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女排将军陈招娣去世,女儿郭晨继承母业,在赛事一线裁判执法

B站影视 2024-12-29 19:25 1

摘要:1976年,陈招娣正式加入由袁伟民执教的中国女排,开始了她在排球界的传奇旅程。加入国家队的初期,她通过每日的艰苦训练迅速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和坚持。早上的训练常从清晨开始,不论严寒酷暑,她总是第一个到达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

陈招娣的排球启程

1976年,陈招娣正式加入由袁伟民执教的中国女排,开始了她在排球界的传奇旅程。加入国家队的初期,她通过每日的艰苦训练迅速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和坚持。早上的训练常从清晨开始,不论严寒酷暑,她总是第一个到达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

训练内容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跑、技术练习及战术模拟等多个方面。力量训练中,陈招娣面对的是重量级的挑战,她在教练的指导下举重、做深蹲和引体向上,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到位。耐力跑是检验意志的时刻,她总能坚持到最后,即使是在满身大汗的情况下也绝不轻言放弃。

技术训练中,陈招娣致力于完善自己的扣球和拦网技巧,她与队友们反复演练,力求每一个球的触点都精确无误。战术模拟时,她总是紧跟教练的指令,认真分析比赛录像,寻找对手的弱点。

然而,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陈招娣的身体也开始出现问题。一次意外的扭伤让她的膝盖严重受损,医生在检查后严肃地告诉她,如果继续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伤害,甚至瘫痪。

在接受治疗的同时,陈招娣调整了自己的训练计划。她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如缓和的拉伸和增强肌肉的稳定性训练,以减少对伤病部位的负担。即使是在康复期间,她也没有完全离开排球场。在无法进行跳跃和猛烈冲击的情况下,她专注于上半身的力量训练和手部的协调性训练。

康复过程是漫长且痛苦的,但陈招娣的坚持让她逐渐恢复。她的膝盖虽然不能恢复到受伤前的最佳状态,但通过适应性训练和战术调整,她重新回到了球场,继续为国家队贡献力量。

战场上的“独臂将军”

1979年6月,日本日立队作为亚洲俱乐部冠军访问中国,与中国队展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交流赛。这场比赛在太原进行,两队的较量异常激烈,每一个回合都充满了高水平的对抗和竞争。

在比赛进行到一个关键回合时,日立队通过一次迅猛的进攻将球扣向中国队的半场。陈招娣迅速起跳,试图封堵对方的扣球。然而,对手这一记扣杀力量巨大,精准地击中了她拦网时暴露在外的左臂,而这个部位正是她此前受过伤的桡骨部位。巨大的冲击力让陈招娣的左臂瞬间传来剧烈的疼痛,但她强忍不适,迅速调整站位,继续保持场上的防守阵型。

赛后,队医为她检查时确认,陈招娣的桡骨已经再次断裂。对于一名排球运动员来说,桡骨的受伤意味着无法再使用左臂进行击球、防守甚至是日常动作,这无疑会对比赛和训练造成巨大的影响。然而,陈招娣并未因此离开赛场。短暂的休养后,她用吊带固定住左臂,继续参与训练和比赛。

仅仅两个月后,在第四届全运会上,陈招娣带伤上场,成为中国队的核心之一。由于左臂无法正常活动,她在比赛中只能依靠右手完成扣球、拦网和防守。这样的情况极为罕见,但她通过调整动作幅度和手部力量的分配,逐渐适应了单手作战的方式。

陈招娣的表现令人动容。她的单手拦网屡屡化解对手的强攻,关键时刻的发球和反击也为队伍赢得了重要的得分。尽管她的动作显得有些笨拙,但她的拼搏精神让队友士气大振,比赛中充满了斗志。全场观众为她的表现报以热烈掌声,而“独臂将军”这一称号从此在排球界流传开来。

八一女排的领导者

1983年,陈招娣在八一女排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她被任命为副政委兼队长。作为队长,她需要在训练和比赛中以身作则,带动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在副政委的职责下,她还要协助管理队伍的思想建设和团队凝聚力。

