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千年来竹子产地的分布,看中国气候的变迁

B站影视 2024-12-28 10:36 1

摘要:有人会问,你怎么判定历朝历代的气温?确实,古代没有气温计,也没有关于气温的准确记载,我们只能通过当时结冰降雪等记录和物候特征来判定当时的大致气温。

地球的气候不是恒定不变的,温暖期和寒冷期不断交织。

有人会问,你怎么判定历朝历代的气温?确实,古代没有气温计,也没有关于气温的准确记载,我们只能通过当时结冰降雪等记录和物候特征来判定当时的大致气温。

比如,我写过两篇文章来说明各个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一篇是《大象的退却,一千年前大象还遍布中国,为什么现在只生存于云南边陲?》,还有一篇是《4000年前,华北有多温暖湿润,从《禹贡》一文就可以看出》。

大象在中国的分布,从河北一直退缩到今天的云南边境。4000年前,长江流域还是热带雨林,这些物候特征都形象说明,中国五千年来,总的来说,气候是不断变冷的。

我们来说说一个新的物候特征,几千年来,竹子在中国分布的变化。

就现在来说,竹子在我国大多数省区都有,北纬四十度以南都有竹子分布。

北京有一个紫竹院公园,是1953年兴建的,有大小几十块竹林。北京刚好是北纬四十度左右,但这个公园并不能说明北方广泛存在竹林,因为紫竹院公园也是从南方引进的青竹、紫竹、斑竹、石竹等品种,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维护才形成的竹林。以北京一带的气候条件,竹林不加以人工灌溉维护,是没办法生存的。

我在南北都生活过,在黄河的北边,除河南焦作的博爱县有大片自然成林的竹子以外,再往北,就没有大片天然竹林了。焦作的纬度是北纬35度,这大概是中国大片天然竹林是否存在的自然分界线了。

竹子生长在背风向阳、潮湿的自然环境里,天然竹林的生存环境为年平均温度为12至22摄氏度,年降水量1000毫米至2000毫米,黄河以北大多没有这种气候条件。

我们来说说古代的情况。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把天下分为九州。其中有六个州的介绍都用了一个词“厥篚织文”,这六个州分别是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篚”是什么意思?《孟子·注疏》:篚,以竹为之,长三尺,广一尺,深六寸,足高三寸,上有盖也。

这段记载是什么意思?除了今天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湖北等省以外,山东、河南和河北等省,都需要进贡竹子。如果不是广泛产竹子,又何需进贡?

商周时期,有很多带竹字头的字,如:筐、簋(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簠(祭祀时盛谷物的器皿),笾(竹编食器)……

这充分说明,当时黄河流域,不但广泛使用竹器,还是竹子重要的产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贾思勰编写《齐民要术》是一部农学百科全书。在《齐民要术.卷五》中,专门讲了在黄河中下游河南山东一带种竹子的技术,里面指出,竹子是“中国所生”,当时“中国”的概念就是中原。该章节还特别交待:“不用水澆,澆則淹死”。这充分说明,当时黄河中下游气候还是温暖湿润的,种竹子都不能浇水。

按照《齐民要术》的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黄河流域还广泛分布着竹林。

唐朝的时候 ,终南山北面还有大片竹林。王维在《竹里馆》里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首词写的就是王维终南山别墅外,还有大片野生竹林。

到了宋朝,天然竹林就明显向南方退缩了。

北宋有一个吃货和尚赞宁,写了一本《笋谱》,全书一万多字,记录了98种竹笋的特点和吃法。

《笋谱》里面,没有黄河以北出产的竹笋的记载,竹笋的产地大多集中在蜀中、长江以南以及岭南等地区。该书还特意记载:《尚书》说扬州有大竹,在北宋时期已经没有了,要到会稽山才能找到大竹子。

《笋谱》还记载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广东惠州博罗罗浮山有巨竹,节长二丈,其笋也可以吃。

到了明清,野生竹林的分布应该更现在差不多了。

我们来看看我国现在竹林的分布。长江以南基本上都有竹林广泛分布,其中以福建、浙江、江西、湖南4省最多,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60.7%。

就竹子分布的区域特点来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块。

北方散生竹区

这个区域包括包括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陕西南部、河南、山东南部、河北西南部等地区。这里的竹子比较零散,主要以耐寒的刚竹属竹子为主,因此称为北方散竹区。

江南混合竹区

本区包括四川东南部、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南部及福建西北部。这个区域具有散生竹和丛生竹混合分布的特点,竹子资源最丰富,是我国竹林面积最大、竹材产量最高的地区。尤以毛竹为甚,是我国毛竹分布的中心地区,竹业生产较为发达。

西南高山竹区

主要包括地处横断山区的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和东北部、四川西部和南部。该区位主要以熊猫的主食箭竹属和玉山竹属等合轴散生型高山竹类为主,一般分布在海拔1500-3600m或更高地带。

南方丛生竹区

南方丛生竹区包括两广、海南、台湾等地,这一区域竹子种类最多,但经济竹林面积不如江南混合区,经济产值也不及前者。

近5000年时间里,竹子和大象一样,也有一个从北向南退却的过程,只是没有大象那么明显。

来源:沙鸥说一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