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者按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寿光市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洛城街道屯田西村、稻田镇崔岭西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山东菜央子盐场有
编者按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寿光市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洛城街道屯田西村、稻田镇崔岭西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山东菜央子盐场有限公司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王英彬家庭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王伯祥获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此外,羊口镇、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营里镇西浊北村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中国农业银行寿光市支行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既是寿光十年文明征程的里程碑,更是迈向“城市文明”新境界的起点。
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是肯定,更是鞭策。寿光以十年耕耘,将“文明”二字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市民可触可感的生活日常。即日起,寿光日报开设《文明的力量》专栏,记者深入一线进行专题采访,深度挖掘寿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层密码,敬请关注。
寿光融媒讯(记者 袁萍 通讯员 王汇显)2014年,寿光被推荐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7年,以全国第5名的成绩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到如今,寿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路已走过了十个年头。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城市街道,一个个文化氛围浓郁的文明社区,一张张真诚温暖的幸福笑容……从“城市硬件提质”到“文明新风培育”,从“共建文明城市”到“共享城市文明”,当蔬菜的清香与文明的芬芳在广袤的菜乡大地交织升腾,寿光正以昂扬姿态迈向建设城市文明县域实践的新篇章。
文明之貌:
从城市化“面子”到人性化“里子”
走进寿光市交通运输局家属院,只见楼下各类车辆停放整齐,楼体外墙粉刷一新,“现在小区里道路平整了,墙体重新粉刷了,规划了新的绿化带,划设了车位,水管电线全面升级改造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真是做到了我们心坎上。”居民王先生开心地说。王先生的幸福感,源于寿光市近年来开展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十年攻坚,老旧小区改造从文明创建之初就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面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寿光市“刀刃向内”,把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作为城市文明提升的重要工程,从家门口智能化改水、楼顶防水、墙体保温、道路维修等“小切口”着手,写好改善民生的“大文章”,让“老居民”畅享“新生活”。截至目前,寿光市已对200多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升级,改造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达到16000多户。
在城区提档升级的同时,寿光市将民生触角延伸至乡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46个村获评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完善城乡交通,津潍高铁(寿光段)和寿光东站建设如火如荼,县级道路维修改造同步推进;实施“城乡牵手文明联动”工程,组织文明单位向农村输送项目、提供服务,帮助共建村(社区)提升环境、配套设施、完善阵地,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十年创建之路,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寿光人深知,城市的形象、环境不容忽视,群众身边的服务和切身感受也十分重要。
“大叔,这是我们制作的蔬菜种植技术手册,您拿回去看看。”“大娘,您血糖偏高,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定期监测。”上午9点“,民生服务大集”在古城街道西罗桥村开张了。循着吆喝声,走近一瞧——农技指导、健康义诊、法律咨询、惠农信贷、政策宣讲等摊位一字排开,村民们的各类诉求在大集上被一一解决,大家脸上乐开了花。
据了解,近年来,寿光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开办“民生服务大集”,精准了解群众诉求,将各个部门单位的资源系统整合、打包下沉,组团到村、社区送服务,帮助群众解难题,“大集”自开办以来已累计举行300余场,服务群众10余万人次。
除此之外,寿光市每年确定50个左右“创城为民”办实事项目,拿出80%以上财政收入投入民生,扎实推进民心工程,惠及广大城乡居民;创新打造了“全域文明智慧平台”,把群众诉求变为实事清单。群众生活更加便捷舒适,文明城市创建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赢得群众广泛赞誉。深厚的群众基础,让城市文明充满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文明之治:
从“精管善治”到“共建共治”
城市文明既要守住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些“硬杠杠”,更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融入到市民公约、行业规范、村规民约中,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作用,以文明自觉代替硬性管理,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近年来,为了破除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培育文明新风,寿光走出了一条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路子”。开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十强十化”行动,依托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结婚礼堂,创新推广“六个一”新时代结婚登记颁证礼;聚焦高额彩礼、恶俗婚闹、大操大办等婚庆陋习,实施党员干部“两带头”、婚庆机构“三告知”、村(社区)服务“四倡导”、婚庆举办“五严禁”专项行动,持续培育“新事新办、婚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入选了“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市”名单,经验做法被中央、省市媒体刊发推广。
