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都说“少年吃苦不算苦,老年享福才是福”。咱们老百姓过日子,图的就是老来身体硬朗、儿孙孝顺、家里和和美美。
本文个人观点,仅供娱乐,请勿迷信其中!
都说“少年吃苦不算苦,老年享福才是福”。咱们老百姓过日子,图的就是老来身体硬朗、儿孙孝顺、家里和和美美。
今天咱不聊生肖运势,就说说生活中那些活得通透、晚年舒坦的五种人,看看他们是怎么把日子过成“蜜罐”的。
第一类:脚踏实地的“老黄牛”
咱们村里老张头就是个典型。年轻时天不亮就下地,太阳落山才回家,硬是靠着一双手把三个孩子供出大山。如今七十多了,身子骨比年轻人还结实,每天拎着马扎在村口晒太阳,儿孙绕膝其乐融融。
这类人有个共同点:干活不挑肥拣瘦,遇事不怨天尤人。他们信奉“手勤脚快,日子不赖”,年轻时攒下的不仅是钱,更是好口碑。街坊四邻谁家有事都爱喊他们帮忙,人缘好了,晚年自然不缺人照应。就像老话说的:“种下勤快树,结出福气果。”
别小看每天坚持锻炼、规律作息的小事。日本有个“长寿村”,老人平均年龄90岁,秘诀就是“能自己动手的绝不求人”。咱们普通人学不来大富大贵,但把身体当本钱经营,晚年自然差不了。
第二类:心宽似海的“乐天派”
隔壁王大妈是个“没心没肺”的主儿。前年老伴中风,她一边照顾病人,一边还能哼着小曲跳广场舞。有人问她咋不愁,她乐呵呵地说:“愁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这类人像“不倒翁”,摔跟头了拍拍土接着走。他们懂三个道理:
大事化小:遇到麻烦先问“最坏能咋样”,发现天塌不下来小事化了:儿媳忘买酱油这种破事,从来不当回事没事找乐:养花、钓鱼、跳广场舞,总得有个精神寄托心理学研究发现,乐观的人体内“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更低,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减少34%。所以说,心宽不是天生的,是练出来的本事。
第三类:与人为善的“老好人”
我们小区有个退休教师李伯,逢人就笑眯眯的。谁家孩子没人接送,他主动帮忙;谁家老人要去医院,他开车接送。大家都说:“李伯这人,连蚂蚁都不舍得踩。”
这类人信奉“吃亏是福”,年轻时帮过的人,晚年都成了“回音壁”。他们明白三个道理:
帮人就是帮己:今天扶老人过马路,明天摔倒时有人扶家和万事兴:对儿媳比亲闺女还亲,家庭矛盾自然少积德行善:小区流浪猫都认得他,这样的老人谁不敬?《道德经》说“上善若水”,善意就像水滴,日积月累能汇成江河。晚年想要儿孙孝顺,先得问问自己年轻时种下多少善因。
第四类:聪明通透的“明白人”
老家有个远房亲戚,大家都叫他“智多星”。六十岁那年,他把城里房子卖了,回老家盖了小院。有人笑他傻,他说:“城里房子再值钱,能换来满院瓜果香?”现在他天天侍弄花草,偶尔给年轻人当“婚姻顾问”,活得比谁都滋润。
这类人懂得三个“不较真”:
不跟潮流较真:智能手机会用,但绝不沉迷短视频不跟子女较真:孩子买房给点建议,但绝不插手装修风格不跟岁月较真:白发不染,皱纹不遮,活得真实自在他们像老茶壶,越老越有味道。日本有个“终活”概念,提倡老人提前安排好身后事,这种通透劲儿,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第五类:家庭观念重的“守巢人”
朋友父亲是退伍军人,一辈子最骄傲两件事:把四个孩子培养成才,把老宅修缮得像小别墅。现在孩子们天南地北,但每年春节必须回老宅团聚。老人常说:“房子在,根就在。”
这类人明白三个“家道理”:
家是港湾不是战场:跟老伴吵架从不过夜,床头吵完床尾和家风比家产重要:可以没钱,但不能没规矩家宴比酒店香:再忙也要陪家人吃顿热乎饭心理学实验证明,经常家庭聚餐的老人,抑郁率降低35%。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情的地方。把家庭经营好了,晚年自然暖意融融。
说到底,晚年舒服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经营”。就像种果树,年轻时浇水施肥,老了才能摘果子。记住三句话:
身体是1,其他都是0:再有钱,躺床上也享受不了心态决定状态:愁眉苦脸的人,老天爷都不待见家和万事兴:家庭不和睦,金山银山也白搭最后送大家一副对联:
上联:勤勤恳恳耕耘半生
下联:和和美美安享晚年
横批:福在自求
愿咱们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老来有树荫乘凉,有热茶暖胃,有亲人相伴,这才是真正的“晚年最舒服”!
来源:鑫新杂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