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美育提质发展,广师大打造“青禾童艺坊”城乡美育共同体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5 20:56 2

摘要:为全面推进学校对口帮扶河源美育浸润及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5月24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和河源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青禾童艺坊”线上美育优质资源课程项目启幕仪式在广师大河源校区举行。

为全面推进学校对口帮扶河源美育浸润及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5月24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和河源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青禾童艺坊”线上美育优质资源课程项目启幕仪式在广师大河源校区举行。

在“乡村美育提质发展行动”专题活动上,广师大副校长苏晖表示,当前,广师大依托河源校区打造“城乡美育共同体”,创新建立“课程研发——师资培育——实践转化”全链条帮扶模式,拟通过“青禾童艺坊”线上美育优质资源课程项目,以“云端课堂+在地实践”双轨机制,推进美育资源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范式转型。

面向未来,广师大将构建以美育名师引领的精品课程体系,深化“政府——高校——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数字美育”融合路径,致力打造河源美育示范品牌,形成可推广的乡村美育改革方案。

中共河源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二级调研员俞美清表示,河源市教育局将持续强化政策供给与机制保障,支持高校深化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探索新时代美育浸润行动与核心素养培育的融合路径,推动构建全域覆盖、特色鲜明、内涵深厚的现代化美育体系,让美育的种子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华。

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康天东表示,截至2025年,广东已率先建成两批共35个省级美育名师工作室,涵盖八大艺术领域,形成岭南特色的美育创新范式。广师大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联袂推出的“青禾童艺坊”线上美育优质资源课程项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线上美育优质资源课程项目,已形成“高校资源下沉县域学校、乡土美育反哺师范教育”的双向赋能机制。广东将着力推进美育数字化攻坚工程,建设智慧美育资源共享平台;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艺术教育联盟建设,打造中华美育精神的国际传播窗口;同时以“青禾童艺坊”项目为纽带,推动校地协同机制向县域教育神经末梢延伸,构建覆盖全学段、全要素的美育浸润生态系统,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广东范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静敏表示,学院将持续深化“青禾”计划内涵,以“1+N”美育联盟拓展辐射半径,打造云端课堂与流动美术馆实现普惠覆盖;构建“非遗活化——生态美学——红色记忆”课程矩阵,将客家建筑智慧、佗城文脉转化为特色美育资源;实施导师培育计划构建“理论——实践——研究”闭环,培养兼具教育智慧与乡土情怀的复合型人才,最终形成可推广的乡村美育学术高地与文化振兴典范。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罗文勇表示,高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建设要深度彰显高等教育在学术研究、学科交叉、创新实践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聚焦高层次美育人才培养、前沿性美育理论探索和跨学科美育实践研究三大核心任务,与中小学侧重基础性、普及性、趣味性的美育工作室形成战略互补。

教研员代表陈泽勉认为,“青禾童艺坊”项目作为新时代乡村美育改革的创新实践,深刻诠释了五育并举战略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内涵。该项目以系统性思维构建“三位一体”课程框架,破解了乡村美育资源整合的结构性难题,通过艺术素养培育与乡土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开创了“以美铸魂、以文化人”的育人新范式,彰显了教育工作者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使命担当。

据悉,本次活动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自2021年启动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以来,通过五年深耕构建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广师大模式”,为破解粤北地区美育资源薄弱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该活动联动连平县第二小学、惠化中学等十余所对口帮扶学校,拟开展28场线上美育课程,以“四季美育”创新体系贯穿全年——从“五彩斑斓的艺术画卷”到“流光溢彩的传承故事”,将非遗、传统技艺与民俗艺术融入数字化教学,形成覆盖绘画、手工制作等多元内容的美育资源矩阵。

文 | 记者 孙唯图 | 学校提供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