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往往到了王朝的末端或者乱世,皇帝就显得不那么权威了,一般都会被权臣控制,成为傀儡,如汉献帝刘协,魏元帝曹奂,不过他们俩的结局还算是不错的,曹操和司马昭虽说都是权臣,但是面子上还是把汉献帝和魏元帝当做皇帝的。反观历史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往往到了王朝的末端或者乱世,皇帝就显得不那么权威了,一般都会被权臣控制,成为傀儡,如汉献帝刘协,魏元帝曹奂,不过他们俩的结局还算是不错的,曹操和司马昭虽说都是权臣,但是面子上还是把汉献帝和魏元帝当做皇帝的。反观历史上的一些权臣,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甚至敢僭越杀了皇帝。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杀皇帝最多的五位权臣。
宇文护是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政权的重要权臣,鲜卑宇文部出身。他是北周奠基者宇文泰之侄,自幼随叔父征战,在对抗东魏的沙苑、河桥等战役中崭露头角。宇文泰临终前因为自己的几个儿子年龄都比较小,所以就把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宇文护辅佐宇文觉建立北周。凭借家族势力和军功积累,宇文护实际掌控西魏至北周初期的军政大权,开启长达15年的权臣专政。他以铁腕手段清除异己,三次废立皇帝,虽未称帝却行帝王之权,主导北周早期制度建设。最终因专权过甚,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设计诛杀,其家族势力随之覆灭,成为南北朝权臣政治的典型代表。
宇文护影视形象
作为实际掌权者,宇文护先后废杀三位皇帝:556年,宇文护逼迫西魏末帝拓跋廓禅位于宇文觉,终结西魏政权。拓跋廓退位后被软禁,次年被毒杀,成为宇文护扫除前朝象征的首个牺牲品。第二个被杀的皇帝就是宇文护亲自辅佐上位的宇文觉,宇文觉即位后试图联合赵贵、独孤信等元老夺权。宇文护先发制人,以“谋反”罪名将其废黜,囚禁月余后秘密处决,此时距北周立国仅八个月。宇文觉被杀后,宇文护又立宇文毓为帝,不过宇文毓也称为宇文护的刀下之鬼,宇文毓继位后展现治国才能,改革官制、整顿吏治,其一系列的操作让宇文护难以控制,所以宇文护就设法杀了宇文毓。而后宇文护又立宇文邕为帝,可他不知道宇文邕贼能忍,12年后被诛杀。
2、宗爱宗爱是北魏太武帝时期的宦官权臣,他出身寒微,因机敏狡诈得宠,官至中常侍。他利用太武帝晚年多疑性格,挑拨太子拓跋晃与皇帝关系,导致太子忧惧而死。452年太武帝暴毙后,宗爱联合朝臣拥立南安王拓跋余即位,自任大司马、大将军,封冯翊王,成为北魏实际掌控者。他通过诬告、暗杀等手段清除异己,仅掌权八月便引发两次弑君事件,最终被文成帝拓跋濬诛杀,其专权标志着北魏宦官干政的巅峰,也暴露了鲜卑政权早期皇位继承制度的致命漏洞。
宗爱影视形象
452年,宗爱因挑拨太子案遭太武帝追责,为自保策划弑君。他趁太武帝醉酒独寝时,指使亲信宦官以棉被闷杀这位统一北方的雄主。太武帝之死引发北魏政权剧烈动荡,宗爱借机清洗太子旧臣,同时拥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拓跋余即位后试图摆脱宗爱控制,缩减其兵权。宗爱先发制人,于同年十月趁拓跋余夜祭祖庙时,埋伏刺客将其刺杀。为掩盖罪行,他谎称皇帝“暴病而亡”,并试图拥立新君延续专权,但因行事仓促引发宗室警觉。而众位大臣拥立的文成帝拓跋濬一继位解就杀了宗爱。
