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的灯彩博物馆进行了全面的迭代升级,并举行了剪彩仪式。据了解,升级后的灯彩博物馆不仅面积变大了,馆藏内容更加丰富,学校还以博物馆为载体,构建起了跨学科特色课程——“灯彩三合课程”,学校养政园博物馆群也实现了进一步的优化与发展。
近日,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的灯彩博物馆进行了全面的迭代升级,并举行了剪彩仪式。据了解,升级后的灯彩博物馆不仅面积变大了,馆藏内容更加丰富,学校还以博物馆为载体,构建起了跨学科特色课程——“灯彩三合课程”,学校养政园博物馆群也实现了进一步的优化与发展。
灯彩博物馆里上数学课
娃娃认识图形更轻松
走进泡西的灯彩博物馆,“天府泡西,庠序之光。传薪播火,矞矞皇皇。东接草堂,诗圣崇高之仁爱;南临武侯,鸿图八阵以名扬。开巴蜀黉门之先河灯彩,诵经书子集而瀚海华章……”一首《泡西灯彩赋》映入眼帘。
博物馆无论是展陈规模还是馆藏作品,都很有专业水准,让人很难相信这是座小学校园博物馆。博物馆向大家展示了彩灯历史、彩灯流派、彩灯的材质,以及十二生肖、青花鱼灯、古艺琉转、花开泡桐等众多出自学校师生们的灯彩作品,每一件作品都美轮美奂,匠心十足,拥有极高的创意与审美。博物馆的二楼区域还对青羊宫灯会、武侯祠大庙会等成都特色灯会做了展出与介绍,并展出了面影戏、糖画等成都非遗传统文化艺术。
在博物馆一楼的灯彩创作区,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创作主题为“遇见银杏”的灯彩作品。无论是用焊锡丝造型,还是剪制彩纸,粘贴彩纸,每一位孩子技术和手法都格外娴熟,一堂课的时间,一个又一个精巧别致的银杏彩灯就出炉了。“灯彩课是我们学校的传统课程,所以每个孩子对灯彩的制作流程都比较熟悉,大家做起来就会比较快。”指导老师说。
在一旁的数蕴灯彩区,几名六年级的孩子正在这里画灯彩草图。“你看嘛,灯彩的展开图里,包含很多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等几何图形,通过制作灯彩,我们对几何图形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六年级的陈同学说。数学老师苟良婷告诉记者,学校每个年级都有灯彩课,老师们会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情况,来设置和安排灯彩课内容,实现跨学科融合。“像我们数学课,低年级就会让孩子们通过灯彩建立对图形的基本认识,高年级段会让他们通过灯彩制作,培养数学空间思维能力。”
博物馆迭代升级
学校构建“灯彩三合课程”
据了解,学校自2019年起,在成都市非遗处、成都灯会协会、青羊区教育局、青羊区文化馆、四川轻化工大学彩灯学院、自贡彩灯集团等部门的指导下,以非遗灯彩为依托,积极实践“中华灯彩 点亮童心”非遗灯彩融合课程,打造灯彩博物馆,经过4年多的实践探索与成果提炼,进一步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对博物馆进行了迭代升级。
“我们这次对灯彩博物馆迭代升级,不仅是展陈内容上的升级,更是在课程体系上的全面优化升级。”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党总支书记周英表示,在灯彩跨学科课程研发上,学校成立了课程研究院,组建了跨学科教师团队,负责课程的研发。还聘请了北师大博士、多位彩灯领域的非遗传承人和自贡彩灯集团的老师作为课程顾问。
目前,学校研发并构建了“灯彩三合课程”这一跨学科特色课程。“‘三合’课程以灯彩为锚点,基于课程的整合、融合与综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文化传承。”周英介绍,该课程具体而言是,整合美术学科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构建跨领域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深度融合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彩灯,开发灯彩融合课程,实现学科共育。此外,是推倒教室的围墙,以资源跨界重组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综合开发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学校还与意大利佛罗伦萨中文学校结对,通过双方孩子视频连线的方式,一同制作灯彩,共同传承和弘扬灯彩艺术。
据了解,学校现已构建起了由传承家风馆、润心堂大思政教育基地、灯彩博物馆、党史路,三馆一路组成的养正园博物馆群。学校将大力依托博物馆群,深入推动教联体建设,聚焦养正立人、培根铸魂,充分彰显协同育人合力。
来源:四川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