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认识《雪豹》里的周卫国,是从那一个个经典的抗战场景开始的。那个角色刚硬、冷静、枪法准、战术妙,活脱脱一个孤胆英雄,杀得日军闻风丧胆,令人拍案叫绝。
很多人认识《雪豹》里的周卫国,是从那一个个经典的抗战场景开始的。那个角色刚硬、冷静、枪法准、战术妙,活脱脱一个孤胆英雄,杀得日军闻风丧胆,令人拍案叫绝。
可你要是真想知道周卫国的原型是谁,还真有这么一个人,而且比电视剧里演得还传奇。他叫黎原,原名关俊彦,后来改名换姓,弃笔从戎,一步步从黄埔军校的学员,走上战场,跨过国共分裂的血雨腥风,一路打到朝鲜战场,把美国“王牌师”给摁在地上摩擦。
黎原不是一开始就拿枪的,他小时候可是个正儿八经的文人,读书好、思想活,属于那种别人都去考公务员的时候,他一个人琢磨“这国家该往哪儿去”。
中学毕业那年,他本来可以继续读书,可时代不等人。1930年代的中国,外敌环伺、内战频仍,黎原意识到光靠写文章救不了国。他琢磨了一圈,觉得真想救国,就得去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干。
于是他报考了黄埔军校,当时可了不得,那是军人的圣地。能进黄埔的,个个都不简单。而黎原进了,还能在那里接触到进步思想的书籍,这就说明一点,他不是那种光会打仗的莽夫。他读书看报,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啥样。他开始思考:三民主义口号挺响,可国民党真的做到了吗?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黎原那时候刚毕业,就被分到了国民党第八十七师当排长。这支部队后来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
那是真打仗,不是演习。黎原在那儿成了“神枪手”,日军都知道这个排长打得准、冲得猛。部队里的人也服他,因为他不躲子弹,冲在前面。
但是,黎原打着打着,心就凉了。
你想啊,一个黄埔军校出来的正牌军官,满怀抱负来抗日,结果却发现国民党高层内斗不断,打仗完全没章法,许多地方官兵腐败透顶,甚至临阵脱逃。
他后来回忆,那种感觉就像你拼了命,结果你的指挥官在后面喝茶抽烟。他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
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黎原结识了董必武,和八路军接触越来越多。他渐渐发现共产党人干事是真心实意的。
在董必武的引荐下,黎原离开国民党军队,踏上了前往延安的路。
在延安,他进了抗大(抗日军政大学),学军事、学政治。那段时间,黎原找到了理想——他说共产党不是光喊口号的,而是真下苦功夫的。
随后,他被分配到八路军三五九旅,成为教导营营长,这可是王震领导的劲旅。
1941年,三五九旅开始南泥湾大生产。
黎原的任务,不是打仗,而是带人开荒种地。当时南泥湾是块荒地,不长粮,不出产,可八路军必须自力更生。
最开始,连农具都没有,怎么办?黎原走山路,找到了几口废旧的铜钟,他亲手把它们改造成镐头和铁锹。
为了解决效率问题,他还搞出了“劳动竞赛”,设立奖惩机制、评比制度,让每个小队都憋着劲儿干。他不是坐办公室指挥的干部,他自己也下地干活。
后来他们把荒地变成良田,供养了整个部队。黎原上战场会打仗,田地里也能搞生产,兵都佩服他。
抗战结束后,黎原参加了解放战争。东北局势复杂,日本投降后留下的伪警、散兵游勇满地都是,匪患也严重。
黎原被派去当吉林军区警卫团政委,任务不是打国民党主力,而是清匪肃乱,改编伪军,重建秩序。他不是靠砍头,而是靠谈判、组织、政治工作,把一支支散兵聚成队伍,纳入人民军队体系。
后来他指挥东北剿匪作战,又参加了平津战役,组织了几次关键突袭,比如宁车沽、金钟河桥、围困北平,都是硬仗。
最惊人的是,他带兵“活捉”了国民党一个整编师。不是偷袭,是正面围歼,最后逼得对方投降。这在解放战争里是少见的大手笔。
1951年,朝鲜战争进入拉锯阶段。美军开始反攻,志愿军需要一位能顶得住正面冲击的硬将。
这时候,黎原来了。他带着部队守在临津江东岸,那是保卫平壤的前沿阵地。
他的对手是美军中最强的——骑兵第一师,这支部队当时有160多年历史,号称“美国陆军的骄傲”,装备精良、火力凶猛,空军、坦克、炮兵配合无间。
面对这种对手,黎原选择了主动迎战,前移指挥部,集中精锐兵力于前沿。
这是冒险,也是魄力。
很快,美骑第一师扑上来了,先头部队在云山遭到黎原精心布置的伏击,瞬间损失惨重,连团长都挂了。
紧接着又来援兵——第五团,再次被打崩,整整几个团被黎原按在地上打。
美军震惊,直接让情报部门调查:到底是谁在打我们?
结果查出来三个字:黎原。
他不光是打赢了,他还总结出了坑道战术,在朝鲜战场被广泛采用,大幅提高志愿军的防御能力。
朝鲜回来后,黎原升任副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司令等要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但这人从来不喜欢抛头露面,他不像有些将军那样动不动就写回忆录,也不爱摆功劳。他就是干事,完事就撤。到退休,几乎没多少公开讲话。
他曾说过一句话:“枪是拿来保家卫国的,不是拿来吓唬人的。”
很多当年跟他一起从战场下来的人都说,黎原是那种说话轻声细语,但下起命令来毫不含糊的人。他是个能让人放心把后背交给他的人。
《雪豹》里的周卫国,枪法准,懂战略,从黄埔出来,后来加入共产党,这些细节确实和黎原对得上。
但电视剧毕竟是戏剧化的处理,真正的黎原,没有那么多狗血桥段,也没有爱情戏。他的一生,朴实但坚决,沉默但有力。
黎原是周卫国的原型没错,但他比周卫国走得更远。电视剧可以刻画一个英雄,但历史给出的评价,是几十年沉淀后,留在人心里的那种“这人靠得住”。
他从国军到共军,一路打到朝鲜,创战法、守阵地、剿匪患,干的是硬事儿,说的是实话,走的是正路。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人物专栏
《志愿军战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三五九旅战斗纪实》人民出版社
来源:枕梦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