3、刘裕刘裕出身东晋寒门,幼年家贫务农,后投北府军崭露头角。凭借镇压孙恩起义、击溃桓玄叛乱等战功,逐步掌控东晋军政大权。他主导北伐灭南燕、后秦,收复洛阳与长安,成为东晋末期最具实力的权臣,受封宋王。420年逼迫晋恭帝禅位,建立南朝宋,终结东晋百年统治,开启南北朝寒门武将称帝的先例。其崛起轨迹打破士族门阀垄断,以军功重构权力格局,但晚年为巩固皇权诛杀前朝宗室,埋下南朝频繁篡位的隐患。
宋武帝刘裕
刘裕为扫清篡位障碍,先后杀害东晋两位皇帝,419年,刘裕北伐后秦归来,权势已达顶峰。因安帝虽愚钝(史载“口不能言,寒暑不辨”)但仍是法统象征,刘裕命亲信王韶之将其缢杀于建康东堂,对外宣称“暴病而亡”。随后立司马德文为恭帝,为禅让铺路。此举彻底撕破权臣与皇室的表面平衡,暴露了他改朝换代的野心。420年刘裕逼其禅位后,初封零陵王。因民间仍有晋室遗忠势力,421年刘裕派人以棉被闷杀时年36岁的恭帝,并屠尽司马皇族。
4、朱温朱温(后梁太祖)出身唐末砀山贫民,早年参加黄巢起义,因战功升任大将。882年叛降唐朝,被赐名“全忠”,任宣武军节度使。通过镇压黄巢余部、兼并藩镇,逐步控制中原地区。903年率军入关中挟持唐昭宗,屠杀宦官集团,受封梁王,成为唐朝实际掌控者。907年逼迫唐哀帝禅位,建立后梁,终结唐朝289年统治,开启五代十国时代。他崛起的轨迹展现了乱世军阀的典型特征:善用背叛与结盟,以军事扩张结合政治权谋重构权力体系,但篡位后治国无方,晚年因继承人问题引发内乱,最终被次子朱友珪弑杀。
朱温
904年,朱温为消除皇帝权威威胁,强行迁都洛阳后,派亲信蒋玄晖、朱友恭等人深夜入宫。昭宗察觉变故,绕殿柱奔逃,被龙武军牙官史太从背后砍杀,终年38岁。朱温为掩人耳目,先处决执行者朱友恭,再立昭宗第九子李柷为傀儡(即唐哀帝)。907年李柷被逼禅位后,朱温初封其为济阴王,安置于曹州。908年,因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等藩镇仍奉唐朝正朔,朱温为绝后患,命亲信崔协携毒酒至曹州。17岁的哀帝拒饮,被强行绞杀,唐朝宗室百余口同日遇害。朱温为制造“天命所归”舆论,宣称“唐主暴卒”,但民间广泛流传“朱三弑二帝”之说。
尔朱荣是北魏末期权臣,契胡族首领,出身山西尔朱氏军事豪强。凭借家族私兵崛起于六镇起义,以镇压葛荣、邢杲等叛乱积累军功,官至大都督,掌控北魏六州军事。他利用北魏皇权衰微之机,于528年发动“河阴之变”,屠杀皇室宗亲与汉化官僚集团两千余人,彻底架空北魏朝廷。此后遥控洛阳政局,先后拥立孝庄帝元子攸、节闵帝元恭为傀儡皇帝,自任天柱大将军,开创“霸府”统治模式。530年因过度专权被孝庄帝设计诛杀,其死亡引发尔朱氏集团反扑,最终导致北魏分裂为东、西魏。
尔朱荣
528年,孝明帝不满母亲胡太后专权,密召尔朱荣进京勤王。胡太后抢先毒杀19岁的孝明帝,立幼主元钊为帝。尔朱荣以此为借口,率军攻入洛阳,将胡太后与元钊投入黄河溺死,借“清君侧”之名完成权力清洗。尔朱荣拥立元子攸为帝后,实际掌控朝政,甚至要求皇帝纳其女为后。530年,孝庄帝设计在宫中伏杀尔朱荣,宣称“朕今日始得免为傀儡”。此举引发尔朱兆(尔朱荣侄子)反攻洛阳,孝庄帝最终被俘绞杀,尔朱氏另立节闵帝延续控制。尔朱荣虽未直接弑君,但深度参与两起皇帝死亡事件。
小结:
北周宇文护创纪录废杀三位皇帝,终结西魏政权并两度弑弟;北魏宦官宗爱连弑太武帝、南安王两代君主,开宦官弑帝先河;刘裕以寒门之身篡晋,缢杀安帝、闷杀恭帝建立南朝宋;唐末朱温弑昭宗、哀帝终结唐朝,其"朱三弑二帝"恶名昭著;北魏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溺毙胡太后与幼主,间接导致两帝身亡。这些权臣皆以铁血手段颠覆皇权,却又多死于非命,印证了"权倾人主者必遭反噬"的历史规律。
来源:历史影视小迷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