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柳芳为何能封“圣”,一次性讲清舆论世界的底层逻辑:弱传播

B站影视 2025-01-02 21:30 3

摘要:吴柳芳事件的起因是同为体操运动员的管晨辰(东京奥运会平衡木冠军)指责前辈吴柳芳“擦边”,舆论被引爆后,吴柳芳不但粉丝暴涨,还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广泛支持,虽然后来平台下场对吴柳芳进行了处罚,但其在互联网上的口碑却不降反升,说夸张点,简直有网络封“圣”的趋势。

如果要评选2024年中文互联网十大魔幻事件,前体操运动员吴柳芳的爆火绝对可以算上一个。

吴柳芳事件的起因是同为体操运动员的管晨辰(东京奥运会平衡木冠军)指责前辈吴柳芳“擦边”,舆论被引爆后,吴柳芳不但粉丝暴涨,还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广泛支持,虽然后来平台下场对吴柳芳进行了处罚,但其在互联网上的口碑却不降反升,说夸张点,简直有网络封“圣”的趋势。

如果只看事件的起因和结果,这件事非常无厘头,因为管晨辰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吴柳芳某些视频的尺度确实不小,称之为“擦边”没有什么问题,当然了,“擦边”到底怎么界定,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处理,这些没有定论,但“擦边”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了。

但吴柳芳就是顶着“擦边”的帽子口碑一路走高。

《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事件万物皆有其运行法则,我们称之为“道”,舆论世界当然也有这样的法则,中国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特聘教授邹振东将舆论世界的“道”概括为“弱传播”。

以“弱传播”理论解释吴柳芳事件,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吴柳芳爆火以及其不断获得民间支持的底层逻辑。

现在让我们透过吴柳芳事件,一次性讲清楚舆论世界的“弱传播”理论。

吴柳芳事件可以拆分成两个问题:第一是吴柳芳为什么火?第二个是吴柳芳为什么会在网络上获得广泛支持。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广义上讲,这世间发生的所有事都可以称为“信息”

但除了我们亲身经历的事以外,我们不可能彻底弄清所有事物的真正来龙去脉,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获得所有信息,只能通过部分信息来拼凑出我们并未亲身经历的事件的所谓全貌。

也就是说,除我们亲身经历的事件外,我们认知中的世界全是由不完整的信息拼凑而成的,我们通过这些信息来拼凑出的那个世界与现实世界可能是有出路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某种意义上讲,信息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如上文所说,广义上的信息包括这世上发生的一切事物,张三早晨吃个什么,李四晚上几点睡觉,这些都可以算是信息,但这些信息很快就湮灭在浩瀚的信息之海中,成为了无效信息,一个信息要想成为有效信息,关键在于它能够被传播。

信息世界里的绝大多数都被湮灭于无形,只有极少数能够被传播,也就是说信息与信息之间的竞争中,只有少数优胜者才有资格被传播。

能在信息竞争中胜出,被大众所获悉的信息一定是好传播的信息,那么什么样的信息好传播呢?

答案是特别的,离奇的,最好与我们熟悉的观念之间存在某种冲突的信息更容易传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狗咬人不容易成为新闻,但人咬狗却很容易成为新闻。

以吴柳芳事件为例,互联网上“擦边”的女主播很多,有人怼这样的“擦边”主播本不会引起多大关注,但吴柳芳和管晨辰二人都是世界冠军,一个世界冠军指责另一个世界冠军“擦边”,这就有意思了,在冠军这个元素的加持下,管晨辰指责吴柳芳擦边事件很快引发大量关注,成为新闻。

好,在吴柳芳和管晨辰的冠军身份加持下,前体操冠军吴柳芳“擦边”事件终于成为了一条新闻,但新闻本身不具备倾向性,但阅读新闻的人会选出自己支持的一方,一旦大量读者开始选边站,新闻就会变成舆论。

管晨辰对吴柳芳的指责看似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但她没有察觉到的是,当这一事件从新闻演变为舆论时,她自己已经处在了一个舆论上的劣势地位,接下来是“弱传播”理论的核心:“舆”竞天择,弱者为王。

舆论世界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某些现实世界里的规则会被彻底翻转,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强弱关系。

现实世界里,社会资源多,社会地位高的是强者,社会资源少,社会地位低的是弱者,但在舆论世界里,二者正好反过来了:现实世界里地位高的强者,在舆论世界里却变成了天然的弱者。

有人可能会不同意,权力可以直接封杀舆论,资本可以买通水军扭曲舆论,怎么能说这些现实世界里的强者在舆论世界里就变成弱者了呢?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无论是权力封杀舆论还是资本扭曲舆论,说到底都是用舆论以外的力量去干涉舆论世界,需要动用外部力量来强行干涉舆论,本身就说明了以上这些现实世界中的强者,不借助外力是无法在舆论场上取得优势的。

舆论世界为何会有与现实世界截然相反的强弱关系呢?答案在受众身上,新闻受众的大多数是普通人,也就是现实世界里的弱者,弱者天然共情弱者,实现世界里,少数强者可以通过集中大量权、钱等社会资源而获得巨大的能量,而舆论世界里,弱者却可以通过聚集大量现实世界中弱者的支持而获得巨大的舆论能量。

