃”,听古代文豪讲历史文化;拿着巴掌大的“文博精灵”全息互动盒子逛博物馆,看“唐代小女孩”介绍文物展品……2024年,智慧文旅新场景、新平台、新项目不断涌现。业内专家表示,伴随
戴上VR眼镜,跟随屋脊兽“小龙仔”探秘北京中轴线;走进滕王阁景区,唤醒导览数字人“王勃”,听古代文豪讲历史文化;拿着巴掌大的“文博精灵”全息互动盒子逛博物馆,看“唐代小女孩”介绍文物展品……2024年,智慧文旅新场景、新平台、新项目不断涌现。业内专家表示,伴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扩展现实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广泛应用,中国智慧旅游步入加速发展阶段,中国旅游智慧含量持续提升。
提速!紧抓发展机遇
2024年,人工智能相关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人工智能推动旅游行业数智化加速升级,为智慧旅游发展带来新机遇。垂直大模型深入旅游业务的核心场景,精准捕捉旅游者的需求与偏好;智能体在旅游服务各个环节广泛应用,如解答疑问、安排行程等。此外,VR大空间可重塑旅游感知,跨越时空边界,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风口。
智慧旅游是数字技术与旅游产业不断融合的结果,是新质生产力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体现。一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积极强化政策引领和实践引导,推动智慧旅游体系不断完善。
2024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智慧旅游服务效能提升行动”等八大行动20项任务,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还通过发布智慧旅游场景应用指南、遴选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试点项目、推出智慧旅游典型案例、开展“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等方式,推动智慧旅游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智慧旅游图谱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智慧旅游经济总体规模从2019年的432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0382亿元,5年间规模增长了1.4倍。预计2024年,中国智慧旅游经济总体规模达到12500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
对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王晓丽认为:“中国数字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越来越深入,智慧旅游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智慧化、网络化服务,在提升政府旅游治理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我国数字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强。未来,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旅游场景的融合创新将不断深化,持续扩大中国旅游的发展空间。”
增效!赋能旅游管理
“2024年是智慧旅游加速发展的一年。智慧旅游治理由点到面,迈出全域协同的新步伐。”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2024》分析认为,从中央到地方,旅游大数据平台正在成为决策者的强大“智囊”。
据了解,在智慧旅游治理平台建设过程中,各地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集数据采集、分析决策、指挥调度、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省区市已建成近30个综合性智慧旅游平台。
“一屏尽显,一网统管”是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目标。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将全省252家4A级以上景区、200家重点文化场馆、3810家网吧、423家不可移动文物点纳入安全监管系统,实现信息可查询、时时可监控、过程可追溯,集智慧服务、行业管理和数据分析三大应用功能于一体。
浙江省近日发布《浙江省智慧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征求意见稿)》,明确到2027年,培育10个智慧文旅重大产业平台,培育30家智慧文旅重点企业,认定30个省级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景区(度假区、街区)等重点旅游场所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智慧旅游是拥抱新变化的优选项,能够实现技术赋能、流程再造、价值引领,其实质是以数字化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优质服务和管理。”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说。
智慧导览、智慧停车、全方位线上服务、全天候应急服务……2024年,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探索智慧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服务、营销等方面的智能化升级。从智能导览、在线购票、无感支付到人脸识别入园、AR/VR互动体验,智慧景区的建设内容日益丰富。
与此同时,个性化推荐系统、社交媒体监测工具及智能广告投放平台等数智化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旅游目的地营销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营销效率和效果。
重塑!升级游览体验
2024年,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智慧旅游便利化程度稳步提升。
“游客越来越倾向于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旅游灵感、比较产品、分享经验并完成预订,比如有75%的游客通过在线旅游平台获取旅游信息,85.5%的游客体验过沉浸式旅游活动。”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仲广说。
戴上VR头显设备,周游良渚、陶寺、二里头、三星堆、殷墟等5处遗址,开启一场中华文明寻根之旅;踏上古蜀大地,近距离观赏青铜纵目面具、神树、金杖等珍贵文物,探访匠人村落、巨人世界和祭祀典礼等数字场景……前不久,《何以文明》《奇遇三星堆》沉浸探索展在中国科技馆面向公众开放,带领观众沉浸式探寻中华文脉。“借助现代技术沉浸式感受祖先智慧,真是太棒了!建议大家都去试试,绝对长知识!”体验过后,有网友留言说。
从《消失的法老》《秦潮觉醒》《唐宫夜宴》,到新推出的《何以文明》《奇遇三星堆》……2024年,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项目通过高度仿真的三维环境和互动式叙事,为游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对此,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慈欣认为:“通过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不仅可以在古老的遗迹中看见历史,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还可以为遗产保护传承提供新的可能性,这些创新科技应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体验,更开启了文化旅游的新篇章。”
如今,沉浸式体验场景遍布文博场馆、剧场、餐厅、酒店、主题乐园、文商旅综合体等场所,引领游客从“走马观花”到“深度沉浸”,逐渐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智能服务的普及让老年群体的出行体验显著提升。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与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9个“2024年智慧旅游适老化典型案例”。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指尖上的呼伦贝尔”小程序整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针对老年人的使用习惯进行细致设计,还引入AI语音指令功能,极大减少对操作界面的依赖;在上海,新型数字公共电话亭“Hello老友亭”引入多功能智慧屏,推出一键叫车、免费充电、AI照相等功能;在广东惠州罗浮山景区,智慧票务系统帮助老年游客“刷脸”入园,解决购票难、排队慢等问题……智慧化服务让老年人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旅游旺季,热门景区和文博场馆“黄牛”倒票问题引发社会关注,技防“黄牛”成为重要应对办法。部分热门景区通过优化票务系统、提高安全防护水平,有效保障了游客的游览需求。
“智慧旅游发展闪耀着科技的光辉,折射了行业和游客对旅游业高效管理、优质服务的美好期待。”正如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有关负责人所说,智慧化的根本目的是让产品更好服务游客,“要通过技术革命和服务创新,降低使用门槛,让旅游出行说走就走,让旅游服务触手可及,让不同人群共享智慧旅游发展红利”。(本报首席记者 王 洋)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