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4日至25日,在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火热开展之际,岳阳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岳阳日报小记者活动中心在洞庭渔歌小镇小豚之家青少年文创中心,开展一系列非遗文化体验与传播活动,来自岳阳楼区洞氮小学、岳阳楼小学的学生化身“非遗手艺人”及“岳阳推荐官”,为岳
5月24日至25日,在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火热开展之际,岳阳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岳阳日报小记者活动中心在洞庭渔歌小镇小豚之家青少年文创中心,开展一系列非遗文化体验与传播活动,来自岳阳楼区洞氮小学、岳阳楼小学的学生化身“非遗手艺人”及“岳阳推荐官”,为岳阳日报小记者及游客“授业解惑”,以少年之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巧手传非遗 匠心润童心
5月24日,非遗古法香锤——艾康锤制作与漂漆扇工艺体验两大项目在小豚之家青少年文创中心轮番登场。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担任“小老师”的是洞氮小学的学生们。他们大方自信地向岳阳日报小记者和游客们介绍艾草的药用价值与中医“八虚”养生理论,随后手把手教大家将艾草填充进香锤,分享传统养生智慧。
在漂漆扇环节,“小老师”们从唐宋时期的漆器工艺讲起,演示大漆在水面晕染成画的神奇过程,并耐心告诉每一位参与者调配颜料大漆,让色彩在水面流转交织,再小心翼翼地将扇面轻触水面,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漂漆扇作品。
“没想到小朋友们教得这么细致!”一位参与活动的游客赞叹道。小记者们也兴奋不已,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学到了非遗知识,更被“小老师”们的专业与热情感染。
沉浸式场景传播“忧乐文化”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5月25日,在小豚之家青少年文创中心大门前,身着古装的学生化身范仲淹、滕子京,手持折扇,《岳阳楼记》脱口而出,十余组岳阳日报小记者亲子家庭在“古人”的领诵下,接龙完成整篇背诵,现场书声琅琅,文化薪火在古今碰撞中传递。“古人”随机提问岳阳楼典故,亲子家庭踊跃抢答,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此展开。
当天,岳阳楼小学以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为核心,设计结合岳阳楼忧乐文化传承、互动体验与德育实践,通过少年视角沉浸式场景打造吸引参观者,诠释新时代“忧乐精神”,展现岳阳楼文化底蕴与当代楼小超少年的责任担当。
“岳阳楼为什么是盔顶结构?”佩戴“岳阳推荐官”绶带的“岳阳楼小导游”引导小记者及家长观察建筑模型,通过一系列趣味问题,引导小记者切身学习岳阳楼文化知识,同时也让家长从旁观者转变为学习协作者。
在“践忧乐”实践区,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智慧交相辉映。诗词拓印台前,亲子协作完成《岳阳楼记》金句作品;榫卯拼搭赛中,家长研读图纸、孩子巧手组装,亲子家庭成功完成木质岳阳楼模型。
据悉,此次活动是“文旅+教育”融合的创新实践。依托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契机,联动学校与社会资源,既拓宽了小记者的文化视野,助力“五育融合”教育理念落地,也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的互动传承中绽放新光彩,更为洞庭渔歌小镇增添了亮眼的文化亮色。未来,活动主办方将持续联动更多学校在小豚之家青少年文创中心打造“行走的传统文化课堂”,助力岳阳文化IP焕发新生机。
来源:岳阳晚报全媒体 记者 罗凯 方芳
来源:岳阳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