一个舆论事件中,如果舆论双方的强弱关系过于明显,这种强弱关系甚至可以盖过事实本身决定舆论的走向,被认定为弱者的一方通常会天然占据道德制高点,从而成为舆论世界的优势方。

大家先记住这个舆论世界的铁律:现实世界中的强者,到了舆论世界中就变成了弱者,实现世界中的弱者,到了舆论世界反而成为了强者,不必要求自己立刻就理解,接下来我将借助吴柳芳这一舆论事件为大家彻底讲清楚弱传播理论。

对了,这里要补充一点,这里面的强弱不一定指现实世界里真正的强弱,它仅仅指人们认知里的强弱。

关键因素

为了检验大家是否真的理解了舆论世界的“弱传播”理论,关于吴柳芳事件,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

吴柳芳爆火,并获得广泛同情的原因是她身上有三个标签:前国家体操队运动员;曾经做过公益以及现在的她过得不太好。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这三个标签中,哪一个对吴柳芳来说最重要,或者说哪个标签是她获得广泛支持的基础?

别着急,思考10秒钟。

……

现在公布答案,让吴柳芳获得广泛支持的最重要标签是:不是她是前国家体操队运动员,更不是她做过公益,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真正让她在舆论战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是她过得不好。

当然,前体操运动员身份,和做过公益这两点会拔高人们对她的同情程度,但这只是量上的改变,只能改变网友们情绪的程度,决定不了情绪的方向,如果吴柳芳过得很好,断然不会有如此之多的网友去支持她。

这里要说明一点,舆论世界里的强和弱,是相对的强和弱,还是拿吴柳芳举例:

指责她擦边的管晨辰,有奥运冠军加身,有编制,还能不断接广告,代言,不说赚得盆满钵满,至少是衣食无忧。

而吴柳芳虽然得过世界杯冠军,却没有关键的奥运冠军,所以没有编制,也接不到多少代言,只能从事直播行业,不得不靠“擦边”博眼球,赚一点流量钱。

吴柳芳在爆火前粉丝量是4万多,这个粉丝量,在如此拥挤的“擦边”赛道,只怕是赚不到多少钱的。

于是,管晨辰和吴柳芳之间的强弱关系就很清晰了:管晨辰强,吴柳芳弱。

如上文提到,强弱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舆论的方向,很多时候,强弱关系甚至比事实本身都管用。

当管晨辰强,吴柳芳弱的强弱关系确立后,网友们马上进入了这样一种叙事:你管晨辰因为是奥运冠军,有编制,有保障,还能代言赚钱,是既得利益者,结果你得了便宜还卖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欺负的你没那么多保障的前辈姐姐吴柳芳。

作为强者的管晨辰,占了便宜不说,还要去砸作为弱者的吴柳芳的饭碗,践踏吴柳芳的尊严。

一旦这样的叙事逻辑成为共识,吴柳芳“擦边”不“擦边”这件事本身甚至都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舆论是非常感性的东西,强者管晨辰欺负弱者吴柳芳,这件事对网友的感官冲击是要胜过前体操运动员吴柳芳擦边的,大量网友的同情心因此被点燃,吴柳芳的粉丝因此以每日几百万的速度暴涨。

大家不妨设想这样一种情况:

如果舆论被引爆前,吴柳芳的粉丝量不是4万,而是400万,她靠做“擦边”主播赚了很多很多的钱,住别墅,开豪车,穿金戴银,这个时候在体制内领死工资的管晨辰出来指责她“擦边”,网友们会是什么反应?

恐怕是会感慨世风日下,为吴柳芳的“擦边”行为感到不齿,并支持管晨辰的仗义执言吧?

好,让我们再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主导舆论是感性逻辑,而事实依靠的是理性逻辑,所以很多时候事实本身并不如网友的情绪重要,而决定情绪方向的最重要因素是强弱关系,被认为是弱者的一方天然具有优势。

情理之中的反弹

理解了管晨辰指责吴柳芳“擦边”事件为何会演变出吴柳芳口碑和粉丝双双暴涨的结局,接下来关于吴柳芳被处罚后网友的反应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管晨辰指责吴柳芳“擦边”事件后,吴柳芳一直没有再发布作品,有传闻称她是被约谈了,在停更后3周,官方给出处理意见,狠狠地给吴柳芳清了一波粉,凡是在管晨辰指责她之后关注她的粉丝一律视为异常涨粉,要清理掉,就这样,吴柳芳粉丝从600多万再次回到了事件发生前的4万。

按理来说,官方已经定调了,吴柳芳事件也该结束了,但网友的情绪却再次被引爆,声援吴柳芳的声音更大。

管晨辰指责吴柳芳“擦边”时,网友们还只是同情吴柳芳,这次被清粉后,吴柳芳几乎在互联网上“封圣”了。

如果真正理解了上文提到的弱传播理论,就不会因为吴柳芳被处罚后口碑更好而感到奇怪,逻辑其实很简单:

