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CBA联赛频频尝试“网红+竞技”的新模式,意图借助流量效应提升商业价值。这种尝试却屡屡遭遇现实“打脸”。四川男篮本赛季的“网红”计划再次成为焦点:从杯赛单场50分的高光表现到常规赛的惨淡下场,外援尼文-哈特为何如此迅速地被裁?另一边,争议不断的杨政也黯
近年来,CBA联赛频频尝试“网红+竞技”的新模式,意图借助流量效应提升商业价值。这种尝试却屡屡遭遇现实“打脸”。四川男篮本赛季的“网红”计划再次成为焦点:从杯赛单场50分的高光表现到常规赛的惨淡下场,外援尼文-哈特为何如此迅速地被裁?另一边,争议不断的杨政也黯然离队。四川男篮的大胆尝试究竟因何失败?这背后又暴露了哪些问题?
四川男篮这一季,打出了一个全CBA最离奇的剧本。球队管理层拍脑门搞了个“网红”计划,试图用流量造星、用话题带飞。签下的两位主角,一个是杯赛爆砍50分的外援尼文-哈特,一个是被球迷戏称为“野球王者”的杨政。起初,让“草根”逆袭成为职业球员,顺便带点流量、赚点眼球。可惜,梦想和现实的差距,麻辣得让人头皮发麻。到底是“网红”不靠谱,还是CBA的门槛真的越来越低?让我们往下看,故事才刚刚开始。
先来说说这位外援尼文-哈特吧。四川男篮签他的时候可是信心满满,毕竟这位哥们儿在CBA俱乐部杯赛上一场轰下50分,直接把自己打成了“网红”。当时的舆论几乎炸了:“这家伙是个宝藏啊!”四川队也乐呵呵地把他收入囊中,打算靠这位“流量明星”刷点存在感。可谁能想到,这位杯赛之神到了常规赛就变成了“球场幽灵”——4场比赛加起来才得2分,命中率9投1中,连板凳都快坐穿了。这是50分的天才,还是‘5毛钱’的水平?
再来说杨政吧,这位“网红”更是自带话题性。夏天的选秀大会上,四川男篮用第二轮状元签选中了这位31岁的“野球大神”,瞬间把球迷的眼球吸得死死的。这位“大神”是野球圈的神,可一进CBA就被体测直接KO了。体测没过,球队却给了他第二次机会,结果还是没过……,杨政的体测闹剧成了整个CBA的笑柄。有人调侃:“四川队是选了个球员,还是选了个笑话担当?”最终,杨政无奈离队,重回野球圈。
四川男篮的“网红”计划从开始就带着点“赌博”的味道——博的是话题,赌的是流量。可惜的是,哈特和杨政这两张“网红王牌”打下来,结果不仅没赢,反而输得一塌糊涂。哈特用2分的数据打碎了“50分神话”,杨政用两次体测失败把“野球传奇”直接拉回了现实。这两个人,不仅没给球队带来真正的流量,还让四川男篮的竞技水平饱受质疑。网友直接开怼:“CBA到底是职业联赛,还是网红秀场?”四川男篮的管理层,这回估计头都快低到裤腰带了。
其实,哈特的“滑铁卢”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杯赛和常规赛,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比赛。杯赛高手缺席,防守松散,哈特这种进攻型球员自然容易爆发。可一到常规赛,面对真正的职业防守,哈特的短板就彻底暴露了——身体对抗不行,投篮稳定性更差,甚至连基本的适应能力都欠缺。四川队也很快意识到,这位哥们儿根本撑不起外援的重任,于是果断裁掉。说白了,哈特的“50分”只是个美丽的意外,无法复制,更无法延续。
至于杨政的体测问题,更是让人哭笑不得。31岁了,身体素质本来就不占优势,再加上职业训练的缺失,他的体测成绩简直惨不忍睹。第一次没过,大家还觉得可能是失误,可第二次还是没过,这就彻底凉了。有人调侃:“杨政是不是把体测当成了野球赛,随便跑两步就完事儿?”但玩笑归玩笑,这背后其实是CBA门槛的一次生动体现。职业联赛的硬性要求,不是随便一个“网红”就能轻松跨过的。杨政的失败,既是他的遗憾,也是CBA的底线。
四川男篮的“网红”计划失败,核心问题其实很简单:把流量当成了实力,把话题当成了成绩。这种“网红+竞技”的模式,听起来新鲜,但真正落地的时候却漏洞百出。一个篮球队,终究还是要靠球员的硬实力说话,而不是靠“野球传说”或者“50分神话”来撑场子。四川队这次的教训,恐怕会让其他CBA球队也警醒:做生意可以投机,但打篮球,千万别指望走捷径。
来源:蒙古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