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这一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2025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十,我们将迎来又一个重要的节气——芒种节气。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这一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芒种”也叫“忙种”,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关于芒种节气,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嫁种矣。”
在芒种时节,北方地区的越冬小麦已经陆续成熟,进入了收获的高峰,是紧张的收获季节;而在南方地区则忙着插秧播种。
可以说,芒种是一个直接与农业活动息息相关的独特节气 ,标志着一年中最忙的“夏收、夏种、夏管” 三夏大忙季节到来。
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一候时,去年深秋螳螂产的卵,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候时,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感阴而鸣;三候时,能模仿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因感应到阴气出现而停止鸣叫。
在芒种节气,民间也有许多有趣的习俗。比如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人们迎花神,而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有的将五颜六色的丝绸带挂在花枝上,也有的将落地的花瓣重新贴在树体上。
还有安苗习俗,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在南方,每年五月、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便有了煮梅的习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还会举办打泥巴仗节,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芒种可不一般,被老人们称为60年一遇,据说有三大特点,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大特点是芒种在端午后。2025年端午节是5月31日,而芒种在6月5日,也就是端午在前,芒种节气在后,相差10天。
民间有说法 “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芒种端午后,家家啃猪腿” 。从农业生产角度来看,芒种在端午后,气候条件往往更适宜农作物生长。
因为芒种之后,气温、降水等条件稳定且符合农作物生长需求,庄稼能茁壮成长,预示着将会是一个丰收年,所以才有“家家啃猪腿”这样代表生活富足的说法。
第二大特点是今年芒种在农历的五月份,算是来得比较晚了。老话说“四月芒种不忙种,五月芒种忙着种” 。
如果芒种在农历四月,时间相对较早,农作物生长周期相对宽裕一些,农民们在安排农事时还可以稍微从容;
但当芒种出现在农历五月,就意味着农事时间紧迫,农民们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播种、插秧等农事活动,不然就可能错过最佳种植时机,影响农作物产量。今年芒种在农历五月初十,农民们自然要抓紧时间忙碌起来。
第三大特点是今年芒种是在下午。
2025年芒种具体时间是6月5日17点57分,是在下午才交节 。农谚有云“上午芒种,三伏穿棉;下午芒种,旱死老牛” 。
当然,这不能从字面意思简单理解为三伏天要穿棉衣或者真的会旱死老牛。从气象和农业生产经验角度分析,上午芒种,可能预示着后续雨水相对较多,气候较为凉爽;而下午芒种,则有可能暗示接下来降水较少,天气炎热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灌溉提出挑战。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芒种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无论是对农业生产,还是民间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今年60年一遇的芒种,其独特的三大特点更是蕴含着先辈们对自然规律和农业生产的深刻认知,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思考。
来源:三农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