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佛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意思是,一朵花中也有大千世界,一片叶子也可以洞见天地。这本《觉茶道》,就是作者在茶中顿悟天地、领会智慧的感悟之书。这本书的作者,名叫汪云,她爱茶、悟茶、传茶,与茶结缘半生,创办了“觉茶道”茶艺品牌,并写下了同名书籍,记录自
《觉茶道》作者:汪云
佛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意思是,一朵花中也有大千世界,一片叶子也可以洞见天地。这本《觉茶道》,就是作者在茶中顿悟天地、领会智慧的感悟之书。这本书的作者,名叫汪云,她爱茶、悟茶、传茶,与茶结缘半生,创办了“觉茶道”茶艺品牌,并写下了同名书籍,记录自己与茶相识、相知、相伴的故事。
这本书写得很朴实,也很真挚,记录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茶中得到救赎和成长。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茶,更是在讲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共读,我们都可以有所体悟,感受茶中的温暖和力量,也希望在这个身心俱疲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杯“茶”。
下面,就让我们开启书中故事的讲述。
汪云与茶的故事
作者汪云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从小生活在江南的秀美山川之间,身边有山有水有茶树,像个世外桃源一样。在她的童年记忆里,外祖父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喜欢茶,每天都要拎着一个大茶壶去地里劳作,他可以一天不吃饭,但决不能一天不喝茶。
小时候,汪云时常看着母亲为外祖父炒茶,茶叶在锅里翻飞,茶香伴着米香一起飘满屋子。那香味,她这辈子都忘不了。调皮的她,还曾偷喝过外祖父的茶汤,青涩微苦的滋味,不但没能让她退却,反而让她觉得滋味无穷。就这样,在外祖父的耳濡目染下,汪云从小就对茶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长大后,汪云决定开个小茶馆。那时候的她没多少钱,茶馆装修得也很简单,但她满心欢喜,因为那是她的小世界。在这里,她和她的茶相守相依,对于她而言,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对这个小茶馆,汪云倾注了全部的真心,她认真地给客人泡茶,也欢喜看客人喝茶。一茶一水的漂浮升腾,让她觉得宁静、安闲又美好,这正是她理想的生活。可惜的是,那时候的人们,生活节奏快,谁有空停下来喝杯茶呢?所以茶馆生意一直不好,最后只好关门了。
可汪云对茶的爱,却没有因此而消失。结婚生子,生活也变得安稳后,汪云开始到处学习茶文化,还跑去外国研习心理学,并在无锡做起了心理咨询。慢慢地,她把学到的东西和茶文化结合起来,在无锡办了个茶文化传播中心。她开班授徒,把茶文化的火种传给更多人。
于茶中涅槃重生
书中最打动人的是汪云对茶的感悟。她说茶是净化内心的最好东西,它启迪我们把心收回来,时刻问问自己想要的到底的是什么,而不是被外界名利遮蔽了双眼。
这话说得很对。平时我们总把目光盯在外面,被各种名利搅扰着内心,倍感焦躁和压力。可坐下来,泡上一杯茶,看着茶叶沉沉浮浮,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好像也随之沉淀下去了。再加上茶的香气一冒,整个人都精神了。茶就有这样的魅力,一杯清茶在手,世界和内心都变得清明澄澈了。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汪云在茶里实现了涅槃重生。当年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后,面对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她焦躁不安。当被迫参与家族公司的管理、每日被杂事所扰、各种劳心费神时,她更是抑郁焦虑,一度到了寝食难安、无法下床的地步。
其实,说到底,是汪云的心灵生病了,这样的病,药物只能控制,却不能根治。束手无措时,汪云选择与茶相依。她开茶室、做培训、亲手采茶制茶。她发现,每一次泡茶、品茶的过程,都像是一场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在茶香氤氲中,外界的纷扰渐渐褪去,只剩下内心的真是声音。
在与茶相伴的日子里,汪云完成了一场涅槃重生。那一次,她去云南茶山采茶,因为道路施工,再加上悬崖峭壁,她和丈夫在路上出了很严重的车祸,车子的右侧被全部削去,汪云也受了很严重的伤,满身鲜血,身上没有一处不疼。
丈夫抱着她无助地在路边求助,那时候,她心里也怕,可一想到茶,她就觉得还有好多事儿没做完,她还要做一款留世好茶呢!就是靠着这股信念,她挺了过来。
