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传》:巧舌如簧纵横术,堪舆营造转乾坤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6 10:58 2

摘要:自播出以来,《藏海传》热度持续走高。这部优酷史上预约人数TOP1的剧集,目前优酷热度值已突破10450大关,刷新平台改版后历史最高纪录,云合评级S+,连续多日成为优酷日冠、CCTV-8收视日冠。

刷新优酷热度值新纪录的作品诞生了,它就是正在热播的古装传奇剧——《藏海传》。

这部剧讲述了大雍国钦天监监正之子稚奴在经历家族灭门后,化名藏海(肖战 饰)重返京城,凭借智慧和谋略开始自己复仇大计的故事。

自播出以来,《藏海传》热度持续走高。这部优酷史上预约人数TOP1的剧集,目前优酷热度值已突破10450大关,刷新平台改版后历史最高纪录,云合评级S+,连续多日成为优酷日冠、CCTV-8收视日冠。

《藏海传》遵循了传统电视剧的叙事方法,娓娓道来,又不拖沓。

前两集在时间上有十年跨度,从灭门到学艺,以复仇作为驱动故事的主线,剧情推进快,信息密度高。尤为观众津津乐道的是剧中“烧脑”的智斗桥段,比如藏海从皇陵死里逃生的情节,看得人手心出汗。

在角色设定上,《藏海传》别出心裁,主角不以武功作为复仇的工具,而是引入纵横术和堪舆营造两项观众不熟悉的技能,颇具新意。

剧情的编织,精密繁复,就像剧中提及的营造术一样,充满悬念。营造术讲究榫卯相连、咬合紧密。《藏海传》里的故事同样回环曲折,每每峰回路转,呼应伏笔的同时又埋下新的线索,体现了国剧近年来在营造悬疑感方面探索的经验。

纵横术加堪舆营造,构建复合型智斗

从《赵氏孤儿》到各类传统武侠剧,复仇都是经典元素。在《藏海传》中,复仇同样是故事发展的主线,只是藏海不会武功,仇人平津侯却武功高强;另一位已经登场的仇人曹静贤,手下更是高手如云,藏海想复仇难如登天。

“大丈夫斗智不斗力”,藏海另辟蹊径,学成了两项特殊的本事:纵横术和堪舆营造。依靠这两样本领复仇,在同类剧中前所未见,也由此构建出了一种精彩的复合型智斗。

纵横术是先秦时期智谋之士的一种学问,他们游走于各国君主之间,鼓唇摇舌,合纵连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陈述利害、改变时局,苏秦张仪等人正是典型的代表。

接近仇人平津侯庄芦隐(黄觉 饰)之后,面对各方势力的质疑与刁难,藏海运用纵横术,凭借出色的口才和精准的心理把握,巧妙周旋。他通过言辞打动人心、化解危机,让观众领略到了语言艺术在智斗中的巨大作用。

如果仅仅言辞机敏,那藏海不过是一名舌辩之士,精通堪舆营造和风水知识,才是他敢于踏入京城复仇的底气。

在已经播出的剧集中,“皇陵逃生”是智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幕。

平津侯的心腹幕僚杨真,面对地位逐渐上升的藏海,设计逼他在皇陵“自愿殉葬”。藏海躬身入局,置之死地而后生,凭借自己对堪舆营造的了解,利用断龙石机关制造出“天意难违”的局面,反而让杨真被迫走进皇陵陪葬,可谓“用玄学杀人于无形”。

整件谋划中,藏海对人心的揣摩,对皇陵周边地理水文的了解,体现出强大的信息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但他不是算无遗策的“小诸葛”,没想到褚怀明早在皇陵中设下弓弩机关,待到断龙石启动,就乱箭射杀殉葬诸人,藏海差一点儿死在皇陵中。

这种意料之外的插曲,充分说明了剧里的智斗,除了妙算的笃定,也少不了运气的加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更曲折,也更真实。

有了堪舆营造这样的硬核学问打底,辅以纵横术这样精于言辞的技艺,《藏海传》里的复合型智斗,比见招拆招的计谋施展更具可看性。这种将智谋建立在犀利言辞和古代专业知识体系之上的创新,为剧集奠定了坚实而独特的基础。

不开金手指,全员无蠢人

精彩的智斗,只在同样量级的对手之间才能展开,强行降智和主角光环都会破坏剧情平衡。在《藏海传》里,主角没有乱开金手指,反派和其他配角同样智商在线,可谓全员无蠢人,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藏海的人生经历一路坎坷,剧中有细致的铺垫。用了一集半的篇幅讲述人物前史,观众的看剧历程是看角色从小到大一路成长,有一种“养成系”追剧的感觉。

他先是遭遇满门被灭,背负血海之仇,然后被带到几位神秘师父那里学习本领,最后又踏入京城这样的是非之地。藏海从未掌握过自身命运,一直都被命运之手摆布。

在接近仇人之后,藏海的命运依然如此。侯府祭祖,他决定在香炉中埋设机关,杀死平津侯。结果等到侯爷上香之时,机关却并未发动,反倒引来了平津侯的猜疑。

在这场戏中,剧里的藏海直冒冷汗,剧外的观众同样提心吊胆。香炉里的机关哪儿去了?会不会就此暴露?一连串的问题在屏幕内外同时飘过,也就是说观众和藏海接收到的信息碎片是同步且相等的。

