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不再“铁饭碗”,教资还值得卷吗?

B站影视 2025-01-02 21:22 2

摘要:像北京丰台区在 2024 年工作会议上明确,将加强对教师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对于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聘期结束后,学校不可再续聘或降低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聘用;不服从组织安排或安排到新岗位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类似的,宁波、贵阳

教师 “铁饭碗” 松动?

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 “铁饭碗” 似乎不再如以往那般牢固。多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探索教师退出机制。

像北京丰台区在 2024 年工作会议上明确,将加强对教师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对于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聘期结束后,学校不可再续聘或降低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聘用;不服从组织安排或安排到新岗位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类似的,宁波、贵阳等地也相继推出教师退出机制,涵盖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等多种退出渠道,旨在提升教育质量,淘汰不合格教师。

现实中也有实例。山东济南高新区自 2017 年起封存教师编制,实施全员聘任。打破了传统编制 “紧箍”,教师收入不再单纯依赖熬年限、评职称,而是与业绩挂钩,实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在这里,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截然不同,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被极大激发,有的教师身兼数职,工作量翻倍却干劲十足,因为付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曾经落后的学校实现逆袭。

从大环境来看,人口增长放缓,新生儿数量减少,未来学生生源缩减趋势明显,教师队伍规模相对过剩的问题逐渐浮现。在此背景下,教师岗位竞争愈发激烈,“铁饭碗” 被打破似乎成了一种必然趋势。这一系列变化,让不少原本向往教师职业的人开始犹豫:既然教师不再是稳稳当当的 “铁饭碗”,那花费精力去考教师资格证,还值得吗?

#新知漫谈#昔日 “铁饭碗” 的辉煌

曾经,教师这一职业在大众眼中是不折不扣的 “铁饭碗”,承载着诸多令人向往的优势。

从稳定性来看,一旦踏入教师岗位,几乎等同于捧上了终身的 “金饭碗”。在过去,无论是公办中小学还是高校,教师很少面临失业风险,编制就像一道坚固的屏障,保障着他们安稳度日。以一位在县城任教的李老师为例,他从师范院校毕业后顺利入职当地中学,三十多年来,无论教育政策如何微调,学校生源怎样起伏,他始终稳稳扎根讲台,未曾有过一丝职业危机,按部就班地晋升职称、收获桃李,直至光荣退休。

社会地位方面,教师一直备受尊崇。“尊师重道” 的传统源远流长,在家长眼中,教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航人;于社会而言,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传承者。学生见了老师毕恭毕敬,家长逢年过节常带礼品拜访,日常交流中对老师的意见也多是言听计从。小区里的王老师,每次出门散步,邻里乡亲都会热情招呼,遇到教育孩子的难题,更是第一时间向他请教,那种尊重溢于言表。

虽说教师薪资不算顶级高薪,但胜在稳定且福利满满。每月工资按时到账,还有定期的绩效奖金,寒暑假带薪休假更是羡煞旁人。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完备的社保体系,退休后养老金足以维持体面生活。

如今 “不稳” 因素渐显

(一)编制改革浪潮

近年来,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多地大刀阔斧地推进教师编制改革。天津市西青区自 2024 年 8 月 1 日起,公办中小学全面实行教师聘用制度与岗位管理制度,打破 “一聘定终身”。教师聘期为 3 年,聘期内须达到 “基本要求” 和 “专业要求”,涵盖师德师风、综合满意度、工作量、教科研任务等多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调整、职称评聘、合同续订等紧密挂钩。如一位有着多年教龄的张老师,以往教学按部就班,改革后,为提升综合满意率,主动向年轻教师请教多媒体教学技巧,增加课堂互动,课余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只为在聘期考核中达标。在厦门,部分区域推行教师聘用制,引发热议。以翔安区为例,2024 年 4 月招聘骨干教师时,明确实行参照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管理,虽待遇参照在编人员,但因无编制,报考人数未达开考比例,最终取消及减少多个岗位招聘。这反映出编制在教师择业天平上的关键砝码地位,一旦缺失,吸引力骤降。类似的改革举措在全国多地多点开花。宁波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等渠道为教师队伍 “新陈代谢” 提供路径;北京丰台区强化教师年度考核结果运用,不合格者面临不再续聘风险。这些改革如同一股洪流,冲击着教师职业原有的稳定生态,让从业者深感压力,也让旁观者重新审视教师岗位的 “稳固性”。

(二)行业竞争加剧

教师岗位的竞争愈发白热化。随着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高学历、复合型人才涌入教师行业。在大城市重点学校,招聘中学教师要求博士学历已不鲜见,甚至一些小学也倾向招聘硕士毕业生。以北京某知名中学为例,一个语文教师岗位,能收到上百份简历,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毕业生,他们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还手握各类竞赛获奖、科研成果,试讲环节更是各展神通,教学创意频出。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连年攀升,从侧面反映竞争激烈程度。近年来,每年报考教师资格证人数都超千万,2024 年更是逼近新高。在一些教育资源集中省份,如山东、河南,部分热门学科教资笔试通过率仅 30% 左右,考生为通过考试,不惜花费重金参加培训、日夜刷题备考。即便拿下教师资格证,想进入公办学校,还得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过关斩将,面对笔试、面试、试讲、说课等层层筛选,录取比例常低至几十分之一,“一岗难求” 成为常态。

(三)生源与需求变化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深刻影响教育格局,新生儿数量下滑直接冲击教师需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新生儿出生率持续走低,2022 年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反映在教育领域,便是未来生源的逐步萎缩。按入学年龄推算,2024 - 2026 年,小学入学人数较之前高峰预计减少 10% - 25%,部分地区初中、高中入学人数也将在未来数年相继下滑。在东北某地级市,过去十年间,因生源不足,超半数乡镇中小学合并或撤销,教师编制随之缩减,大量教师或转岗至城区学校,或面临分流安置。与之相对,大城市因人口流入、教育资源集中,生源竞争激烈,但新入职教师也面临巨大考核压力,需在教学质量、学生成绩、家长口碑等多方面表现优异,才能站稳脚跟。这种生源与需求的区域性失衡,加剧教师岗位的不确定性,“铁饭碗” 在生源减少浪潮下摇摇欲坠。

未来之路,如何抉择?

虽然教师 “铁饭碗” 逐渐被打破,教师资格证也不再是通向安稳教职的绝对保证,但教育的需求永远不会消失。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是否选择考教资、投身教育行业,需要综合考量自身情况。

来源:少荣科技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