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的 “无声悲剧”:被歧视的背后,是对生命的误读

B站影视 2024-12-30 16:45 2

摘要:乙肝全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顾名思义,它是一种病毒,侵袭肝脏,引发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乙肝是一种传染病,不过日常接触并不会传染。那为什么开头提到的那位大学生会遭到很多人的歧视呢?

我觉得人生好长,看不到终点,此刻的我更急于跳出这仪式的腐坏。

几年前一位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临终前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位同学在学校体检时查出乙肝大三阳,随后被安排到单独宿舍,没过几天就离世了。

然而杀死他的并非乙肝病毒,而是来自学校师生的歧视导致的自杀

那么,为什么这位乙肝患者会遭受歧视,患上乙肝又该怎么办呢?面对乙肝患者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关于乙肝的问题。

乙肝全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顾名思义,它是一种病毒,侵袭肝脏,引发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乙肝是一种传染病,不过日常接触并不会传染。那为什么开头提到的那位大学生会遭到很多人的歧视呢?

这就得说说我国的乙肝病毒史。1970年前,我国乙肝患者数量为4000万,这是世界普遍水平。但在1970 - 1992年这短短二十几年间,乙肝患者增长至1.2亿,我国成为乙肝第一大国。

这背后有三大原因

医疗资源不足:以前我国卫生条件差,部分地区连一次性针头都不够用,甚至没有一次性针头,只能采用蒸箱消毒后重复使用。我问我爸,他都没听说过什么蒸箱,就是拿高压锅焖一下,或者用开水烫一下,权当消毒了。

其实高温确实能杀灭一些病毒,但在我国七八十年代实行计划免疫项目时,由于医疗资源有限,部分地区为了完成接种任务,没有及时消毒,一个针头扎到底,导致乙肝病毒在小朋友间传播。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群众经济匮乏:医疗资源不足不仅体现在器械短缺,还体现在医生数量少、药物研发能力弱等方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单采血浆技术诞生,其目的是为了更高效地研制药物。

采完血后,通过离心机将血浆分离出来,保留血浆,再把血细胞输回身体。一些生物制药厂商为了获取更多血浆,在各地建立了很多单采血浆站。但当时民众对抽血很畏惧保守,于是血头出现了,他们有偿收血,吸引了很多人去献血。

然而,输回环节出现问题,部分非法单采站技术不成熟,不能分清每个人输回的是否自己的血,还不检测血液是否合格,导致乙肝病毒传播。

这不仅是乙肝传播问题,所有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都可能扩散,像艾滋村就是典型例子。我国现在已严令禁止有偿献血,大家一定要去正规场所献血。

医疗技术有限:人口增长过快一直是我国的主要问题。虽然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但当时还只是试行阶段,部分地区生育问题未得到控制。

如果母亲患有乙肝,孩子有很大几率感染乙肝病毒,这就是母婴垂直传播。不过现在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目前可以对新生儿采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甚至在母亲孕晚期就进行免疫,这就是母婴阻断技术。

我们了解了乙肝为何成为我国第一大国,那它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呢?

乙肝病毒就像一个卑鄙的外乡人,它的DNA复制方式特殊,一个链完整一个链不完整,外面套着衣壳蛋白,顶上有核心抗原和e抗原,再外面还有一层包膜,表面抗原。它进入人体后,在细胞质中游荡,找到细胞核,脱掉衣壳蛋白,让细胞核产生恻隐之心,从而控制细胞核,发出复制命令,包括复制更多的衣壳蛋白和包膜。

细胞免疫系统派出免疫小兵对抗,不管是否战胜,只要造成战场损害就是肝炎,如右肋疼痛、恶心呕吐等。如果免疫小兵没打过,肝细胞大面积死亡,就会肝硬化,表现为消瘦、蜘蛛痣、肝掌等。要是肝细胞坏死且变异,就会发展成肝癌,出现黄疸、腹肥等症状。

那么,如何对抗乙肝病毒呢?关于乙肝的治疗,最终目的是消除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或者不让它再发号施令。像干扰素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但效率不高,且有易疲劳、精神不振等副作用。核苷类似物也能阻断乙肝病毒复制,不过疗程漫长,需要终身服药。

目前对抗乙肝的药物不太理想,药效不稳定还贵。我国开展了珠峰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药物经济压力,为基层医生提供先进的抗乙肝知识。但乙肝治疗确实有难度,所以预防就成了关键。

从1992年开始,我国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从新生儿到婴幼儿、青年、成年人都接受过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其实就是一个山寨版的乙肝病毒,没有传染性。疫苗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以为真病毒来了,派出免疫小兵对抗,疫苗不耐干,免疫小兵胜利,对下次真乙肝病毒产生戒备。

打疫苗要打好几次,因为每次打的山寨等级不同,免疫小兵的战斗力逐渐提升。乙肝检查有很多抗原和抗体,核心抗原不太好检测,但有抗体就证明病毒来过。

乙肝检查叫乙肝两对半,如果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都呈阳性,说明病毒正在复制,有较强传染性,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大三阳。

如果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都呈阳性,说明e抗原被免疫小兵打败了,传染性较弱,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小三阳。

这里要纠正一个误区,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说的都是病毒复制能力和传染性,与对身体的伤害没有太大关系。很多乙肝患者虽然有传染性,但不一定会对肝功能造成太大损害,这些人被称为乙肝携带者,平时吃饭、握手、拥抱都不会传染。

我国有2800万乙肝患者,只要控制好血液传播途径,做好母婴阻断技术,做好性传播防护,他们和未感染者的生活没什么不同。

回到开头,那位大学生因乙肝被歧视而自杀,为什么乙肝患者会遭遇这样复杂的情况呢?天生患有乙肝的朋友面对这样的宿命很无力,他们害怕自己传播给别人。而那些因血液传播感染乙肝的朋友,总会被指责,这就是受害者有罪。

生活中很多时候很难第一时间做出正确选择,而且生活也不是简单的选择题。那些指责别人的人可能并非坏人,他们只是想给自己提个醒,但这些发言却给患者带来了伤害。当这种声音越来越多,心理敏感的患者自我认同会失衡,开始自我怀疑。当自我怀疑和他人歧视如海浪般汹涌来袭,有的患者可能就被淹没了。

今天分享这些乙肝知识,是因为因医学问题引发的歧视背后是对科学真理的无知,我们对病毒的无力、对死亡的恐惧催生了歧视。了解知识就能消解恐惧,我们才能更平常心对待他人,世界也会变得更温柔。

文本来源@兔叭咯的视频内容

来源:贾老师说的不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