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人员,相信都会有这样的感叹:“什么时候能够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写一篇新闻稿啊”
工作产生新闻,新闻推动工作。
许多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人员,相信都会有这样的感叹:“什么时候能够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写一篇新闻稿啊”
然而,现实当中,这种感叹,尤其是来自基层单位的新闻工作者,基本上是一种奢望。
为什么?
因为身处基层的新闻报道人员,一年只干新闻报道,其他事情一概不参与。
这种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
基层机关部门由于工作内容繁杂,人员又相对单一,许多都是从营连以下借调上来的,因而,能够享受这种“一年只干一件事”的待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其实,这并不是坏事,反而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常态,倘若一个人,一间屋,闷在里面一整天,自然抓不到“活鱼”,靠憋出来的稿子,不是“难产”,就是“流产”。
恰当的处理方式:工作之前有筹划,工作当中有捕捉,工作之余有产出。
换句话说就是:新闻稿件与工作经验一起出。
去年年底,个人随单位领导到所属的各乡镇街道检查正规化建设落实情况。
当时,领导给出的任务,是让我将受检单位的各类库室物资器材摆放,标签张贴,牌匾悬挂等情况,进行逐一拍摄。
以备下次工作例会上予以播放,为讲评工作提供实图参照。更直接点儿说,就是留好证据。
讲真,安排完这项任务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写新闻的时间,又要被挤占了。
不过,转念一想:既然任务已经安排下来了,倒不如跟着去看一看,说不定会发现其它的新闻线索。
于是,我开始筹划这项工作可能出现的新闻点,主要有3个:
第一个:所谓的正规化,是否围绕战斗力生成而加以规范;
第二个:年底的正规化建设水平,对比年初,是否有进步;
第三个:正规化考评,单纯地拍照取证,没啥意思,还会有哪些亮点?
带着这3个提前酝酿,可能出现的新闻点,便跟着领导一起出发了。
果不其然,检查开始那天,领导不但带着我,负责拍照,还带着两名业务科室人员以及地方相关人员,采取量化打分,现场签字确认的方式进行。
而在检查过程中,领导对于个别对照年初建设标准,整改幅度不大的乡镇街道专武干部,当场进行了批评指正,情况严重的人员,还责令在工作例会上作出检讨反思。
亲身经历这一情况后,瞬间意识到这次检查呈现出的新闻点与个人之前酝酿的第二个新闻点,基本吻合。
检查结束后,自己回到办公室,立刻以”纠治问题反弹“为主题,着手撰写新闻稿件。
由于个人全程参与其中,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非常清楚,撰写的稿件自然也变得高效起来。
不出两个小时,完成的近1000字的《强化军地责任,防止问题反弹》稿件,发到报社后,第二周,便在《中国国防报》二版发表。
经历了这一参与工作,采写稿件及报社刊发的全过程,个人感到:
1.不要将干工作与写新闻人为地孤立起来,两者是相统一,相一致的;
2.新闻线索源自日常工作与活动,但需要亲自去挖掘,凭空坐等,等不来;
3.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头脑里要有问题意识,并与现实对标,从中获得答案,答案就是新闻点。
文字在电脑中完成,灵感却在工作迸发。工作中有新闻稿件 ,新闻稿件助推工作。
欢迎持续关注【书香施语】,接地气的新闻实战经验,不断推出~
来源:德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