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尤其讨厌蓝色的食物?建议收藏,减肥的时候拿出来看看

B站影视 2025-01-04 12:08 3

摘要:刚踏入餐厅,昏暗的光线让我只能凭借食物的口感与轮廓来猜测吃的是什么。入口咀嚼,我心想,这大概是牛排、豌豆和薯条吧。可当灯光突然亮起,眼前的景象却让我目瞪口呆:豌豆变成了红色,薯条成了绿色,最离谱的是,牛排居然是蓝色的!这可不是什么科幻电影场景,而是20世纪50

你有没有想过,在五彩斑斓的美食世界里,蓝色食物却仿佛是个“异类”,常常让人望而却步?

刚踏入餐厅,昏暗的光线让我只能凭借食物的口感与轮廓来猜测吃的是什么。入口咀嚼,我心想,这大概是牛排、豌豆和薯条吧。可当灯光突然亮起,眼前的景象却让我目瞪口呆:豌豆变成了红色,薯条成了绿色,最离谱的是,牛排居然是蓝色的!这可不是什么科幻电影场景,而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场社会实验。果不其然,大部分参与者和我一样,最后都冲向了卫生间呕吐。

吐完之后,一个问题不禁在脑海中盘旋:在这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为何我们如此讨厌蓝色的食物呢?

其实,这种对蓝色食物有毒的本能反应,源于人类早期驯服食物的珍贵经验。

在远古时代,人类吃东西就如同神农尝百草,稍有差错,小命可就没了。

经过无数次的试错,幸存者们总结出了一套“色彩保命学”。橙色、红色的食物,大概率是成熟且高糖的果实,吃下去能补充能量,自然是“吃到就是赚到”。但要是碰到蓝色食物,就得格外小心了,因为这往往意味着食物可能已经变质腐败,一旦下肚,疾病甚至死亡就可能接踵而至。

牛津大学学者查尔斯・史宾斯的研究发现,视觉在我们感知食物的过程中有着优先权,它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品尝食物的感觉,颜色甚至能够左右人类对食物的判断。机智的祖先们早早地就把食物中的蓝色划分为危险的色彩,远离蓝色食物逐渐成为了人类共同的觅食指南。

这种在食物领域的“避险心理”,也通过血脉延续至今。不过,有些细心的朋友可能察觉到了,这个解释似乎并不完美。如果仅仅因为蓝色象征变质就讨厌蓝色食物,那紫色、黑色这些同样容易让人联想到中毒的颜色,我们吃起来却并没有那么抵触,这又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我们讨厌蓝色食物,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更复杂的原因。

在人类眼中,蓝色是宇宙、是海洋、是天空,它无处不在,是普天下最常见的颜色之一。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蓝色在自然界中却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颜色,这就直接导致能做成菜肴的蓝色系生物少之又少。

按照《自然调色版植物色彩科学》作者DavidLee的说法,在28万种花卉中,仅有10%的幸运儿能绽放出蓝色的花朵。蓝色的蘑菇同样稀缺,在庞大繁杂的菌类世界里,只有寥寥几个属于“蓝瘦香菇”家族。

再看看动物界,蓝色系的动物更是稀少。

像蓝大翅鸲、紫蓝金刚鹦鹉,都是濒危物种,谁敢轻易将它们端上餐桌?还有那含有剧毒的蓝箭毒蛙、蓝环章鱼,吃了可就真的“一生只能吃一次”了。

查了一番资料后发现,为数不多能吃且吃不死的蓝色动物大概就只有蓝孔雀了,可吃过的人普遍反映,这玩意儿肉质很柴,口感不佳,所以吃的人也极少。

正因为天然的蓝色食物稀缺,长期未出现在人类的食谱中,当它偶尔出现时,就会极大地冲击我们固有的色彩认知体系,这也是导致我们讨厌蓝色食物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商家们也早早洞悉了人类对食物颜色的偏好,“色彩营销学”一直是食品从业者的必修课。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指出,暖色系的红橙黄更能激发食欲,而冷色系的蓝则会抑制食欲。

蓝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较低,会使血管收缩,抑制兴奋感,而食欲作为一种兴奋的表现形式,自然也连带被压制了。我们不妨看看麦当劳的餐厅颜色设计,整个空间充斥着红黄色调,仿佛每个角落都写满了“食欲”二字,要是底色突然变成蓝色,估计大家的食欲都会大打折扣。

