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皖新闻讯12月29日上午,皖江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寻拍老安庆第十二季:从“河下”变迁体验长江文化,在古城安庆西门外“河下”启动,数十名地域文化及摄影爱好者参加了此项活动,寻访盐河故道旧址。
大皖新闻讯 12月29日上午,皖江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寻拍老安庆第十二季:从“河下”变迁体验长江文化,在古城安庆西门外“河下”启动,数十名地域文化及摄影爱好者参加了此项活动,寻访盐河故道旧址。
一百六十多年前,两江总督曾国藩亲临河下,观看中国第一艘小火轮在此试航,其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记记载:“出门,至河下,看蔡国祥新造之小火轮,船长约二丈八九尺,因坐至江中,行八九里,约计一个时辰可行二十五六里。试造此船,将以此放大续造多只。”
据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汪军介绍,盛清时期,皖河口盐仓、盐行、盐卡密布,称作盐河,岸边大新桥到盐店街、横壩头、鲍家巷、古牌楼街一带,大观亭下,人流熙攘,商埠林立,称作河下。新近发现的徽州文书《疏文誓章稿》,歙县盐商余锡撰写,其中“给二弟的信稿”详细开列出康熙三十九年至康熙五十五年安庆盐店收支账目,是研究河下经济的重要资料。余锡祖父余同铭与扬州淮南盐务总商程上慎为世交好友,康熙七年(1668)程上慎与余锡父亲在安庆河下开创盐店,店号“友善”,首任安徽巡抚张朝珍发本,由余父掌管。“友善”号为安庆盐岸总商,扬州盐店程并茂、马森裕、汪禹成、江有容、汪鼎安、汪敦大、程启玉等多报盐托售,又沿皖河深入安庆府腹地石牌镇、黄泥港、高河埠、吉水沟、水吼岭等地开设分店。一直到乾隆四十四年(1779),“友善”号安庆盐店,仍有文献记载。
咸丰十一年(1861)湘军攻陷安庆,河下又成为湘军水师基地,第一代“黄鹄”号在此试航,聚集了大批工匠和科技人才,包括蔡国祥、徐寿、华蘅芳、李善兰、徐建寅等人。清代以来,盐河一直受到沙洲挤压河道的困扰,康熙中叶在沙漠洲“濬新河以泄之”,但“滩高流急,不便行舟”。乾隆三十七年(1772),安徽巡抚裴宗锡“濬漳葭港故道,命曰永济河,而皖水始安流如故。”后来由于沙洲淤积,盐河河道废弃,皖河入江口改在沙漠洲西侧。河下地貌变化较大,旧时繁华之地,而今正在建设长江生态公园。
“微笑江豚,和美镇江”,寻拍活动还走进全国文明村镇大观区镇江村,这里是长江珍稀物种江豚的故乡,设立省级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出台了全国首部保护长江江豚的地方性法规。镇江村村长陈声生介绍,以微笑江豚为文化标记,镇江村正在打造滨江特色文旅,展示这里的沙洲文化、芦苇文化,江豚文化,垦荒文化。
“千根柱子落脚,风扫地,月点灯”,清末第一批来到沙洲开垦的芦苇荡棚民,与江水野狼博弈,以芦苇插标为界,他们筚路蓝缕的拓荒精神,值得挖掘河弘扬。目前,镇江村正在走访老人,还原当年垦荒居住的芦苇棚户,作为民宿提供给旅游者,让他们原汁原味地感受长江先民奋斗精神,深度体验长江文化的地域特色。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余平/图
编辑 张思平
来源:大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