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8月,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阵“西游”热潮,让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议题。实际上,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游记》的译介和研究已经遍及多个国家。《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已然进入世界经典文学宝库,成为代表中
2024年8月,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阵“西游”热潮,让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议题。实际上,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游记》的译介和研究已经遍及多个国家。《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已然进入世界经典文学宝库,成为代表中华民族智慧的全人类共同精神财富。
《西游记》之“入欧记”
《西游记》译文最早出现在18世纪中叶的日本,作为外国文学译入欧洲是在19世纪上半叶。与英法译介相比,《西游记》的德语译介起步较晚。1822年,德意志东方学的开拓者克拉普洛特在他编著的《柏林皇家图书馆之汉满图书及手稿目录》中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定义为“历史小说”。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介绍明清小说的德语文献。1854年,普鲁士东方学家、汉学家绍特在其专著《中国文学述稿》中进一步将中国小说分为历史小说、奇幻小说和市民小说。绍特对奇幻小说的解释是“呈现神鬼世界及其对人类命运的影响”。照此说法,《西游记》本有望位列其中,然而作者只提到《亚洲杂志》上刊登过的英译片段 “狐仙”和“鬼子”以及法国汉学家儒莲的法译本《白蛇精记》。
直到1902年,《西游记》才出现在德国汉学家、民族学家葛禄博所著的《中国文学史》中,但也只是一笔带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汉学进入发展期,但《西游记》却没有受到相应的关注。德国汉学家、翻译家库恩一生笔耕不辍,翻译了中国50余部中短篇小说和13部长篇小说,且体裁上以明清话本小说为主,包括《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和《金瓶梅》,却唯独留下了《西游记》这个空白。
中国猴王入德境
德国传教士、汉学家卫礼贤在中德文化交流史上贡献卓著,他最早发现了《西游记》的宗教史研究价值。1910年,卫礼贤写信给德国迪德里希斯出版社,提议请精通汉语和佛教文学的德国汉学家雷兴翻译《西游记》,可惜这个计划最终搁浅。后来,卫礼贤亲自执笔,将清代本《西游记》前十回编译为两个短篇故事“扬子江畔的和尚”和“猴子孙悟空”,收入百篇故事集《中国民间童话》中,并在前言中特别指出,“猴子孙悟空”是“不同主题的集大成者”,足见这位汉学家对《西游记》的欣赏和肯定。
《中国民间童话》在德语学界备受好评,1921年还被译为英文传到北美,“猴子孙悟空”作为编者力推之作也获得了不少关注。1923年,德国艺术家梅泽克以卫译文为灵感,创作并出版同名蚀刻版画集《猴子孙悟空》,为中国美猴王套上了德式外衣。不过,这身“洋装”并不养眼,译文里全副武装、机敏果敢的齐天大圣被扭曲成一只赤条条、愚昧无知的暴力野猿,与衣着整齐、泰然自若的各路神仙形成强烈对比。“设计师”梅泽克旗帜鲜明地将自己代入了仙界视角,经他的画笔一改,孙悟空成了一个企图用暴力颠覆现有秩序的和平破坏者。梅泽克曾作为德国士兵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猴子孙悟空》作为他的战后代表作反映了艺术家对暴力的抵触和对和平的渴望。
同样饱受战乱之苦的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西游记》为蓝本塑造出一个不畏强权、英勇斗争的猴王形象,让Monkey King的文学形象在欧美学界广为人知,为《西游记》在德语地区的后续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调。瑞士艺术家博纳被中国猴王的英勇故事深深打动,在征得韦利同意之后,开始为《猴》创作插画。不仅如此,博纳还携手俄裔瑞士学者尤洛斯将英文译为德文。1947年,《西游记》第一个德文节译单行本《猴子朝圣路》在苏黎世出版。凭借韦利英译本的美誉,又有知名艺术家博纳的绘画加持,这部译本在德语地区多次再版,成为20世纪最受关注的《西游记》德译本。
不过,虽然节译本颇受关注,但由于译者不懂中文,全靠英译本翻译,小说主角都保留了英文译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德语读者只知Monkey King而不知《西游记》,即便十几年后另一部德译本问世,也未能改变这一局面。
1962年,东德汉学家赫尔茨菲尔德以中文原著为底本,推出百回缩译本《西行朝圣路》,完整再现了原著的整体框架,弥补了节译本在小说结构和故事内容上的缺失。不过,从后期际遇来看,这部自力更生之作却没有节译本那么幸运。直到2010年,国内推出大中华文库系列图书,《西游记》德汉对照版以赫译文为参考译文,这部寂寂无闻之作才“墙内开花墙外香”,开始被国内德语学者所关注。
《西游记》风靡德语区
2016年,借着农历猴年的东风,首部德语全译本《西游记》于法兰克福书展横空出世,迅速在德语地区掀起了一阵史无前例的“西游”热潮。这部全译本是瑞士汉学家林小发历时十七年呕心沥血之作,正文长达1200多页,还有近50页的附录和后记,一百幅插图都是古色古香的中国明清版画。出版方是德国品牌老店雷克拉姆出版社,该社以便携实惠的黄皮袖珍本名著系列著称。这部《西游记》全译本的封面也是明黄色,孙悟空独立其中,正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模样:一身盘扣衣,半截虎皮裙,头戴帽,脚蹬靴,一手紧握金箍棒,一手高搭凉棚眺望远方。2017年,林小发凭借该译作斩获第十三届莱比锡书展翻译大奖,将这股“西游”热推向顶峰,堪称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为中德文学关系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林译本已经对德语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受林译本启发,瑞士学者马天涯将《西游记》人物原型和故事情节融入多媒体小说《回到湖畔》之中。该书为德、英、中三语对照,配有插画和音乐,讲述了三棵植物历险的故事。三位主角在途中与西行取经的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三兄弟产生了奇妙的交集,体验了类似《西游记》中猴王闹地府、女儿国逼亲等经历。《回到湖畔》的出版时间距离林小发全译本问世不过两年,足以说明林译本在德语地区的接受程度之高。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德语文学创作从林译本中吸收养分,《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将越来越深入人心。
继林译本之后,2024年7月,在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前夕,德语图书市场又迎来了新一版的德译本《西游记》。截至2024年12月,译本已数次改版重发,最新版为全套四卷本,每卷二十五章,与原著回目相应。但奇怪的是,虽然译本封面标有译者名字,扉页却没有任何署名,或不排除为人工智能所译。这一套疑似“技术版”的全译本能否在德语地区引发关注和讨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