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青年时期最大气的一首诗:《望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5 22:53 3

摘要:24岁,正是人生黄金年华。此时的唐朝,正处开元盛世;杜甫的父亲尚在,虽然只是小小司马,至少衣食无忧。几年前,杜甫就漫游了吴越一带,见识了不少奇山异水。这次,洛阳赶考,虽然名落孙山,但一点没有影响其情志,这不,又开始北游齐、赵了。这天,杜甫来到了五岳之首的泰山脚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导航】

24岁,正是人生黄金年华。此时的唐朝,正处开元盛世;杜甫的父亲尚在,虽然只是小小司马,至少衣食无忧。几年前,杜甫就漫游了吴越一带,见识了不少奇山异水。这次,洛阳赶考,虽然名落孙山,但一点没有影响其情志,这不,又开始北游齐、赵了。这天,杜甫来到了五岳之首的泰山脚下。

终于见到了你,

传说中的泰山,

五岳之首的泰山,

不让抔土的泰山!

我该怎样形容你啊?

我该怎样赞美你啊?

纵横千里的齐鲁大地,

容不下你绵延的苍翠,

仿佛聚集了天地之灵气,

造物主将神奇与秀丽都给予了你。

巍峨高大,

直冲霄汉,

生生割开了天宇:

南面,

朝阳初照,万物欣悦;

北面,

夕日余晖,暮色四合。

拾级而上,

不禁心胸激荡,

层层云雾,

依依从山中升起;

极目远眺,万千景象,

依稀可见,

归巢的飞鸟。

前路漫漫,

山壁陡峭,

终有一天,

我会踏上顶峰,

俯瞰群山,

与天比高!

——泰山历来就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含义。如,泰山北斗;泰山压顶不弯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杜甫此时,正是朝气蓬勃之年,加之才华过人,“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来到泰山,岂有不豪气顿生之理?

远望泰山,诗人震惊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岱宗夫如何?”仿佛不如此,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惊讶。

事实上,泰山确实有令人吃惊的本钱:

“齐鲁青未了”,齐国、鲁国,横跨两个国家,泰山依然苍翠葱茏,可见山脉之绵绵不绝;

“造化钟神秀”,似乎造物主特别钟爱泰山,将天地之神奇、秀丽均集中于此,可见泰山之钟灵毓秀;

“阴阳割昏晓”,山南山北,居然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为清晨,一为黄昏,可见泰山之巍峨挺拔。

以上几句,诗人仿佛站在千里之遥的地方,眺望泰山;又仿佛是在太空之上,对泰山做了一番鸟瞰。其磅礴气势,仿佛李白不羁的想象,如庄子扶摇直上的大鹏鸟。

走进泰山,风光自是不同。既有千万年形成的自然景观,又有历代文人骚客的墨宝遗迹,诗人一边欣赏,一边禁不住思绪蹁跹。感觉自己也要融入到了这绝美的自然之中了:那袅袅升起的云雾,不是从山中,而是从胸中生发出来,层层叠叠,飘向远方。

一路走走停停,眼见天色向晚,诗人仍然兴趣盎然:每一处景观都不舍放过,每一根草木都值得流连。由近到远,极目远眺,千里之外正飞过来的归鸟似乎也能看见。

由细看,又到远望,诗人虽然还没有登顶,但心中的激情已不可遏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啊,不论多大多高,只要永不放弃,一定可以攀上顶峰,览尽风光。届时,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高山,也会显得低矮渺小。——登山如此,人生亦如此。这两句富有哲理的诗句也因此成为人人传诵的千古名句。

孔子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首《望岳》,抒发了青年杜甫不畏艰险,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虽从平仄来看,不完全符合律诗要求,但其骨骼峥嵘,气势雄浑,想象奇特,堪称古体诗中的精品。

来源:谢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