经此一劫,汪云对很多事情都看淡了,但对茶的痴爱却是更浓了。她想做一款让人喝到能喜欢、欣赏、甚至被感动的茶,这是她的梦想,无论多么辛苦与危险,她都乐此不疲,哪怕是遭遇可怕的车祸。这就像一场人生的涅槃重生,她经历了生死,却在茶的世界里又活了过来。
可以说,茶不仅治愈了汪云的身体,更重塑了她的精神世界。她在茶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开始摆脱过去的焦虑与迷茫,学会以平和、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她逐渐明白,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并非来自外界的认可和物质的积累,而是源于内心的丰盈与安宁。
于是,汪云决定将自己对茶的感悟和人生的转变记录下来,《觉茶道》这本书也就应运而生了。她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能够在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修行之路。
茶道其实很接地气
这本书就像是汪云和茶的一场美丽的邂逅,她用文字把茶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期待用一缕茶香温暖我们的心。这本书写得很真诚,读来就好像坐在她的茶馆里,一边点着熏香,一边品着香茶,然后慢慢地听她讲故事。那些文字就像茶水一样,温温柔柔地流进了心里。
曾几何时,我们听到“茶道”二字,只会觉得这是高雅之士的志趣,但汪云的这本书却告诉我们,茶道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它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一个人对茶道的理解,就是他对生活的理解。不管是走路、坐姿还是茶道礼仪,传递的都是一种平和、自信、尊重。这些细节虽小,却在不断提醒我们,要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
可能还有人会说,现在的饮茶都太讲究了,茶叶要精品、水要精品、连茶具也要精品,这么劳神费力,普通人是做不来的。其实,在汪云看来,大象无形,真正的爱茶之人,既在乎这些,也不在乎这些。在乎是因为,这些可以让茶的味道达到最纯正、最完美的状态;不在乎是因为,茶的真正价值,在于喝茶人对待它的心境。
一句话,喝茶喝到最后,喝的是心境,喝的的品格,喝的是修行。正所谓,只要心中有海,哪里都是马尔代夫,只要心中有茶,杯杯皆是茶中精品。
与茶相伴的香道、花道也是如此,听起来都是高雅的生活意趣,可在汪云看来,香和花,其实都是生活里的小确幸,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日常里的这些小美好。
我们不用非得有个豪宅才能享受这些,哪怕就在自家客厅,摆上一瓶花,点上一炷香,泡上一杯茶。这些事物可以愉悦我们的身体,填补我们的心灵,等到离席而去时,我们的心中,也蓄满了力量,仿佛可以拥抱整个世界,这就是它们存在的价值。
有感于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汪云不断到各个国家表演茶艺,传播中国茶道。每次表演之后,外国的朋友们都久久不肯离去,他们满是好奇地围着茶席,用眼神和手势比划着问这问那,眼里全是对中国茶道的敬佩。
每当这时,汪云的心中都涌过一丝自豪。一杯浅浅的清茶,跨越了语言与文化的障碍,跨越了肤色与种族的隔阂,成了文化沟通的最好桥梁。特别是在韩国交流时,韩国朋友从一开始的不解,再到吃惊,再到敬慕。茶道交流让他们消除了对中国茶文化的误解,真正领略了中国茶道的博大精深。
这次经历,也让汪云倍感欣慰。多年来,她奔赴日韩、印度、欧洲等各个国家,展示茶艺,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做着不懈的努力。
倘若不是发自内心的爱茶,一个人又怎么能坚持至此呢?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收获了一群朋友。他们都视茶为自己的忘年交,时常围坐在一起,喝着茶,聊着天,那种氛围特别温暖。
茶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能让陌生人变成老朋友,当下年轻人兴起的“围炉煮茶”热,正是这种魅力的深刻体现。寒天冻地,和朋友坐在炉里,安静地喝茶,开心地聊天,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此刻,大家的心却特别亲近。生活可以很复杂,但也可以如此简单。
如果哪天你觉得日子过得有点乏味,或者心里有点儿乱,不妨泡上一杯茶,坐下来,静静地用心感受。茶的世界很大,装得下我们的喜怒哀乐;茶的世界也很小,只装得下我们和一片叶子的缘分。
来源:鹰哥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