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一开会,大脑就宕机;工作任务一大堆,就是提不起精神干.......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一开会,大脑就宕机;工作任务一大堆,就是提不起精神干.......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时间管理”出了问题,导致拖延症,但事实并非如此。
很有可能是你的精力消耗完了。
什么是精力?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
吉姆·洛尔在《精力管理》一书中提到: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才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因为精力不足,做事就容易恍惚,可能原来1个小时就能做好的事情,2个小时也不一定能做好。
所以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管理精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商业大佬,即使事务繁多,也能保持精力充沛。
但好在,精力好不是天分。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达到精神饱满的状态。
管理精力,首先要认识精力的构成分别是:体能、情感、思维、意志。管理好这4者,就能管理好个人精力。
一、体能管理:
管住嘴,迈开腿,好好睡
体能是精力管理的基础,它好比一块电池,普通人只有500毫安,而那些精力充沛的人可能有4000毫安。
只有你的电池(体能)容量大,才能有更多的电量(精力)来完成每天的事项。
具体来说,体能的重要来源有3个:饮食、运动和睡眠。
1.吃对了,就不累了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
想要保持一天的精力,你需要尽可能减少血糖的波动。而这,就需要改变我们的饮食结构。
① 少吃多餐
米饭、馒头、面条,这种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容易让人血糖升高很快,引发色氨酸进入大脑,合成褪黑素,褪黑素越多,人就会觉得越困。另外,吃得太饱会让大量血液来到消化道,也会导致大脑疲惫。
但如果我们两餐之间间隔的时间比较长,血糖容易很快下落,又会导致能量不足。
所以为了能减少血糖的波动,我们需要少吃多餐。
比如,早餐、午餐和晚餐少吃主食,多吃蔬菜,因为蔬菜不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在上午和下午的间隙,你可以补充一些零食,比如坚果、水果、蔬菜沙拉等。
② 吃低糖高营养的食物
用NQI(营养质量指数)表判定——即食物的营养占比与食物所含热量占比比值。
比如,NQI小于1,说明该食物营养较低,热量较高,就不属于“相对健康”食物。一般情况下NQI大于2就OK。
耶鲁大学格里芬健康研究中心
③ 多喝水
人体70%都是水构成的。有研究机构称,肌肉若缺水3%就会失去10%的力量和8%的速度。喝水不足也会损害大脑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
如何判断自己喝水喝得够不够?
两种方法:
第一种,用体重(KG)除以32,得出每天摄水量(L)。比如我体重70kg,算出来大概2.2升。
第二种,根据尿的颜色深浅,颜色越深越说明你的水摄入不够。
2.适当的运动
人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加速消耗氧气和葡萄糖,使得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快。
特别是有氧运动,对大脑十分有益。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0年发布的指南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即最大心率的60%-70%时的运动,最大心率为“220减去年龄”)。
比如,如果你是30岁的人,每周用五天时间来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比如可以在午饭后一段时间进行快走运动),运动期间心率达到120左右即可,可通过智能手表/手环检测。
3.睡得香
除了进食和运动,睡眠是人类最重要的精力恢复来源。
“精力旺盛的人,睡得少”绝对是个错误的认知。
即便少量的睡眠缺失——我们称为精力再生不足——也会深刻影响力量、心血管能力、情绪和整体精力水平。
大约有50项研究表明,思维能力——即反应时间、专注力、记忆力、逻辑分析及辩证能力——会随着睡眠不足而衰退。
在一项大型的研究中,心理学家丹·克里普克与同事追踪了100万人在六年间的睡眠模式,每晚睡7~8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睡眠不足4小时的人死亡率较前者高出2.5倍,而睡眠超过10小时的人死亡率相比高出1.5倍。
睡眠需求随年龄、性别、基因体能而异,但普遍的科学共识是:人体每晚需要7至8小时的睡眠才可以运转良好。
从生理学上看,睡眠本身就是一个修复过程。
我们平时产生的一些代谢过后的废物,会在夜晚被大量地清除掉,免疫系统会得到增强,大脑和肌肉会进行生理性的修复,甚至记忆力也会得到加强。
怎样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记住这个顺口溜:早上按时起,户外多活动,下午打个盹,没事别上床,睡前准备好,小心酒和鼾。
二、情感管理:将威胁转化为挑战
你的情绪,将决定你当天的状态。如果你出门时是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便会充满动力。而如果是负面情感,你会觉得毫无兴趣工作。
负面情感代价昂贵且效率低下。它们会快速耗尽我们的精力储备,好比一辆高油耗的汽车。
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最常见的负面情绪有:愤怒、焦虑、精神内耗和抑郁。快速调整这些负面情绪,是保存精力的关键。
1.如何缓解愤怒?
我们要知道,愤怒是大脑保护自己而开启的一种紧急模式。当发现自己怒不可遏,或者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渴求之心时,可以用RAIN法的四个步骤来控制这股冲动的情绪。
RAIN法的实践步骤:
① 认知(Recognize)
“啊,我生气了。”认识到自己正在生气,但不要把愤怒和愤怒的自己画上等号。
② 接受(Accept)
接受自己愤怒的事实。毕竟,我们是普通人,对自己生气的事实不加以评判,容许其存在。
③ 调查(Investigate)
观察一下自己愤怒时身体有何变化,心率变化如何,身体的哪个部位感到了紧绷。
④ 保持距离(Non-Identification)
不要过分纠结自己的愤怒情绪,与它保持一定的距离(注意一般愤怒顶峰时期12秒,12秒内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能就会好很多)。
2.如何缓解焦虑?
焦虑就是我们常说的担心或者害怕,是我们对于危险和不确定性的一种反应。
它的好处是帮助我们对这个世界更加警觉,但一般的焦虑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如果你一段时间都处于很焦虑的状态,有三个方法可以帮你缓解:
第一,放松呼吸练习。
把你的注意力锚定在你的呼吸上,通过这个练习可以让你精神更放松,注意力更集中。
如果你是第一次做,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并不能够专注。但是没有关系,你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慢慢地就会适应。
第二,情绪标签法,这个方法可以跟呼吸练习一起做。
当焦虑感在你的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时候,你可以试试给焦虑打标签的方法来缓解焦虑。
具体怎么做?在焦虑时,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特征,比如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然后你在内心对自己说,这个感觉就是焦虑。
等你熟练之后,能在意识上认知到焦虑的感觉,你也就不那么焦虑了。
第三,把焦虑的事情写下来,并且列出相应的对策。
为什么写下来会缓解焦虑?这是因为焦虑的发生常常有两个因素:
一是过度专注,陷入对一件事的无限思考中,也就是钻牛角尖,这需要我们转移注意力来缓解。
二是我们想不到解决的方法,觉得担心,但是没有答案,导致焦虑泛化。
所以把问题写下来就能让注意力转移到纸上,而不是问题上。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算不完美,也能朝解决问题的方向迈出一小步,焦虑感就会随之减少。
3.如何缓解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
举个例子,你在准备做一件事之前,虽然准备的比较充分,但依然会因这件事未知的困难,而感到痛苦、焦虑、害怕、烦躁、压力,在这些情绪压力下,你纠结于是否真的要做这件事,也因此踌躇不前,不断犹豫。
精神内耗是一个非常耗费精力的状态,即使你什么都没做,你的内心也会感到极度疲惫。
来源:睿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