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聪明的大脑让许多人都感到羡慕,但是大家却不知道,其实天才也有他的缺陷。就拿爱因斯坦的私生活来说,其实他是一位极其对爱情和婚姻不负责任的人,他的私生活极其混乱,如果用现在的话说,毫无疑问他就是一个渣男。
文| 壹先生
编辑|壹先生
——【·前言·】——
爱因斯坦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世界级的科学巨匠。他推动了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毫无疑问的。
他聪明的大脑让许多人都感到羡慕,但是大家却不知道,其实天才也有他的缺陷。就拿爱因斯坦的私生活来说,其实他是一位极其对爱情和婚姻不负责任的人,他的私生活极其混乱,如果用现在的话说,毫无疑问他就是一个渣男。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国乌尔姆一个普通犹太家庭。
父亲赫尔曼开了家电器小店,平时忙着跑生意,母亲保利娜是持家能手,闲时爱弹钢琴,家里常有琴声飘出来。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话不多,总爱自己闷头琢磨事儿。别的孩子扎堆玩闹时,他更喜欢蹲在角落搭积木,一搭能搭老高,或是把家里的旧钟表拆了又装,研究里面的齿轮怎么转。
据说他说话比别的孩子晚一些,家里人还担心过,可一旦开口,就爱追着人问“为什么天是蓝的”“星星离咱们有多远”这类问题。叔叔雅各布是个工程师,常给他讲数学题,他捧着几何书像看故事书一样入迷。
有次父亲给他个罗盘,指针总朝着一个方向摆,这让他惊奇不已,觉得背后藏着天大的秘密——这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种子,后来真的长出了改变人类认知的参天大树。
爱因斯坦和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相识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896年,米列娃作为班上少有的女生,带着对物理的热爱从塞尔维亚来到瑞士,俩人在课堂上常凑一起讨论难题,课后也结伴泡图书馆。
爱因斯坦欣赏这姑娘的聪慧果敢,米列娃则被他天马行空的想法吸引,一来二去就谈起了恋爱。那时候他俩穷学生一个,没什么浪漫约会,最开心的就是窝在小屋里啃面包聊公式,书信里也尽是“相对论又有新想法”“今天算错了哪个积分”的碎碎念。
1903年俩人结婚,先后有了两个儿子。
可日子慢慢变了味儿。爱因斯坦忙着搞研究,常常顾不上家里,米列娃既要带娃又要操持家务,曾经的学术热情被琐碎磨得没了影儿。
两人争吵越来越多,性格里的棱角也越撞越疼——一个满脑子都是宇宙方程,一个渴望被理解和陪伴。1919年,这段婚姻走到尽头,米列娃带着孩子回到瑞士,靠做家教艰难生活,而爱因斯坦很快再婚,在学术路上越走越远。
曾经一起算公式的两个人,终究被现的柴米油盐和理想的分岔路冲散了。
至于爱因斯坦和表姐艾尔莎的婚姻,得从他第一段婚姻亮起红灯说起。1912年,爱因斯坦在柏林偶遇离婚独居的表姐艾尔莎,两人本就有亲戚走动,这一碰面,尘封的好感又冒了出来。
那时候爱因斯坦还没和米列娃离婚,但他和艾尔莎的信越写越密,甚至偷偷在柏林同居。
1919年爱因斯坦前脚离了婚,后脚就和艾尔莎领证。
这事儿在当时挺轰动,毕竟两人是近亲,艾尔莎还比他大三岁。不过艾尔莎把日子过得实实在在:她给爱因斯坦做饭、收拾书房,帮他接待络绎不绝的访客,甚至当起“经纪人”安排全球讲学行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能家喻户晓,艾尔莎在社交场合的周旋功不可没。
这段婚姻维持了17年,直到艾尔莎病逝。但外人不知道的是,爱因斯坦婚后仍和别的女人暧昧,甚至当面和艾尔莎说“我该娶你还是你女儿”。