不仅食物本身很少采用蓝色,就连围绕食物开发的包装外盒、就餐环境的颜色设计,也都倾向于黄红色调。而且,给食物染上蓝色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前面提到,自然界中蓝色生物稀缺,要命的是,大部分蓝色生物呈现蓝色是因为特殊的物理结构,其体内并不含有蓝色素。真正能提取出蓝色素的主要是植物与矿石品种,总共也就那么寥寥几种。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在可食用色素里,蓝色素仅有藻蓝、栀子蓝、靛蓝、亮蓝四种。反观红色素,却有杨梅红、辣椒红、番茄红、红萝卜红、红葡萄皮红等近20种。

更糟糕的是,蓝色素不仅种类稀少,还非常“娇气”,高温、光照等外界因素都会让它迅速褪色。就拿藻蓝色素来说,它又称藻蓝蛋白,因为属于蛋白质家族,稳定性极差,放在45度以上的环境中就开始掉色,光照2小时后,色素残存率就只剩下五分之一了。

由于种类稀缺,再加上这些特性,天然蓝色素的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

以最常见的辣椒红为对比,栀子蓝的身价是它的三倍,藻蓝更是夸张,价格要高出辣椒红一个数量级,靛蓝、亮蓝这两种非天然蓝色素售价同样偏高。所以,商家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与其冒着高昂的成本去逆反消费者的色彩印象,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做些暖色调的食物。

但有趣的是,现实情况却出现了反转,蓝色的食物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2020年,天然色素供应商GNT公司曾将年度食品饮料的流行色色定为水蓝色,虽说遭到了消费者的疯狂吐槽,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蓝色食品的崛起之势。商家们这么做,可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动因。

2010年,牛津大学做过一个有关蓝色饮料口味猜想的调查。他们展示了一张蓝色饮料的图片,让人们猜测其味道。结果,一部分人猜是覆盆子口味,另一部分人猜是薄荷口味。

相信大多数人面对这样的问题,都不会给出非常直觉性的反应,因为我们平日里实在是很少接触蓝色食物,缺少颜色与味道之间的联觉反应。

蓝色在味觉上还存在大片的空白,而颜色与味觉的通道是双向的,品牌商们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们试图通过推出新口味,让消费者接受蓝色,并让蓝色的视觉和特定的味觉产生联觉反应。用当下的互联网黑话来说,这就是在“培养用户心智”。

酒水、饮料、糖果、甜品成为了第一批蓝色食品试验品。这些非自然形态的食品在消费者心中尚未形成固定的颜色味觉体系,相对来说色彩容错率较高,比较容易被接受。比如某知名品牌的蓝色豆,就是在超过78个国家和地区,由一千多万张选票选出来的新豆色。

但要是哪家餐厅推出个蓝色烤鸡,估计立马就会被骂上热搜,毕竟大家早已习惯了香喷喷的橙黄色烤鸡,传统的色彩营销思维在这方面依旧根深蒂固。

在一众艳丽的红黄色彩中,蓝色逐渐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明亮鲜艳且天然的视觉传达。确定了营销思路后,各大商业机构纷纷开始行动。面对天然蓝色素稀少价高的问题,他们不断加码资源投入研究。

202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蝶豆花水提取物为部分食品的色素添加剂。同年,马氏集团资助的研究团队发现,可以从紫甘蓝中提取蓝色素,目前正在努力克服商业量产的问题。

这些进展似乎预示着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下一批蓝色食品试验对象,或许就会涵盖米面肉类等日常食材。想象一下,在赛博朋克2077的世界里,蓝色说不定会晋升为主流的食品着色剂,我们的后代或许会冷静克制地咀嚼着那块蓝色的牛排,就如同我们现在坦然享受红苹果一样。

虽然目前我们对蓝色食物依旧存在诸多“偏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蓝色食物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餐桌也将被蓝色食物装点得别具一格,而我们对蓝色食物的态度,也会从讨厌变为喜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尝试过蓝色食物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经历和看法。#科普##美食#

文字来源@ 赛博食录 的视频内容

来源:健康科普小护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