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到底该如何拓展人脉

B站影视 2024-12-20 21:38 2

摘要:题记:读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基层公务员,通过选调或者公考进入体制,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面临着职业上的成长进步。有很多人没有人脉、没有天线,不知道该怎么进步,但是“老师,我太想进步了”的心声又一直在耳边回荡。今天,吏部左侍郎来聊一聊如何拓展人脉

题记:读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基层公务员,通过选调或者公考进入体制,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面临着职业上的成长进步。有很多人没有人脉、没有天线,不知道该怎么进步,但是“老师,我太想进步了”的心声又一直在耳边回荡。今天,吏部左侍郎来聊一聊如何拓展人脉这个话题,算是给读者朋友交一份迟到的作业。

吏部左侍郎备用账号:吏部右侍郎↓↓

一、你在家里是第几代大学生

曾经有个说法“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在当时可能是大概率正确,如今却并没有之前那么绝对。 一个家庭里,什么时候出现第一代大学生,出现的大学生在家庭里或者家族里是第几代,基本上就决定了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

不往前过多地追述,仅以改革开放来算也已经四十多年了,老三届的那一批大学生基本上是国内大多数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由于当年大学的招生数量有限,过渡时期存在的中专生、中师生则以“准大学生”的身份为无数农村家庭学生改变命运提供了机会; 而1999年左右开始的高校扩招潮,又使得更多的普通家庭享受国家发展红利诞生了家族里的第一代大学生。

时至今日,如果一个家庭里还没有出现过大学生,那显然是无法实现阶层跨越的。或者即便出现了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业的,那么希望通过大学来彻底改变命运的难度也远比上一代大学生要难得多。 凡事要趁早,在这里也同样成立。

二、你该如何面对客观的现实

有的人命好,有亲爹、干爹或七大姑大姨,家族里总有一个或大或小能使上力的。有的人或者更多的人没那么好的出身,甚至一穷二白,家族兴旺就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谁都指望不上。

这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哲学上讲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为什么合理呢,因为通常来说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绝不是通过一代人的努力来实现的,而是数代人的持续不懈的努力才最终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中县干部》中所描述的那“一棵棵大树”,那棵大树不经过至少两三代是无法构建那样的网络的。中县如此,其他地方也大同小异。 接前述的代际大学生,一代的没有人家已经两代的好发展,两代的和人家三代的更不具有可比性。

对此你可以羡慕嫉妒但不能有恨,恨也没有用,改变不了任何现实,没任何卵用。 唯有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行胜于言。欲望是最根本的驱动力,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三、你人脉能够触及的高度在哪里

接受并不是妥协,更不是躺平,接受现实是为了更好地改变现实。即便障碍重重,但从古至今阶层流动也从未停滞,无数逆天改命的案例在不断上演。 阶层流动一方面是普通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执政者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缓冲。

说一千道一万,能不能晋升关键还是在于你上面有没有人。 基本上,你人脉能够触及的高度,决定了你未来发展的高度。但是你人脉能触及的高度是一个变量,会随着你的发展而发展,这也是很多没有任何背景的人能够一步步走向高位的原因。最典型的莫过于近期落马的贵州黔东南州委原书记安九雄,仅以中专学历便能够从最基层先后服务乡镇、县委、市委最终到省委书记,在不断改写人脉高度的同时实现步步高升。

你发展得越好,你的人脉所能触及的高度越高,从而进入良性循环,随之带来更多的晋升机会,拓展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你发展得一般或者停滞不前,则陷入恶性循环,那么你的人脉高度将停留在一定层面甚至逐步下滑,对应的机会和可能性自然就日渐减少。所以你的人脉和你自身的发展是紧密关联的,有点类似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到底是先有人脉还是先有发展值得探讨。