婚事新办的浪潮方兴未艾,丧事简办的清风也已悄然吹拂。
“与其死后大操大办,不如生前多尽孝心。移风易俗给大家省了钱又省了事,大伙儿都很支持。”稻田镇崔岭西村的村民感慨地说,过去村里婚丧嫁娶都在比谁家操办得更“场面”,现在比的是谁家操办得更文明、更节俭。
据悉,寿光市聚焦农村丧葬陋习整治,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在崔岭西村探索实行举办一场“追思会”、佩戴一朵“小白花”、招待一盘“大包子”、美化一方“小公墓”、推动一天“办结完”“五个一”殡葬工作法,有效简化治丧程序,成功蹚出了一条合民意、能落地、可复制的移风易俗新路径。“五个一”殡葬工作法,目前已经在寿光全面推广,乡村丧葬旧俗大面积“破冰”,治丧成本每例减少1.5万元。
寿光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创新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红白理事协作联盟,968个村全部组建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将反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出台《红白公事办理指导标准》,推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鼓励各村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引导各村将移风易俗与党员管理、村民福利、评先树优挂钩,推出了“红旗楼道”“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美德信用户”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从刚性约束到自觉参与,文明新风已然拂进群众心田。
文明之魂:
从“人人追光”到“人人发光”
“寿光自古以来就有崇文厚德、尊礼重教的传统,并形成了爱国奉献、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的性格特质。”寿光市文明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寿光市创新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20”(一条主线、五大行动、二十条措施)工作路径,系统推进美德寿光、信义菜乡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水平。
“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寓教于园、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教育方式,时刻提醒我们做一个崇德向善的文明市民。”徜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里,市民王伟国忍不住赞叹。
文明城市建设,离不开城市精神气质的涵养。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寿光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文化建设,突出社会认知、百姓认同。除了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寿光市还围绕法德联动,持续开展“法进家庭”“法润村居”等主题活动,创新推出马扎普法、电台每日学法等26个普法项目,覆盖10余万户家庭。围绕新兴业态,在“两企三新”领域创新开展了关爱激励、共促成长等十大主题行动,每周开设“空中讲堂”“小哥学堂”,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回报社会。围绕家校联动,在学校、乡村开办“家长学校”,一人上学、两代受益……
为强化价值引领在文明培育中的作用,寿光市在全媒体平台开设“身边榜样”等专题专栏,成立“美德典型”宣讲团,组织宣讲1000多场次。持续开展“寿光好人”“道德模范”“感动寿光人物”等典型选树活动,并积极发挥先进典型中专项人才的带动作用,开展帮困助学、兴农惠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等特色文明实践活动,寿光先后涌现县级以上各类先进典型1400多名,其中2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点亮一座城,“好人现象”引发“好人效应”,向好人看齐、向好人学习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全面提升。从“寿光好人”到“寿光人好”,是从量到质的巨变,是由知及行的过程,“学好人、议好人、做好人”已成为寿光人的普遍共识。
文明之堤:
从“集中攻坚”到“长培长固”
城市文明建设,不是迎合标准、集中攻坚的“百米冲刺”,而要抓在经常、融入日常,通过制度机制、品牌活动,涵养社会文明风尚,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城市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寿光市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后,便积极探索建立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年初,寿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印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千万行动”工作方案》,在城乡广泛开展千村万场大宣讲、千站万社大联建、千人万户大联欢、千街万巷大整治、千V万屏大宣传五个“千万行动”。
同时,在城乡全面开展文明行为促进、美德信用建设等“提升行动”,定期举办文明之夏、千场公益巡演等品牌活动,让文明时时可感、处处可见。
十年磨一剑,当文明成为城市发展的“操作系统”,当“共建共治共享”成为全体市民的文明自觉,一座城市便真正完成了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的惊鸿一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寿光市由创建“文明城市”到建设“城市文明”的跃升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寿光将持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融合设施文明、人文文明和制度文明三大要素,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高,全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文明”建设新样板,为中国县域文明进步提供生动注脚。
来源:寿光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