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神学Java并发实现原理—JDK源码剖析之StampedLock!

B站影视 2024-12-23 00:45 2

摘要:可以看到,从ReentrantLock到StampedLock,并发度依次提高。StampedLock是如何做到“读”与“写”也不互斥、并发地访问的呢?

3.4.1 为什么引入StampedLock

在JDK 8中新增了StampedLock,有了读写锁,为什么还要引入StampedLock呢?来看一下表3-1的对比。

可以看到,从ReentrantLock到StampedLock,并发度依次提高。StampedLock是如何做到“读”与“写”也不互斥、并发地访问的呢?

在《软件架构设计:大型网站技术架构与业务架构融合之道》中,谈到 MySQL 高并发的核心机制 MVCC,也就是一份数据多个版本,此处的StampedLock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一方面,因为ReentrantLock采用的是“悲观读”的策略,当第一个读线程拿到锁之后,第二个、第三个读线程还可以拿到锁,使得写线程一直拿不到锁,可能导致写线程“饿死”。虽然在其公平或非公平的实现中,都尽量避免这种情形,但还有可能发生。StampedLock引入了“乐观读”策略,读的时候不加读锁,读出来发现数据被修改了,再升级为“悲观读”,相当于降低了“读”的地位,把抢锁的天平往“写”的一方倾斜了一下,避免写线程被饿死。

3.4.2 使用场景

在剖析其原理之前,下面先以官方的一个例子来看一下StampedLock如何使用。

如上面代码所示,有一个Point类,多个线程调用move函数,修改坐标;还有多个线程调用 distanceFromORIGIN函数,求距离。首先,执行move操作的时候,要加写锁。这个用法和ReadWriteLock的用法没有区别,写操作和写操作也是互斥的。关键在于读的时候,用了一个“乐观读”sl.tryOptimisticRead,相当于在读之前给数据的状态做了一个“快照”。然后,把数据拷贝到内存里面,在用之前,再比对一次版本号。如果版本号变了,则说明在读的期间有其他线程修改了数据。读出来的数据废弃,重新获取读锁。关键代码就是下面这三行:

要说明的是,这三行关键代码对顺序非常敏感,不能有重排序。

因为 state 变量已经是volatile,所以可以禁止重排序,但stamp并不是volatile的。为此,在validate(stamp)函数里面插入内存屏障。

3.4.3 “乐观读”的实现原理

首先,StampedLock是一个读写锁,因此也会像读写锁那样,把一个state变量分成两半,分别表示读锁和写锁的状态。同时,它还需要一个数据的version。但正如前面所说,一次CAS没有办法操作两个变量,所以这个state变量本身同时也表示了数据的version。下面先分析state变量。

结合代码和图3-5:用最低的8位表示读和写的状态,其中第8位表示写锁的状态,最低的7位表示读锁的状态。因为写锁只有一个bit位,所以写锁是不可重入的。

初始值不为0,而是把WBIT 向左移动了一位,也就是上面的ORIGIN 常量,构造函数如下所示。

为什么state的初始值不设为0呢?这就要从乐观锁的实现说起。

上面两个函数必须结合起来看:当state&WBIT!=0的时候,说明有线程持有写锁,上面的tryOptimisticRead会永远返回0。这样,再调用validate(stamp),也就是validate(0)也会永远返回false。这正是我们想要的逻辑:当有线程持有写锁的时候,validate永远返回false,无论写线程是否释放了写锁。因为无论是否释放了(state回到初始值)写锁,state值都不为0,所以validate(0)永远为false。

为什么上面的validate(..)函数不直接比较stamp=state,而要比较state&SBITS=state&SBITS 呢?因为读锁和读锁是不互斥的!所以,即使在“乐观读”的时候,state 值被修改了,但如果它改的是第7位,validate(..)还是会返回true。

另外要说明的一点是,上面使用了内存屏障 U.loadFence,是因为在这行代码的下一行里面的stamp、SBITS变量不是volatile的,由此可以禁止其和前面的currentX=X,currentY=Y进行重排序。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state的设计非常巧妙。只通过一个变量,既实现了读锁、写锁的状态记录,还实现了数据的版本号的记录。

3.4.4 悲观读/写: “阻塞”与“自旋”策略实现差异

同ReadWriteLock一样,StampedLock也要进行悲观的读锁和写锁操作。不过,它不是基于AQS实现的,而是内部重新实现了一个阻塞队列。如下所示。

这个阻塞队列和 AQS 里面的很像。刚开始的时候,whead=wtail=NULL,然后初始化,建一个空节点,whead和wtail都指向这个空节点,之后往里面加入一个个读线程或写线程节点。但基于这个阻塞队列实现的锁的调度策略和AQS很不一样,也就是“自旋”。在AQS里面,当一个线程CAS state失败之后,会立即加入阻塞队列,并且进入阻塞状态。但在StampedLock中,CAS state失败之后,会不断自旋,自旋足够多的次数之后,如果还拿不到锁,才进入阻塞状态。为此,根据CPU的核数,定义了自旋次数的常量值。如果是单核的CPU,肯定不能自旋,在多核情况下,才采用自旋策略。

下面以写锁的加锁,也就是StampedLock的writeLock函数为例,来看一下自旋的实现。

如上面代码所示,当state&ABITS==0的时候,说明既没有线程持有读锁,也没有线程持有写锁,此时当前线程才有资格通过CAS操作state。若操作不成功,则调用acquireWrite函数进入阻塞队列,并进行自旋,这个函数是整个加锁操作的核心,代码如下。

整个acquireWrite(..)函数是两个大的for循环,内部实现了非常复杂的自旋策略。在第一个大的for循环里面,目的就是把该Node加入队列的尾部,一边加入,一边通过CAS操作尝试获得锁。如果获得了,整个函数就会返回;如果不能获得锁,会一直自旋,直到加入队列尾部。

在第二个大的for循环里,也就是该Node已经在队列尾部了。这个时候,如果发现自己刚好也在队列头部,说明队列中除了空的Head节点,就是当前线程了。此时,再进行新一轮的自旋,直到达到MAX_HEAD_SPINS次数,然后进入阻塞。这里有一个关键点要说明:当release(..)函数被调用之后,会唤醒队列头部的第1个元素,此时会执行第二个大的for循环里面的逻辑,也就是接着for循环里面park函数后面的代码往下执行。

另外一个不同于AQS的阻塞队列的地方是,在每个WNode里面有一个cowait指针,用于串联起所有的读线程。例如,队列尾部阻塞的是一个读线程 1,现在又来了读线程 2、3,那么会通过cowait指针,把1、2、3串联起来。1被唤醒之后,2、3也随之一起被唤醒,因为读和读之间不互斥。

明白加锁的自旋策略后,下面来看锁的释放操作。和读写锁的实现类似,也是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把state变量置回原位,二是唤醒阻塞队列中的第一个节点。节点被唤醒之后,会继续执行上面的第二个大的for循环,自旋拿锁。如果成功拿到,则出队列;如果拿不到,则再次进入阻塞,等待下一次被唤醒。

来源:程序员高级码农II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