“上帝视角”被搁置在一旁,观众和藏海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种没有金手指的处理方式,增强了观众追剧的代入感,也提升了剧情的悬疑张力。

平津侯作为剧中的大反派,生性狠辣多疑。

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不惜屠灭钦天监官员满门。面对皇陵断龙石危机,果断舍弃多年的心腹杨真。即使藏海当了他的幕僚,依旧没有对藏海放松警惕。

看似天真烂漫的香暗荼(张婧仪 饰),实际上经营着京城最繁华的枕楼。

平日她笑脸相迎,可一旦施展手腕,却不输于任何谋士。面对不肯合作的藏海,香暗荼用几条谣言就逼得他登门谢罪。她和藏海化敌为友,给剧情的发展增添了更多变数。

平津侯二儿子庄之行(周奇 饰),看似无能,实则心机深沉,走的是“扮猪吃老虎”路线。

藏海进入侯府后看到的庄之行,要么从自家财库里往外顺奇珍异宝,要么在枕楼喝酒赌钱,属于标准的纨绔子弟。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盯上了藏海,识破了他的层层伪装。

在全员无蠢人的大背景下,《藏海传》中的各色人等呈现出复杂的人性光谱。除了藏海的成长蜕变,观众能看到平津侯的暴虐中掺杂对权力的渴望,香暗荼调皮可爱的表象下暗藏着野心,甚至连庄之行的智慧中也包含着扭曲的亲情。

在复仇的故事之外,《藏海传》贡献了更高维度的人性思辨。

视觉奇观,中式美学

好的剧集一上来就能抓住观众眼球。第一集“瘖兵”出场的时候,阴森氛围溢满,上演地宫惊魂,在视觉和氛围上确实吓到了一批观众。

由于《藏海传》涉及陵墓营造、堪舆营造和风水知识,这些内容玄之又玄,又掺杂着真假难辨的传说,观众对此缺乏具象化认知。《藏海传》则用写实的手法,把它们作为视觉奇观一一呈现出来。

开篇提到的钦天监在丹岁山南麓营造封禅台,就展示了运输用的独轮车,冶炼需要的铁矿石以及起重的绞车等实物,建筑营造的不易,工匠的巧思,不言自明。

待到涉及皇陵的戏份,从陵墓防水带出石灰,谈到建筑用料的细节和技法,甚至连“一份石灰,三份河沙黄土”的造墓配方比例都做了交代。如此种种,既破除迷信、正本清源,又呈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藏海传》的背景虽然是架空,但场景设计以及服化道都用心考究,搭配精妙的视听语言,构建了一个兼具历史真实与艺术想象的视觉宇宙。

初入京城,藏海前往枕楼,楼内四处皆是秦淮彩灯,富丽典雅,姿态万千,不愧是富贵迷人眼。他抬头看到的烟花,实际上是源于宋代的药发木偶,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其他一闪而过的画面中,还出现了皮影戏、德化白瓷、石雕、木雕、南平琵琶等等,这些非遗元素点缀剧中,也让观众得以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衣着服饰则构成了剧中的另一道风景。从幼年时顽皮到易容之后的沉稳,藏海的服饰颜色和质地都在改变,和他的处境紧密相连。衣着外表,随心而动,传递出底蕴深厚的东方美学。

审视《藏海传》里诸多的道具和场景细节,真是“越挖越有”。

比如藏海在跟随师傅学堪舆营造的时候,根据图纸制作木质构件,再搭建成微缩模型,期间运用了大量榫卯结构,既表现了人物的天赋,同时也为后面破解各类机关做铺垫。

再比如第四集清点财库时提到的“定冠玉带准提坐像”,在福建省博物馆就有源自明代德化窑的同款瓷器。

又比如钦天监里观看天象的神器,原件正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国宝——简仪。

对于喜欢找彩蛋的观众来说,真是正中下怀,随着剧情的推进,想必还有更多惊喜等待观众发掘。

虽然《藏海传》是春羽影视制作的第一部古装剧,但古装题材对于总导演郑晓龙来说并不陌生。这次他和导演曹译文联手创作,既承袭了一贯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又开辟了视听语言上的新锐气质。

两人用独具巧思的艺术视角和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打造的《藏海传》,同时兼具了文化传承和当代价值,给观众奉献了一道新的视觉盛宴。

曹译文作为90后的新锐导演,也因为这部作品成为业内瞩目的新秀。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的他,以新锐的创作视角、开拓的国际视野,以及在个人表达、叙事手法、美学呈现、场面调度、表演理解和音乐素养等全方位的专业能力,出色完成了这样一部超大制作的挑战,并经受住了市场和无数观众的严格检验。

他将自己的创作标准和审美意识深深烙印在《藏海传》每一处细节之中,用实力向外界证明,中国年轻一代导演已经崛起。

大幕已经拉开,当年藏海一家惨遭灭门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他的复仇之路又会生出怎样的波折?让我们继续追剧,静待答案揭晓。

【文/忠犬七公】

来源:影视独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