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传江苏某所高校,人事处长被教师打了,起因是考核办法而引发的绩效分配问题。这种事情很容易形成一个发泄不满的洞口,各种指责喷涌而出,无人冷静客观地分析事实,得出理性判断。
网传江苏某所高校,人事处长被教师打了,起因是考核办法而引发的绩效分配问题。这种事情很容易形成一个发泄不满的洞口,各种指责喷涌而出,无人冷静客观地分析事实,得出理性判断。
管理一方一般是本着内部矛盾内部化解的思路,不在网络上与人争论,于是舆论更是一边倒,什么考核内容不合理,绩效分配不公平,还会将行政人员捎上一起贬损。
有的说,“现在学校逼着副高的老师期限到了评正高,不评考核扣分,让那些人说起来发中文核心跟玩和不要钱似的。这些人不用搞科研,不用聘期考核”。这种语无伦次的表述,应该是有人炒作的结果,而不是出自表达准确的教师之口。
有的说,如果有很多教师不达标,就背离了考核初衷,考核的指标就很不科学。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激励、而不是惩罚。这完全是自我猜测,一看就知是外行从中起哄。高校处级以上管理岗位的任职者绝大多数是教授,他们制定的考核办法怎么可能让多数人不达标?
有的建议,普通高校培养几十个做科研的教师即可,其他教师在科研方面不作要求。做科研的教师少上课,不做科研的教师多上课,发挥各自特长。这种认知连教师的本职都忘了,把高校当成科研院所。即使是科研院所,有的还得承担教学任务呢,因为也有研究生。
有的人连该校年终考核绩效评价实施办法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就说“过于粗暴,并未考虑各类老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显然是看热门不嫌事大、故意起哄的心态。
行政人员永远是某类人针对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之下,行政人员更是逃脱不了被贬损。比如有的说,教师岗位的绩效可以用课时、科研成果、教学业绩、获奖情况等量化指标去衡量,行政人员的业绩又将如何评价?有的说,为何只对专职教师考核,不对行政人员考核?又有人说,如果非升即降,人事处长5年内升不到副校级,是不是应当降道副处级?
总之,“人事处长被打”激活了人们充沛的想象力,可谓天马行空,无边无际,离题万里,多数言论与“人事处长被打”拉不上关系。
从网传消息看,“人事处长被打”的起因是该校修订了《教职工年终分类考核与绩效评价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分类考核,不同系列、不同职位有不同的考核内容与要求。
比如讲师、副教授、教授岗位,达标分数分别是1500分、2000分、3000分,无论哪个学科一律如此。矛盾的焦点可能在于,新的量化办法减少了论文与科研项目的赋分,说是今年的赋分只有往年的一半。这样就提高了达标难度,一些人临近退休和文科的教师难以达标。
一位50多岁的女教师前去与人事处长理论,处长不是耐心解释,却是反向质问,“人家能够完成,为什么你完不成?”女教师恼羞成怒,大骂了起来,接着引发了武打。这只是网传,事实如何,不得而知。
从网络上的片言只语看,只能说高校越来越成江湖。这些年,高校内部一些鸡毛蒜皮在网络上被炒作成天大的事,时不时成为网络热点,说到底不过是利益分配那么一点事。
教师招聘、职称评定、导师遴选、业绩考核、量化办法、行政事务、校内补贴、岗位津贴等等,都曾经被拿出其中的个别条款或是个别情况说事,并成为网络热点,因为与教师利益直接挂钩。表面是追求公平,实际上还是计较利益。
公平也好,利益也罢,从来也永远不会有绝对标准。高校考核与绩效分配之所以频频引发争论甚至矛盾,并不是绝大多数人觉得不公平,而是少数人觉得不公平。人人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看问题,任何事情都是不公平。
说起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实际上符合这一条并不是太多。一言不合,不是大骂出口,就是大打出手,师道尊严被甩进了垃圾桶。
高校教师本应是品德高尚、言行文明者的群体,让人想不到是,一些人为了一项考核和一点绩效就大打出手,真的是成何体统。
此事的教训,一是众口难调。涉及教师利益的各项管理措施应该充分发扬民主,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而不能是长官意志。
事实上,多数高校的考核办法是在民主协商、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出台的,体现了多数人的意见,而且是不断修改完善,并非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极不公平。
二是师德从严。只能那些确实忠于教育事业、严于律己而又具有为师之能的人,才有资格成为教师,必须把好入口关。
教师为了一点利益大打出手,确实有辱文明,有辱身份,有辱体面。考核必须公正公平,但考核办法一经确定也应得到尊重,不能与己不合就全盘否定。须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教师应有起码的文人风骨。即使量化考核确有不合理之处,完全可以理性沟通,大不了另谋他就,没有理由大打出手。
三是互相尊重。教学与管理是学校运行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而不是势不两立的对立面。一些人自视高人一等,鄙视贬损对方,甚至与之为敌,完全没有道理。高校应该清理这种错误思维。
网友们,在利益成为人们唯一追求目标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锱铢必较的情况,高校上演恩怨情仇式的江湖活剧似乎难以避免,但又不得不避免。不知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供网友们参考。#体制内体制外就业比较#
(本文为百家号“人生透镜”原创、首发,谢绝搬运;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名称的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参阅文章(文中信息的拓展):
先是预警,再是转岗或辞退,高校思政教师退出机制悄然落地
一些人为何特别讨厌学术量化考核?
与其质疑非升即走,不如主动适应这种机制
高校过紧日子,最应清理冗官冗贴冗薪,而不是编外人员
丧失教师资格,撤销教师资格:两者有何不同?
来源:诺诺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