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出海路径显得尤为多样且富有探索性。尽管商务拓展(BD)合作依然是国内药企出海的主流方式,但2024年的市场见证了更多创新模式的涌现,这些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重塑了行业对于出海路径的理解。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出海路径显得尤为多样且富有探索性。尽管商务拓展(BD)合作依然是国内药企出海的主流方式,但2024年的市场见证了更多创新模式的涌现,这些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重塑了行业对于出海路径的理解。
BD合作的魅力在于其多方面的优势。通过与海外合作伙伴的携手,国内药企能够利用对方的资源,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加速药物的国际研发和上市进程。这种“1+1大于2”的协同效果,对于许多尚处于成长阶段的生物制药企业(biotech)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BD合作还能实现类似融资的功能,为首付款和后续里程碑款的获得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方式还能分散风险,即便在国内临床遭遇挫折,企业依然能通过海外市场的收益获得回报。
然而,随着BD合作的日益增多,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认为,通过BD合作,国内药企虽然能够获得短期的资金支持,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失去对核心资产的掌控权,从而错失成为制药巨头(pharma)的机会。海外已有先例表明,即便通过BD合作产出了重磅药物,但由于销售权益等核心权益的丧失,企业的综合获益相对有限。
在这样的背景下,NewCo模式成为了2024年创新药出海的新话题。所谓NewCo模式,是指由资本主导成立新的公司(NewCo),国内药企将管线剥离给NewCo,并获取授权费用及股权。这一模式介于BD合作和自主出海之间,既能够保留对核心资产的部分掌控权,又能够借助海外资本的力量推动药物研发。
恒瑞医药是这一模式的尝鲜者。通过与美国Hercules公司的合作,恒瑞医药不仅获得了可观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款,还获得了Hercules的股份,从而锁定了后期的收益。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企业不仅能够获得资金支持,还能通过股权绑定与海外合作伙伴的利益,避免被中间商赚取差价。同时,NewCo会集中资源推进管线,加速研发进度,从而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
然而,NewCo模式也并非没有争议。一些人认为,这一模式的核心是找不到大型制药企业(MNC)作为合作伙伴时,先卖给中间商,或者与海外资本一起创造中间商。NewCo模式还存在明显的时间窗口期,需要基于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预期来成立。一旦这种预期未能得到验证,或者先驱者难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这一模式的难度将会陡增。
尽管存在争议,但自主出海依然被认为是中国创新药最具价值的方式。然而,这一方式也是最难的。在全球建立自主研发和临床团队不仅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天量的资金投入。百济神州的成功虽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但在当下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几乎没有人能成功复制其模式。因此,中国创新药企的自主出海可能需要寻找一个最优解。
在自主出海方面,2024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探索。例如,信达生物希望将其子公司Fortvita打造成出海平台,进行自主出海的新尝试。Fortvita与母公司独立运营,团队相互独立。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既能够避免拖累母公司,又能够通过子公司实现外部融资,分散风险。同时,母公司还能通过子公司股权的价值最大化获益。
然而,这一模式也面临着挑战。如何让更多资本愿意相信并投资这一出海平台,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最终未能获得金主的信任,那么这一模式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除了BD合作、NewCo模式和自主出海外,中国创新药企业还在不断探索其他出海方式。这些多样化的出海路径,体现了中国创新药企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无论是选择哪种方式出海,都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做出决策。
在出海的过程中,中国创新药企业不仅需要关注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还需要注重与海外市场的沟通和合作。通过深入了解海外市场的需求和监管要求,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中国创新药企业还需要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优秀人才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