在上一轮舆论对决中,管晨辰相较于吴柳芳是强者,所以舆论站在了弱者吴柳芳一边,但管晨辰虽然相对于吴柳芳强,但是她毕竟也只是一名待遇好一些的运动员,她能对吴柳芳做的也仅限于在网络上指责其“擦边”了。

简单说,管晨辰与吴柳芳之间的强弱差距还没那么大。

但这次,直接下场清理吴柳芳粉丝的是平台,是强大的互联网资本,管晨辰相较于吴柳芳,只是一个社会资源多一些的人,但平台对于吴柳芳来说却是有着生杀予夺大权的巨无霸。

这波平台“清粉”后,网友们的感观是这样的:吴柳芳这个弱势的姑娘,在被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欺负了一遍之后,又被拥有巨大能量的平台资本给欺负了一遍。

强大的平台资本的介入让吴柳芳显得更弱,在弱传播理论的作用下,网友对吴柳芳的同情会被加倍被点燃,支持吴柳芳的声音更强。

更尴尬的是,事后平台方面发布了一个声明:说这件事网络分歧很大,还是得根据相关法律和有关指导意见来处理。

敏锐的网友找到了“相关指导意见”这个关键词,原来此次事件中,平台资本还不是最强者,还有更强的神秘力量。

凌驾于资本之上的“指导意见”出来后,几乎所有现实社会中的强势力量都站到吴柳芳的对立面了。

根据弱传播理论,现实中越强的事物,在舆论世界里越弱,反之亦然,当所有现实中的强势力量都联合起来对付吴柳芳的时候,吴柳芳在舆论世界里几乎就是无敌的。

弱传播理论会推动者吴柳芳封“圣”。

有些讽刺的是,吴柳芳在这一过程中几乎是什么也没做,她也不需要做,当然她做了也没用,无论她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在悬殊的强弱力量对比下,处于弱势一方的她都会被网友们推上“圣”坛。

舆论世界的故事有时候就是这般荒诞。

强者的救赎

既然现实世界中的强者在舆论世界中就会自动变成弱者,这是否说明强者对于舆论世界只有回避,压制,扭曲这一条道可走呢?或者说,强者是否可以彻底放弃舆论阵线,只用现实世界中的资源优势来完成对社会的控制?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舆论的作用被明显提高,上世纪初英国哲学家罗素在《权力论》中就明确提出舆论权是一种重要的权力,时至今日,随着信息传播效率的大幅提高,舆论权的重要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被再次拔高。

那么,现实世界中的强者要如何做才能在他们天然不占优势的舆论阵线上有所斩获呢?

答案是:与弱者连接。

每次美国大选都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舆论盛宴,近10年,以美国总统特朗普为首的“非主流”政治人物风头无两。

特朗普本人是一名超级富豪,他在现实世界中是妥妥的强者,但他却靠着一个个弱者的支持坐上了总统宝座。

特朗普能以强者的身份在“弱者为王”的舆论领域大杀四方,主要靠的是两个宣传策略:

第一是直击底层人痛点。

第二是把底层美国人的一切痛苦都算到那若有若无的“深层政府”头上。

直击底层人痛点,让特朗普这个超级富豪在不知不觉中与底层人建立起了联系,而塑造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深层政府”,则可以逆转传统的强弱关系,新叙事下,特朗普与普罗大众都是弱者,只有“深层政府”是强者。

到这里,邹振东教授的“弱传播”理论差不多介绍完了,最后对吴柳芳事件后续发展进行一个简单预测:首先,吴柳芳事件到这里绝不是结尾,吴柳芳虽然暂时不能发布作品,不能获得收益,但是她在舆论场上已经积攒了足够的舆论“势能”,稍有一点机会,这种体量的舆论“势能”都会转化成巨量的财富,吴柳芳曾说从运动员生涯开始,她就不太顺,所以她想改命,只要接下来吴柳芳自己不来些人类迷幻行为,她改命应该是成功了,至少部分成功了。

吴柳芳应该明白一点,她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积攒如此之多的舆论势能,这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是命运的馈赠,这个时候最好什么也别做,如此体量的舆论势能宛如雪山,别去碰它,静待冰雪消融就可以饮到甘甜的冰河之水,而如果非要在雪山上搞些动作,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雪崩。

即便以后能变现了,吴柳芳也不能显得太着急,要细水长流,徐徐图之,因为她的舆论势能的根源是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起来的网友的同情心,如果吴柳芳太着急变现,她的动作就会变形,而任何一个动作变形,都可能导致网友的同情心雪崩,正如《雍正王朝》里邬思道对田文静说的那样:得之易者失之易。

至于这里面的利益相关方,既现实世界中的所谓强者,也应该寻找一些办法与吴柳芳建立联系,思路是将自己的形象塑造为吴柳芳的引导者而非毁灭者,相信各方一定能找到不错的方法。

最后的最后,我想试着说一下吴柳芳事件对于我们普通网民的启示,其实最最重要的就是一点,网络世界是一个过份情绪化的世界,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很大程度上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无法改变舆论传播的逻辑,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一个个直接我们三观的互联网奇闻轶事砸到我们面前时,告诉自己三个字:别上头。

来源:独立面壁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