四、上学期间该如何积累人脉

对于普通人来说,积累人脉最重要的时期就是上学期间。这个阶段广义的包括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甚至在职教育、培训,狭义的则主要是大学。梳理每个人的朋友圈,不外乎“三同”,即同学、同事、同乡,平时经常说的战友可归结为同事。

“三同”当中,同学因为相处时间长、没有利益纠葛相比其他关系要更加单纯,因而能够建立相对稳固的感情。 同事平日里你好我好大家好,相互利用或者好听点的相互扶持的多一些,对助力提升意义不大。同乡对于远离故乡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纽带,对于守家在地的没有意义,但一定是建立在相互有利用价值的基础之上,毕竟两眼泪汪汪的老乡也没那闲工夫瞎耽误事。

在大学前,尽管彼此的家庭有差别,但是相互之间PK的主要还是成绩, 普通家庭的孩子甚至可以因为成绩好而更具优越感,本应有足够优越感的富家或官宦子弟甚至可以因为成绩差而缺少自信。但是,即便如此,可能大多数人一生中最亲密的朋友圈中这个阶段的人占比也是最大的。

入读大学后,尽管成绩仍然是重要的考核标准,但是家庭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为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与之对应的就是当前中重度抑郁症的大学生占有一定比例,而这些学生中又有相当的比例是因为家庭原因。

吏部左侍郎认为大学之所以是大学,最大的价值还不只是那一纸文凭,更多的是视野的拓展、境界的提升、思维的转变以及未来无法预测的可能性。而这些除了教学之外,某种程度上都离不开同龄优秀者的相互启迪或者刺激,将井底之蛙带到井口甚至更广阔的的世界。然而,恰恰是这一人生最关键的时刻,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一些同学,没有能够通过这一阶段实现跃升,而是在家庭优越的情况下在家庭的主导中将自己封闭起来,成了另一个层面的井底之蛙。 人生的改变就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悄然发生变化,永远都是没有条条框框的情况下能够走得更远,如同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最终修炼成绝世武功的一定都是野路子。

与优秀的人在一起,是永恒的主题。在大学,优秀的人更容易判断,也更容易接触,最大的前提是你自己足够的优秀。因此,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更要倍加珍惜这一时期的机会,通过自身努力把自己变的优秀的同时与更多优秀的同学以及师兄弟建立关联,这些都是未来若干年后无形的力量。

五、参加工作后该如何积累人脉

参加工作之后,基本上一个人的圈子是相对限定的。 体制内有体制内的规矩,层级不到是没有机会跟着玩的,这也是绝大多数人参加工作之后没有办法突破关系圈的原因。活没少干,班没少加,锅没少背,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评优、表彰、晋级就是和你没关系。这显然不公平,但是显然也没毛病。毕竟你更多地只是做了你份内的事情,领导没有交办你其他任务,你也没有机会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那么你就是个外人,既然是外人怎么能够享受自家人的福利呢?

那么如何突破这种局面呢? 首先的一定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得有能拿得出手的本领,写小作文的能力,对瓶吹的能力,拍马屁的能力、使人共情的能力、其他领导感兴趣的能力等等,总得有一样。无论是情绪价值还是实用价值,得让领导发现你的价值,没有价值的人就不需要往下谈了。另外,在到处内卷的大环境下,PK看家本领也得尽可能地差异化,人有我优不如人无我有,要准确定位,尽可能地确立不可替代性。除个人能力外,你所处的平台、岗位本身会赋予你相应的价值,如何将之合理合法地最大化也是一大课题,而这是最大的基本功。玩好了,事半功倍;玩不好,事倍功半。

其次,要梳理目前的人际关系。要全面研判你的直接领导、跨层级的领导,你身边可以接触的领导、老乡、同学、校友等等,从众多的人物和线条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比较有可行性的方案。按照六度空间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最多6个人关联到。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可以关联但没有那么紧密,可以关联但级别没有预期那么高。事实上,这些都不重要,这不是菜市场买菜,你报价我还价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从长计议。你只要按照这个逻辑去准备,相信一定会有收获,如果最终没有收获那就是时间、感情及相关的投入不够。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人际关系不需要层级太高,比你当前的层次高一级或者两级即可,这是重点中的重点。再高了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二是层级相差太多基本上没有可交流的内容,纯粹单向的沟通没有意义也不可能长久的。

