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上有个俞敏洪老师的视频评《镜子》纪录片的片段:“你们拍的那个片子,那几个孩子,呃,好几个人都是很有个性,我还挺喜欢的孩子。我觉得就是完全是因为父母,不知道怎么跟他们交流沟通。中国的孩子们就是在学校和家长双头挤压之下,把你中间压成一张饼。最后的这个结果就是,你
国内实用心理学泰斗张国维博士曾说过同样的话: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通常会有一个问题家庭。
央视纪录片《镜子》,是中国首部家庭情感教育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首播在2017年。
网上有个俞敏洪老师的视频评《镜子》纪录片的片段:“你们拍的那个片子,那几个孩子,呃,好几个人都是很有个性,我还挺喜欢的孩子。我觉得就是完全是因为父母,不知道怎么跟他们交流沟通。中国的孩子们就是在学校和家长双头挤压之下,把你中间压成一张饼。最后的这个结果就是,你什么形状都没有。中国的情感教育基本就没有。首先是家庭情感教育,就是家庭就是有情感没教育,而且情感在不平等基础上出现的,父母总是高高在上。那中国的学校教育老师除了碰到极个别的老师,有人性有情感教育以外,大量的老师都是以学科为主的作业。你作业不完成就站在那儿,我就罚你站在那里,这是中国的现状。当然中国的教育问题中间也有很大一部分还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教育设计的问题,比如说像这种学校,为了高考的成绩,没死没活的压迫学生拼命的学习,喊着那些极端的口号。这个时代中国已经是有几百个,几千个高中都在这么做。它是学校和家长共同挤压,在一个非常单一的所谓的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价值观的体制下,让孩子的人性和快乐全部被挤压的水分全部拧干的一个过程,这是我对中国教育非常绝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虽然已经过去7年,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孩子和父母的冲突现在依然每天都在上演。
“没有一个家长不爱孩子,但因为爱的理念扭曲爱的能力缺乏、爱的方式错误,硬生生把爱变成伤害。”
纪录片主要拍摄地点是纽特教育在武汉的总部和训练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纽特教育采访额一些列所谓的“问题少年”的心声,孩子真是太苦了,真的是家长才更需要改变。
12岁的女孩彤彤:“都说不逼不逼,什么时候没逼过。都说现在都在喊减负,减负,哪减过。都说不开补习班,不能开补习班,哪个老师又没开。大人都说他们那个时候苦,那我怎么感觉我们现在过得更苦,我们小孩子也是人,不是机器人,其实不是中了病毒,是有了自己的感受,不想被控制了。”
13岁的汉卿:“少年时间你全部用来读书,你成为一个书呆子,你还童年,你有童年吗?更别说童心了!”
14岁的泽清:“从小到大,他们就一直什么事情都跟我说,要么就说没钱,要么就说穷,然后就说他们也很没钱。然后整天跟我说,我不上学或怎么样,以后都赚不到钱,就找不到好工作,然后就一直给我很大的压力。”
15岁的家明:“买东西,买什么,全都是他们给买。买衣服,买裤子,这些全是他们给买好了。叫我去上学,只要我在学校听课,无论干什么,都必须要经过他们同意。就算我骑车都要受限制,我稍微骑远点儿,我要骑过武汉街,我要骑到什么街,他们都不让,他们就直接拒绝。我说都没说完,我有什么安全措施,我都没说出来,他们就已经拒绝了。你觉得我能不暴躁吗?我一想到这些就非常生气,我平常最喜欢猫和狗之类的动物,我说过超多次我要养这些东西,他们从来都不让我养,而且我买过很多,他们就直接丢了,我小时候买过很多东西,我一买回来,他们就丢了。我不懂那些东西有什么好害怕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东西,就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我身上。我现在我根本不知道我该怎么做,就算他们来接我,我还是会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他们还是会觉得我是个小孩子,我回去跟他们再怎么折腾,他们也会觉得我是个幼稚的人。他们也会觉得,我自己不能照顾好自己。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我,我要是一直在他这种想法下活着,我一直去上学,那我又有什么用,我什么事都做不好,我永远都没自己的想法,全部都跟他们的想法来做。”
18岁的阿毅(高三):“她就是上学什么都好说,不上学什么都没有。她可以为了让你去上学,让你一无所有,做到这种份上。无论永任何手段都可以都可以。你哪怕让她(父母)犯罪都行,只要让我上学,这已经不是控制了,已经接近于囚禁中。”
18岁的张钊(高三):“在我的记忆里,我爸笑的表情很少,就算跟我妈一样也一样。他俩在一块儿除了吵架就吵架。跟我一起,看电视还是看电视,我不上学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搞了个女朋友,我才不愿意到学校。其实那个学校,我一说在那个学校很压抑,已经压的受不了。我妈就会说学校那么多人,好几千人都受得了,为什么你受不了。我感觉我不是受不了,但是我是把心里已经压了很久的情绪全放出来了。”
看完纪录片和采访太心酸,心酸到泪流满面。我们是不是好久没坐在一起好好说话,抱一抱,摸一摸头了......
来源:升学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