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致死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为主要特征,具有快速进展、预后差、个体差异大等特征。因此,及时识别和早期干预是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预后的重要手段。对于经典肌萎缩侧索硬化,目前主要依靠病史、查体和肌电图来明确诊断。对于非典型肌萎缩侧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致死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为主要特征,具有快速进展、预后差、个体差异大等特征。因此,及时识别和早期干预是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预后的重要手段。对于经典肌萎缩侧索硬化,目前主要依靠病史、查体和肌电图来明确诊断。对于非典型肌萎缩侧索硬化则往往需要依靠各种标记物,例如生物标记物、影像标记物、遗传学标记物等。其中血液和脑脊液中的生物标记物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研究热点,特别是最近5年随着检测手段的更新,生物标记物迎来了新的进展。浙江大学李宏福团队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杂志(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25年第9期的综述中,首先是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生物标记物进行系统分类,根据其作用分为诊断性、预后性和预测性,根据其来源则分为神经源性、肌源性。然后对各类生物标记物的特点、检测手段、临床用途、局限性进行了系统论述。
李宏福团队认为,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生物标记物研究中最为热门的当属神经丝蛋白轻链和43kDa TAR DNA结合蛋白。目前利用单分子序列技术已经能够准确测出神经丝蛋白轻链的水平,而且其血清水平与脑脊液水平具有高度一致性,兼具诊断和预后评估两大作用。43kDa TAR DNA结合蛋白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参与核质运输,当核质运输障碍时,43kDa TAR DNA结合蛋白会形成不可溶性的泛素化和磷酸化聚集体,广泛沉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脑和脊髓的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中,导致神经元变性。理论上,43kDa TAR DNA结合蛋白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特异性标记物,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受限于目前的检测技术,很难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43kDa TAR DNA结合蛋白。因此,发展和普及新兴的检测技术、探索新的生物标记物有助于未来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早期诊断,甚至有助于提供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治疗靶点。
文章来源:Lv Y, Li H (2025) Blood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s in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Neural Regen Res 20(9):2556-2570.
来源: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