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巴黎博物馆的穆坪植物志和龙坪山植物志(还阳参200)蒙古

B站影视 2025-01-03 20:58 2

摘要:多年生,无毛;茎纤细,柔弱,弓状上升,顶端二叉状分枝,分枝具单头状花序;叶呈灰白色,通常全部基生,呈莲座状,具叶柄,羽状浅裂,侧裂片极小,呈齿状,顶裂片戟形 - 圆形或卵形,具少数齿或全缘,长和宽均为10 - 12毫米;茎生叶若存在,仅1或2片,极小,呈苞片状

多年生,无毛;茎纤细,柔弱,弓状上升,顶端二叉状分枝,分枝具单头状花序;叶呈灰白色,通常全部基生,呈莲座状,具叶柄,羽状浅裂,侧裂片极小,呈齿状,顶裂片戟形 - 圆形或卵形,具少数齿或全缘,长和宽均为10 - 12毫米;茎生叶若存在,仅1或2片,极小,呈苞片状,很少发育,具角;头状花序常具长花梗,通常2个,少有3个;总苞无毛,长圆形,苞片两列,外层的小得多,卵形,形成类似花萼的结构,内层的伸长,线形,钝,具白色边缘;舌状花黄色;瘦果顶端截形(我未见到成熟的);冠毛呈白色。

穆坪(今四川宝兴县一带),生于林地。1869年7月。

其形态类似二叉翼蓟(Pterotehca bifida),又具莱昂菊属(Launea)的特征;叶片形状很容易让人想起马克西莫维茨所描述的无茎山莴苣(Lampsana apogonoudes)的叶。 DC.所记载的铁角蕨叶山莴苣(L. asplenifolia)因叶形、坚硬且多分枝的茎的特征而与之有很大不同。

[插图]

光果小喙菊(Microrhynchus glabra),怀特图集,第1145页。无茎小喙菊(Microrhynchus acaulis),库尔茨发表于《亚洲学会杂志》,1877年,第二卷,第208页。无茎还阳参(Crepis acaulis),胡克之子,《英属印度植物志》,第三卷,第396页。

红褐色变种。——冠毛呈红褐色;花枝伸长。

四川,长江谷地,潮湿岩石处。花期1868年11月。

该植物与胡克所记载的无茎还阳参极为相似。但冠毛呈红褐色,并非像喜马拉雅地区和尼尔吉里山的标本那样为白色;不过依据冠毛颜色所体现的特征,在一些属中是很稳定的,在还阳参属(Crepis)和莱昂菊属(Launaa)中则稳定性差得多。瘦果的形状,在上部三分之一处收缩成一个粗短、顶端截形的喙,在我看来,这使得该植物更接近莱昂菊属,而非胡克先生将其归到的还阳参属。

[插图]

[插图]

[插图]

瓦立池,《植物名录》,第1289号。

克拉克,载于胡克《英属印度植物志》,第三卷,第439页。

弗朗谢,《大卫植物志》,《博物馆新文献》,第二系列,第六卷,第73页。

[插图]

[插图]

[插图]

小灌木,几乎不足一英尺高,多分枝,直立,仅枝顶端被细柔毛;叶密集,革质,无毛,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钝,边缘反卷,叶柄短,被少量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极光滑,比叶稍长,具10 - 15朵花;花梗不久后下垂,长于花萼;花萼无毛,齿宽三角形;花冠白色,管状 - 壶状,齿极短且反卷;雄蕊内藏,花丝下部膨大,扁平,被短柔毛;浆果……

叶长12 - 15毫米,宽4毫米;花长4 - 5毫米,花冠长度为花萼的6 - 7倍。

穆坪,生于高海拔地区有荫蔽的岩石上。花期1869年7月。

这是一个较小的种,与胡克及汤普森所记载的铜钱叶荚蒾(V. Nummulania)颇为相近,但除了茎顶端和叶柄外完全无毛,叶片窄一半。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似乎与锡兰(今斯里兰卡)的那种植物并无差异。

[插图]

当归属,《植物志属》,第150页。

C. - B. 克拉克,《英属印度植物志》,第三卷,第457页。

来源:林徽因仰望的灵鹫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