在担任这一职务期间,她还协助国家队主教练袁伟民,致力于提升国家队的整体水平。当时中国女排正处于上升期,但也面临国际大赛的巨大压力。。在训练中,她和教练团队一起研究比赛录像,分析对手的打法特点,针对性地调整战术。她常常在训练场上与国家队的年轻队员们互动,指导她们的技术动作,纠正细微的失误,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她们更快地成长。

1984年,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了金牌,实现了中国女排历史上首次登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作为幕后功臣之一,陈招娣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她的领导力和对球队的支持为“三连冠”的辉煌奠定了重要基础。

1986年,她被任命为国家青年女排的主教练。接手青年队后,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新生代运动员上。青年队的队员多是十几岁的女孩,缺乏大赛经验和心理上的成熟。她用耐心和细致的方式指导队员,注重基本功训练,同时加强体能储备。为了提高队员们的技战术水平,她不断改进训练方法,将国际先进理念融入日常训练中。

在她的带领下,青年队参加了当年的亚洲青年锦标赛。面对日本、韩国等强劲对手,陈招娣根据每场比赛的情况,灵活调整战术,并充分挖掘每位队员的潜力。最终,青年队成功夺得了亚青赛的冠军,这也是她作为主教练取得的第一个重要荣誉。同年,她率队出战世界青年锦标赛,在高手如林的世界舞台上拿下季军。

多面的贡献与晋升

陈招娣在结束教练生涯后,进入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开始了她在体育管理和军事领域的新阶段。作为一名曾经的国家队核心成员,她非常注重推动排球项目的发展。在担任排球项目的相关管理工作时,她经常深入一线,参加各类培训和比赛的组织工作。从青年队到国家队,从训练营到赛事规划,她几乎参与了整个体系的建设。

她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2006年,经过中央军委的批准,她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第一位晋升为女将军的运动员。

作为少将,她的职责变得更加繁重,但她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她继续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特别是在排球项目的推广和普及上,她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她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从加强青少年训练到推动职业联赛的发展,致力于让排球运动在国内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陈招娣还曾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这一职务要求她在军事文化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她负责统筹军队系统内的体育文化活动,推动军体运动与文化宣传的结合。

此外,她还参与了中国排协的管理工作,担任副主席和顾问,为排球事业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指导。她经常出席各种排球活动,鼓励年轻运动员,并与国内外的排球专家和教练探讨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在她的推动下,中国排球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命的最后篇章

2008年,陈招娣被确诊为晚期癌症。她的身体状况迅速恶化,但她仍然坚持接受治疗,同时尽可能多地与家人待在一起。治疗期间,她经常出现在医院和家中之间往返,虽然身体虚弱,但她总是积极配合医生的各种治疗方案。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辅助的康复项目,她始终按部就班地完成。她的家人始终陪伴在她身边,尤其是她的丈夫和女儿郭晨,他们成为她抗击病魔过程中的最大支持力量。

2013年,陈招娣因病情恶化在北京去世。她的离世让家人和朋友无比悲痛,尤其是女儿郭晨,母亲的离开对她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在那些日子里,郭晨常常回忆母亲的教诲,这些话成了她面对生活困境的支撑。父亲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断安慰和鼓励她重新振作。渐渐地,郭晨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开始慢慢适应新的生活。

几年后,在2017年的一场朋友婚礼上,郭晨遇到了她生命中的另一半。这次相遇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个男生以耐心和关怀陪伴在她身边,用行动逐渐赢得了她的信任。两人很快确立了关系,并在相识不久后走入婚姻。他们的生活平静而幸福,婚后不久,他们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虽然郭晨没有像母亲那样成为一名职业排球运动员,但她始终热爱这项运动。小时候,郭晨也曾追随母亲的脚步,在排球场上度过了一段时光。由于心脏问题,她未能像母亲一样从事竞技排球,但她并未因此与排球彻底分离。她选择了另一条与排球相关的道路,成为了一名排球裁判。为了胜任这份工作,她努力学习规则和裁判技巧,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裁判。

郭晨的工作将她带到全国各地的排球赛场上,她始终以专业的态度完成每一场比赛的裁判工作。无论是地方比赛还是全国性赛事,她都以严谨的判罚和公平的态度赢得了选手和教练们的尊重。

参考资料:[1]朝阳.陈招娣:激励一个时代[J].当代劳模,2013(5):20-21

来源:混沌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