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些天和一个老朋友一起吃饭,聊起了他想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的事。我当时很是惊讶,因为他的儿子就是我们眼中标准的别家孩子,是我们家庭教育中常常挂在嘴边的那个孩子。
前些天和一个老朋友一起吃饭,聊起了他想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的事。我当时很是惊讶,因为他的儿子就是我们眼中标准的别家孩子,是我们家庭教育中常常挂在嘴边的那个孩子。
重点小学、重点初中这哥们没托人没送礼,完全靠孩子自己的硬实力,这哥们没在外面报过高价补习班,更没请过一个家教,孩子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
学校家长会班主任多次请他发言,介绍家庭教育经验,让他措手不及。仔细回想,自己和媳妇工作都很忙,老实说实在没在孩子身上花太多心思,都是孩子自己争气啊。只有空洞地讲几句场面话,还觉得很不好意思。
这么个听话孩子,考个重点高中,努努力再考个好大学应该不是难事,怎么朋友还会有把孩子送出去的想法?
朋友给我倒了杯酒,才给我讲了个颇为矫情的故事。
原来前一阵朋友搬家,收拾旧物的时候,翻出了自己初中时的几个作文本,这哥们打小就有文艺细胞,文笔不错,观点新颖,还喜欢写,老师自然也愿意多在他本上写些批语。旧物重拾,往日重现,他就把本子给了儿子,让他也见见当年老子也是学校的一时英才。
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很认真地找到他,郑重地与他谈了一次话。
孩子说他那时写的作文负能量的东西太多了,都是写些讽刺社会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内容,特别是里面的日记摘抄部分,有社会事件的评议,有对学校老师教学方法的质疑,有对班内校内一些学生不良风气的批评,还有对家长教育方式的抱怨,全是负能量。
朋友的孩子很好奇地问朋友,他当年的语文老师可是爷爷奶奶的朋友?还是爷爷奶奶在教育局有背景?显然那时的爸爸可比现在的自己幼稚得多。这样的作文他的语文老师绝对不会写什么评语,肯定直接打回来重写,弄不好还要请家长谈谈。
现在学习压力已经很大,明知不能这么写,何必要自找麻烦,浪费时间?他可不想在学校当个异类。所以孩子对当年朋友语文老师还帮他改标题、改语病,探讨文章结构,升华点题结尾的批注很奇怪。
干了杯酒,朋友说这事对他触动很大,倒不是在儿子面前丢了脸,还是在曾经引以为傲的领域,甚至没有和孩子再进一步探讨,只是觉得心里有点堵得慌。
对孩子的懂事甚至是早熟他没有一点欣慰,甚至他说有点陌生,没有年轻人的好奇、质疑、探究、坚持,甚至哪怕是一点叛逆,一切似乎都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本该如此的。
对朋友的感受我表示可以理解,但就因为孩子太听话而把他送出去留学我不能完全赞同,这就是一个技术直男的矫情。
毕竟孩子在国外要重新适应语言、文化、生活和教育方式,他在国内教育体系能如鱼得水,未必在国外也能游刃有余。把孩子送出去对你们是巨大的经济负担,对孩子可能是巨大的心理负担。
为什么很多事我们都妥协了,反过来不能接受孩子的妥协了?世故点儿的孩子,循规蹈矩点的孩子,也许未来不能鹤立鸡群,但至少不会混得太差吧?早点接受社会现实的孩子,总比在社会上不断碰壁的孩子省心不是?
多喝两杯吧,反正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来源:支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