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4日,TCL科技更新的最新一波报告资料显示,集团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深圳华星半导体21.5311%股权的操作正在加紧推进中,交易价格为115.62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TCL科技上市公司合计将控制深圳华星半导体84.2105%股权比例。
文丨谢秀颖
在经营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很多公司的对外投资并购会趋于保守,但TCL却采取了更激进的策略。
5月24日,TCL科技更新的最新一波报告资料显示,集团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深圳华星半导体21.5311%股权的操作正在加紧推进中,交易价格为115.62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TCL科技上市公司合计将控制深圳华星半导体84.2105%股权比例。
此次收购除了进一步加强TCL在半导体显示行业的市场地位,另一个重要目的便是再次增厚上市公司净利润水平,2024年TCL的业绩不算乐观,营业收入1648亿元,同比下降5.4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6亿元,同比下降了29.38%。
为了扭转下滑趋势,这已是TCL科技近半年时间内的第二次百亿级收购动作。
根据4月份披露的公告信息显示,TCL已于近期完成对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简称LGDCA)80%股权和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加上此前其控股子公司TCL华星收购的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20%股权,一举将LG Display中国业务收入囊中,先后两次交易收购金额合计达到138.15亿元,相关财务数据已于2025年二季度并表。
以攻为守的策略能否让TCL重构增长引擎成为行业关注点。
开启以战养战模式
从2018年开始,TCL经过一系列战略转型和调整逐渐把业务聚焦在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三大核心领域。
目前,受益于当下电视面板大尺寸化,以及车载、笔电显示器、手机、智能手表等市场的多元增长,其半导体显示业务依旧强悍,对其净利润造成影响和巨大波动的因素来源于新能源光伏业务。
TCL半导体显示业务在2024年创下历史新高至1043亿元,同比增长 25%,实现净利润62.3亿元,较2023年的增长62.4亿元;而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284亿元,同比减少了52%,实现归属于其股东净利润为-98.2亿元,直接拉低了集团净利润水平。
2025年一季度,TCL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为23.3亿元,同比增长了329%;而TCL中环营业收入61亿元,归属其股东净利润-19.06亿元,仍是亏损大项。
2024年,全球光伏终端装机虽然保持一定增长,但需求增长远低于产能增速,产能过剩导致全产业链供需失衡,恶性竞争下产品价格大跌,硅片价格下滑超45%,特别是龙头企业,出现了 “卖得越多亏得越惨” 的局面,朝阳产业急转直下迎来寒冬。
但TCL很难放弃好不容易拼杀出的市场领先地位,据其财报显示,2024年,TCL硅片出货量为125.8GW,硅片整体市占率已达到18.9%,成为行业第一,2025年第一季度末硅片产能近一步扩大到了200GW。
TCL中环曾是一个非常强劲的业务增长极,但在2022年之后开始出现净利润下滑,2024年一年造成的亏损几乎把过去两年赚到的利润搭进去。
尽管在产业低谷期,TCL仍发力扩大了在新能源光伏领域的全球化布局,2024年不仅出资1.975亿美元控股并购Maxeon,还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全资子公司RELC、Vision Industries达成合作,建立目前海外最大规模的晶体晶片工厂。
就目前来看,2025年国内外新能源光伏产业能否平稳走出周期性低谷仍是TCL扭转经营颓势的关键。
收购合并对冲下滑趋势
收购深圳华星半导体21.5311%股权的操作预计会让TCL科技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提升到66.85%,达到近几年的新高。
但好处是,深圳华星半导体近几年的业务增长情况还不错,短期内对于TCL科技的整体净利润水平可能会大有改观,在2024年1-10月,该公司的净利润就有21.49亿元,相比2023年全年翻了一倍多。
该公司主要从事大尺寸TFT-LCD显示器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包括TCL电子、三星、小米、长虹、LGD、索尼都是其重要客户。
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商在大尺寸LCD电视面板领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调研机构Omdia的报告显示,京东方、TCL华星、惠科等公司在65英寸、75英寸和85英寸LCD电视面板市场上的份额达到了70%-85%,在超大尺寸LCD电视(90英寸至115英寸)市场上几乎占据了100%的份额。
LCD面板出货厂商包括京东方、TCL华星、慧科、群创广电、夏普、友达、彩虹广电、LGD等,
根据出售方在境外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63.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约6亿元;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 2023 年营业收入为 118.6亿元,净利润约5.4亿元。
据多方数据分析显示,TCL对于LGDCA的业务并购成功后,LCD产能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占到全球市场的26%,与市场排名第一的京东方市场份额差距缩小到3%以内。
竞争下的研发投入收缩
TCL连续两次的百亿级收购可谓是在业绩下滑时直接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在2025年下半年的业绩财报中可能显著体现出来效果,但这些并购能否能转化为长期的业绩增长动能仍有待观望。
就目前来看,LCD技术虽然成熟,但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正在不断受到压缩,尤其在大尺寸面板领域,虽然出货量仍有增长,但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压力,价格波动较大,企业盈利稳定性受到影响。
三星、LGD等在收缩LCD产能过程中,正积极投入大量资源推进OLED技术渗透,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端智能手机、电视、IT等产品。数据显示,在手机市场,OLED的渗透率不断提升,2025年预计约为61.1%,并且开始向PC端延伸,在中国市场,OLED电视在高端市场渗透率有望将从2025年的不足1%增至2030年的10%。
TCL在产能扩张、市场份额和技术创新方面未来面临的竞争压力正在增大,有趣的是,2024年研发投入8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4%,从内部趋势看,相比较2022年的107.78 亿元、2023年的103.09亿元的研发投入规模收缩了不少。
从外部来看,其竞争对手京东方2022年研发投入为126.02亿元,2023年为125.63亿元,2024年涨到了132.05亿元,研发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6.66%~7.2%,相比之下TCL的研发投入差距越拉越大,如何保持市场竞争优势是个问题。
对于TCL来说,打完收购这剂强心针,真正的下一轮市场硬仗才刚刚开始。
来源:产业科技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