再次,巩固深化现有的人际关系。中国是传统的人情社会,尤其是在基层更是离不开吃吃喝喝,今天你请,明天他安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这样在各种各样的饭局中度过。当然维护人际关系肯定不限于吃饭喝酒,但这绝对是重点中的重点。 最初你可能只是一个陪酒的、伺候局的、买单的,慢慢的你就会变成组局的、撑场子的、坐主位的,而这种不同的角色也因着不同的饭局而变化,这种身份的切换也代表着你在上下左右人脉圈中的不同位置。曾经在和读者交流中表达过,要用你可以组局到的人员范围层次来随时验证你的人际关系,同理当然也可以用或大或小的事情去检验你的人际关系。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吏部左侍郎认为吃饭喝酒相比于埋头干活更加重要,干活是基本功,吃饭喝酒是加分项,要把这个作为最重要的投资来看待。如果你在早期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和打基础,在工作若干年之后想要再在这方面补一下功课可能还没人带你玩了。当然这两者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当你社会化程度很高的时候,你的职业化一定不会很差。

第四就是得脸皮厚。其实大道理都懂,关键还在于执行,而执行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脸面,得脸皮厚,甚至不要脸。 本质上拓展人脉就是一个求人的活儿,求人就得低头,就得放下身段、面子,否则你迈不出第一步。年轻时迈不出这一步,工作十年二十年之后更不可能迈出这一步。前两天和一位优秀的读者聊天,他的领导在担任副职时与他沟通得非常好,能够在酒桌上谈笑风生,结果等领导高升之后他自己却有所顾虑没有再和领导保持之前的亲密和轻松交往。这种情况应该说不仅不是个例,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 从本性上说这样的人都是心地善良的,要比其他耍嘴皮子那些人更懂得感恩。但是感恩终归还是要表达的,光供奉在心里是远远不够的。领导没有那个时间也不可能换位思考去想你到底是怎么想的,看结果就是客观的行动你没有表现,那人家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

最后就是坚持。曾经在《 职场中如果遇不到贵人该躺平吗?》一文中论述了苦心经营二十年,没有干不成的事情,这里不再赘述。 时间是最好的答案,时间也是最好的良药。哲学上说量变引起质变,你二十年的苦心经营一定会获得预期的结果,即便有偏差也不会偏差太大。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从初入职场的懵懂少年,已经成了圆滑世故的油腻大叔,生活俗事和世俗生活会自然的让你变得成熟,只要你坚持,就像“兵王”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自然不会少了生活的馈赠。当然你不能等二十年之后再回看过往,得把回头看得周期缩短。一年一次,三年一次,不断地总结反思执行,把管理学上的PDCA贯彻到底。此外,人比人气死人,二十年中,你需要比较的只是纵向的自己,至于别人好了坏了快了慢了都是浮云,和你没半毛钱关系。如果你不能坚持二十年,那就不要把预期设置得那么高,中途休息未尝不可。相比“不抛弃,不放弃”,我更喜欢许三多的另一句话“费那劲儿干嘛”,顺其自然,知足常乐。

六、结语

说了那么多,其实这只是人生众多选择中的一个选项。没有人能够否定人生的多彩多样,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决定权在个人。而人生的不确定性正是他最迷人的地方。

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负。侍郎更喜欢不卑,不亢,不张扬,不争宠,不邀功的处世方式。主权在我,是我的我坦然接受,不是我的我绝不奢求。

每个人都在矛盾中生存。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你永远不知道另一个选择会是怎样的结局,你需要作的就是作出选择之后的决绝。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来源:百科剖析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