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表!中国院士团队成果,填补全球空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7 07:16 4

摘要:近日,华东理工大学钱旭红院士团队的万年峰教授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等中英德澳的科研人员,在国际顶尖综合性期刊Science上以Letter形式发表了题为“Leaving synthetic pesticides behind”的学术论文,针对农药的应用进行研究。

农药的使用,对人们获取更多食物资源、摆脱饥饿饥荒事关重要。然而,随着认知拓展,大健康观、大安全观得到广泛传播,农药的各类负面影响,逐渐得到重视。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钱旭红院士团队的万年峰教授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等中英德澳的科研人员,在国际顶尖综合性期刊Science上以Letter形式发表了题为“Leaving synthetic pesticides behind”的学术论文,针对农药的应用进行研究。

文章从技术与产品层面,针对农药的改善使用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应使用成本相对较低、对环境友好和切实可行的技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第二,要研发与推广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植物病虫害防控技术;第三,需采用生物多样性控害技术。

文章认为,针对农药对非靶标生物和生态环境的负效应,只有坚持系统观念、运用辩证思维,才能降低农药风险,国际社会各方力量必须采取行动,硬件(技术与产品支撑)和软件(政策保障)缺一不可。

全球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植物病虫害技术(部分实景图)

此前,万年峰教授已基于大数据及其平台,联合6个国家11个机构的科研人员,筛查了全球88.75万个农药使用案例。其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在低剂量下,农药对非靶标昆虫也有压倒性的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证实,许多农药的慢性、亚致死效应可能会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得到加强,这将挑战传统农药监管体系。农药还可能破坏生态系统,通过诱导害虫再猖獗和产生抗药性来间接危及粮食安全。

农药影响非靶标生物的全球试验分布

尽管我国自2015年开始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农药年均减幅达3.2%,但生态风险防控仍面临数据支撑不足的挑战。团队近期成果填补了全球农药生态效应量化评估的空白,为应对上述挑战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该文为实施全国全球农药减量、为实施《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供了技术路径与对策意见。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未来创造了无限可能。技术更迭的尽头是生命健康,而药学则是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一直以来,华理药学院持续以前沿的科研平台与一流的师资队伍引领学科发展。

华理药学院下设有制药工程、药物制剂、药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制药工程专业和药学专业于2019年获准进入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行列

制药工程专业起源于1953年建校初期设立的化学制药(工学)专业,是国内最早创办的同类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首家通过制药工程专业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为我国制药领域培养了大批工程师、企业家和科学家。学院内建有多家国家或省部级平台,研究内容涵盖了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天然药物、农药和制药工程五个领域。

华理团队将继续依托前沿平台,深化生物多样性控害等技术研究,推动跨学科协同与国际合作,期待以持续创新为农药减量增效、守护生态安全注入更强动力,让科技之光引领农业绿色转型,以高校智慧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蓝图。

来源:潜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