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找对方向会对人生有怎么样的影响,学习心理学的人们到大致都经历着怎样的蜕变。《家庭心理教育师资培训》项目因为学员的成功而精彩,一起来感受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努力让生命发光的故事,下一个主角或许就是你。
找对方向会对人生有怎么样的影响,学习心理学的人们到大致都经历着怎样的蜕变。《家庭心理教育师资培训》项目因为学员的成功而精彩,一起来感受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努力让生命发光的故事,下一个主角或许就是你。
金星:从 “空心妈妈” 到 “发光者” 的重生独白
我曾是别人眼中的 “职场女强人”,却也是孩子眼中的 “大白鲨妈妈”。
每天早上 7 点出门,深夜 10 点还在地铁上回工作消息,手机里全是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 的未接来电。有次孩子哭着问我 “是不是不要他了”,我蹲在公司楼梯间哭到浑身发抖 —— 原来我拼了命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却把他丢进了 “缺爱的黑洞”。
回到家更像 “精神加班”:母亲抱怨带娃辛苦,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摔笔,丈夫永远在 “消失”。有天老师又打电话让我去学校接孩子,我坐在堵车的北京街头,突然觉得自己像个 “四不像”—— 职场没成就感,家庭没归属感,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改变从一幅画开始。月亮老师让我和儿子画 “房树人”,儿子指着我的画问:“妈妈,人呢?” 我这才发现,画里只有房子和树,而 “我” 早就被我弄丢了。
我咬着牙辞职,开始学心理学。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的基础班课程,到绘画心理学、家庭心理教育师资课,每学一个知识点,都像在给 “空心化” 的自己填补一块拼图:
当我学会用 “呼吸疗法” 每天给自己 3 分钟 “能量时间”,发现原来不用靠刷手机到凌晨也能放松;
当我用 “情绪 ABC 理论” 和孩子沟通,他突然说 “妈妈现在像鲸鲨,又温柔又能保护我”;
当我组建 “A 娃妈妈赋能群”,带着她们读了 260 天专业书,有位妈妈哭着说 “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是孤军奋战”。
现在的我,是心理咨询师,也是能掌控生活节奏的 “60 分妈妈”。我不再纠结 “完美人设”,而是把 40% 的精力留给自己 —— 去跑步、去听讲座、去帮助更多妈妈。有天儿子突然说:“妈妈,我觉得自己重生了。” 其实,是心理学让我们都重生了。
我想说:别等孩子喊 “救命” 才觉醒。当你开始学心理学,不是为了 “成为完美妈妈”,而是为了 “找回那个发光的自己”。你有多爱自己,孩子就有多爱这个世界。
王卫卫:55 岁,我的 “二次高光” 比讲台更耀眼
我教了 19 年英语,带过无数 “别人家的孩子”,却在自己儿子初二那年,听到他哭着说 “妈妈,我心理有问题”。
那时的我,是个 “教育傲慢者”:用 “你看姥姥姥爷多厉害” 来激励孩子,却不知道这对他来说是天大的压力;用 “我都是为你好” 来包办一切,却没发现他早已在 “高期待” 下喘不过气。当老师一次次打电话让我去学校,当孩子说 “我不想活了”,我突然发现:那个能让基础薄弱校学生逆袭的 “金牌教师”,在自己孩子面前,竟如此失败。
全职妈妈的 15 年,我用 “副业成功” 掩盖内心的恐慌:做斜杠青年赚很多钱,却在孩子需要我时说 “等会”;学各种育儿方法,却始终治不好他的焦虑。直到遇见月亮老师,她对我说:“你已经是最好的妈妈,只是需要换一种‘看见’孩子的方式。”
我开始从头学心理学,从家庭心理师资课里找 “解药”。当我放下 “教育专家” 的架子,用课程里的 “同理心沟通法” 听孩子说话,他第一次跟我聊了 2 小时;当我用 “冲突管理工具” 处理他和同学的矛盾,他学会了用平和的方式表达不满;当我站上社区讲台,把这些工具分享给更多家长,有位妈妈拉着我的手说:“您讲的不是课,是我的‘救命稻草’。”
现在的我,55 岁,是社区里的 “心理讲师”,是讲师大赛的第四名,更是儿子眼中 “会发光的妈妈”。每次讲课前,我都会想起月亮老师的话:“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把火,先点燃了我自己,再照亮了更多家庭。
我想说:年龄从不是停止成长的借口。40 岁的爱丽丝开创心理学理论,55 岁的我能重启人生,你为什么不能?只要开始,永远来得及。
月亮老师:见证千万妈妈蜕变的 “点灯人” 独白
作为妈妈,我曾在 “全心付出” 与 “自我迷失” 间反复挣扎;作为心理教育者,我目睹了太多家庭在 “爱” 的名义下互相伤害。
记得有个妈妈第一次来咨询时,哭着说:“我连自己喜欢吃什么都忘了。” 这句话像警钟,敲醒了我 —— 多少妈妈在 “妈妈” 的角色里,把自己活成了 “透明人”?
于是我参与了家庭心理教育师资项目,想给妈妈们一把 “重新点亮自己” 的钥匙。我们把课程设计成 “心理学工具百宝箱”:有能立刻用在育儿中的 “情绪管理法”,有帮妈妈重建自我的 “身份认知课”,还有教你把知识变成 “影响力” 的 “讲师实战技巧”。
让我最感动的,是那些 “普通妈妈” 的蜕变:
北京的全职妈妈徐楠,把我讲的 “情绪课” 听了 6 遍,在社区讲完后收到 50 封手写感谢信;
55 岁的卫卫姐,从 “不敢开口” 到在清华附中开讲座,她说 “讲台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大理的杨靖老师,在少数民族地区用 “心理绘画” 带孩子认识自我,一场活动让 20 个孩子画出 “笑脸妈妈”。
......
常有人问:“妈妈为什么要学心理学?” 我的答案是:
因为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妈妈成长的 “邀请函”;
因为当你学会用心理学工具打理情绪,你会发现 “一地鸡毛” 也能变成 “星星点点”;
因为每个妈妈都值得拥有 “双重身份”—— 既是孩子的守护者,也是自己生命的主角。
我想说:如果你也想从 “焦虑黑洞” 中突围,欢迎加入我们 —— 不是要成为 “完美妈妈”,而是要成为 “真实、有能量、能发光的自己”。当你点亮心灯,孩子自会循着光长大。
灯塔计划2.0现已启动
本项目将拿出百万奖学金
赋能家庭心理教育师资
成为家庭教育“国家队”的一员
期待你和他们一样
闪闪发光
奖学金实名制申领
每人仅限一份(2000元)
2025年5月31日截止
同样欢迎你预约直播
进行深入了解
来源: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