艾尔莎气得直哭,最后还是选择忍下来——毕竟比起米列娃,她更懂怎么在天才丈夫的光环下生存。
她死后,爱因斯坦在日记里写:“她是我最忠实的生活伙伴,虽然我们的爱情里少了些激情。”
咱都知道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希特勒上台后,纳粹把犹太人当眼中钉。
1933年,爱因斯坦正在美国讲学呢,突然听说德国老家出事了——纳粹抄了他的家,烧了他的书,还把他列进“黑名单”,连学生都被威胁不准听他的课。
说白了,这帮人就是瞧不上他那套相对论,更容不下犹太人出头。
当时爱因斯坦正跟妻子艾尔莎在国外,接到消息后直接宣布不回德国了。纳粹气坏了,先是剥夺他的教授职位,又悬赏捉拿他,报纸上天天骂他“卖国贼”“科学骗子”。
可他一点不怵,公开在媒体上谴责纳粹的暴行,还把德国国籍给退了。
为了躲迫害,他先去了比利时,又跑到英国,最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给他留了个职位,这才彻底安定下来。
到美国后,他把精力都投到反法西斯斗争中,还在原子弹研发这事上给罗斯福总统写过信。这场逃亡说白了就是一场跟死神的赛跑,要不是跑得快,估计早被纳粹盯上了。
后来他常说,自己虽是科学家,但首先是个有良心的人,绝不能向暴政低头。
爱因斯坦原本是打算来中国讲学的。
1922年,北大校长蔡元培费了老大劲筹措资金,承诺支付1000美元请他来华,连行程都敲定了。可那会儿中国军阀混战,经费凑得磕磕绊绊,而日本改造社不仅报销全部旅费,还开出高额报酬,安排得妥妥当当。
爱因斯坦两口子坐船到上海时,日本方面早派专人提前12天来打前站,从码头迎接、安排采访到参观行程,全给包圆了。
更关键的是,爱因斯坦对当时的中国多少带点偏见。他在日记里写中国人“缺乏逻辑思考能力”“数学才能欠缺”,觉得这地方“像机器人社会”。
虽说上海的知识界把他当大明星捧,可他只待了三天,参观龙华寺时还碰上军阀驻军,连寺庙都成了兵营。相比之下,日本早把相对论研究搞得风生水起,石原纯等学者跟他书信往来多年,讲学场地、听众基础都现成的。
加上日本改造社承诺讲完学还能去东南亚转一圈,爱因斯坦一合计,干脆先去日本,结果这一去就把中国的事儿给耽误了。
后来蔡元培再催,他又拿“欧洲还有讲学安排”当借口,终究没再踏上中国土地。
至于爱因斯坦和苏联女间谍玛加丽塔的故事,得从1935年说起。那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请雕塑家谢尔盖·科涅库夫为爱因斯坦塑像,玛加丽塔以助手身份跟着丈夫进了工作室。
56岁的爱因斯坦一下就被这个40岁的俄罗斯女人迷住了——她既有知识分子的优雅,又带着斯拉夫民族的神秘劲儿。当时爱因斯坦妻子艾尔莎病重,玛加丽塔常以送茶点为由陪他聊天,两人从相对论聊到音乐,感情慢慢升温。
1936年艾尔莎去世后,两人关系更公开了。玛加丽塔会带着自己养的小白鼠去爱因斯坦办公室,一待就是一下午。
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真实身份是克格勃间谍,代号“卢卡斯”,任务是通过爱因斯坦接触核科学家。1945年苏联催她回国,玛加丽塔在萨拉纳克莱克湖边度假时哭着坦白了身份,求爱因斯坦帮忙联系苏联领事。
爱因斯坦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摘下刻着自己名字的金表给她:“你走吧,我不怪你。”
玛加丽塔回国后,爱因斯坦给她写了9封情书,开头总是“我亲爱的玛加丽塔”。这些信后来在拍卖会上曝光,有人说他泄露了原子弹机密,也有人说他只是单纯动了真情。
直到1980年玛加丽塔去世,她始终把那只金表和情书藏在身边。这段感情像一场谍影重重的戏,谁也说不清,科学家到底是被利用了,还是心甘情愿为爱情冒险。
来源:壹先生科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