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所有父母一个中肯的建议:不要培养“奴隶”

B站影视 2024-12-27 21:40 1

摘要:她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她,十多年没落下一集《养生堂》,到处学习中医与养生。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帖主@嘎嘎不吃肉大声控诉自己的妈妈“你亲手杀死了我!”

原来,从小到大,妈妈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她身上。

她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她,十多年没落下一集《养生堂》,到处学习中医与养生。

初一她选择住宿,妈妈担心她吃不好,端着一碗米线追着喂她吃。

后来,因为担心她的身体,干脆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了六年。

表面上,妈妈为女儿付出了全部心血和关注,极其伟大。

可实际上,妈妈无孔不入的爱,却铸成了困住她的囚笼。

她在房间锁门,妈妈就用凳子狂砸房门,甚至撬掉了家里所有的门锁。

从小就逼着她学古筝、播音、舞蹈、电子琴……想让她替自己出人头地。

觉得当老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妈妈就盯着她报了40个定向师范的志愿。

一旦忤逆妈妈的意愿,就用情感去绑架她:

“我都是为了你好”

“要不是看你可怜,我早就离婚了!”

最过分的是,当她收到了梦中情校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妈妈竟然带着录取通知书,还有她的身份证消失了!

原因只是为了女儿能够留在重庆,留在自己身边。

这世上有太多父母,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庸。

他们剥夺了孩子的独立和自由,习惯性地用威胁、打压,甚至情感勒索来控制孩子,迫使他们按照自己的期望行事。

与其说他们在培养子女,不如说他们在培养奴隶。

心理学家李雪说过:“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就是把孩子培养成奴隶。

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哈尔滨一男孩,在两次考研失败后持刀自残。

妈妈发现后夺刀相救,结果反被误刺,差点送命。

据报道,这位妈妈当年为了更好地督促儿子学习,放弃了公务员的工作,专职陪读,把一生的希望都“压”在了儿子身上。

她从儿子中考一直陪读到考研,衣食住行全部包揽,平常对他要求也很严格。

一旦他考砸了,妈妈就会不断地抱怨:

“我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你考这点成绩,对得起我这么多年的牺牲吗?”

结果儿子不堪压力,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经常自残。

可即便如此,他脑海里的唯一念头还是要替妈妈考出一个好成绩。

当一个孩子被培养成“奴隶”,他们的独立灵魂早已死亡。

孩子会无视自己的需求、意愿,优先去服从父母的意志,为父母而活。

他们会在煎熬中陷入焦虑、抑郁和低自尊,彻底失去生命的活力。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曾在自传中写道,父亲在他眼中就是一个“暴君”的形象。

在他的成长中,父亲教育他的手段几乎都是“力量、咆哮和暴怒”。平常父亲的责骂、挖苦、冷嘲热讽如同家常便饭,凡是他喜欢的事情全部予以否决。

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卡夫卡的性格逐渐变得忧郁、敏感、自卑。

因为极度自卑,他三次订婚,三次退婚,终生未娶,还在去世前拜托朋友焚烧了他呕心沥血完成的所有作品。

没有一个孩子能在父母高高在上的霸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那些被控制的无奈,被压抑的痛苦,被剥夺的自由意志,都将化为一把利剑,狠狠插入孩子的胸膛。

央视热播剧《鸣龙少年》里有个男孩禹洋,格外令人心疼。

走在学校里,他总是低着头、缩着肩膀,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课堂上,他肚子疼,宁肯拉在身上也不敢举手向老师示意;

哪怕被同学偷拍隐私照片、被当众扒掉裤子,他也不敢反抗,只能任人欺凌……

而这一切源头,莫过于他有一个无比强势又执拗的妈妈。

在从小到大无尽对妈妈的服从中,他迷失了内心的方向,也失去了呐喊的勇气。

被父母奴役的孩子,将会被整个世界奴役。

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了自己的“奴隶”后,孩子走入社会就会任人宰割。

我以前公司有一个男同事。

小伙子明明长得高大帅气,却总是弓着背,一副唯唯诺诺的模样。

他每天只知道闷头干活,任劳任怨,从来不跟同事和领导闹矛盾。

领导对他颐指气使,让他端茶倒水,买烟跑腿,他向来唯命是从。

同事让他加班帮自己整理文件,他照单全收,甚至第二天把全部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他也默不作声。

他在公司待了近2年,一直不被重用,后来公司组织优化,第一个裁掉的就是他。

散伙饭那天晚上,借着几瓶啤酒,我和他聊起了他的原生家庭。

原来,他从小被灌输最多的思想就是顺从。

小时候,上什么兴趣班,平常穿什么、吃什么,和谁交朋友父母都要管。长大了,学什么专业,去哪个地方上班,还是要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变得习惯性讨好别人,没有主见,不敢拒绝……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木偶。

被养成“奴隶”的孩子,早就被扼杀了自我,一辈子活在“被奴役”的枷锁中。

看电影《好东西》时,特别喜欢里面9岁的小女孩王茉莉。

别人质疑她时,她会直接回怼:“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怕什么?”

不想在台下当鼓掌的观众,就当着众人的面直接告诉老师,毫不胆怯。

她自信聪明,处变不惊,勇敢听从内心,内核极其稳定,堪称全方位无死角的“满级小孩姐”。

实际上,王茉莉能活得如此潇洒自在,是因为她有一个无比智慧的妈妈王铁梅。

茉莉在刚搬家的墙上涂鸦,铁梅不仅不责怪,还会夸赞她“你比米开朗琪罗还要厉害!”

从小到大,只要是茉莉感兴趣的东西,她都愿意让孩子去尝试,画画,架子鼓、打拳、写作……

哪怕试过之后,茉莉发现不喜欢,不想继续了也没关系。

对她来说,孩子从不是自己的附属品,她应该去探索、去试错,学会为自己的生命买单。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之恩不止生养,而在于无声的托举。

每一对托举孩子的父母,都是不动声色的摆渡人。

他们从不会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而是默默地守护着孩子,以平等尊重的方式陪伴孩子,努力创造爱与自由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自由飞翔。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他女儿12岁那年,为了赚取更多的零花钱,想要去考看护执照。

他没有批评女儿“浪费时间,影响学习”,也没有阻止女儿。

反而建议女儿:要不要试试画画赚钱?

有次女儿数学考了0分,他不仅没有责骂女儿,反而夸奖女儿道:

“你太厉害了,就像走过一公里雷区一个都没踩到!你是我偶像,我要请你吃牛排。”

他从来不会逼迫女儿上补习班和兴趣班,更不会拿女儿跟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始终都在尊重女儿、鼓励女儿。

在他的培养下,女儿变得格外独立、优秀:

12岁时,女儿便可以一个人从加拿大飞到日本旅行;17岁时,女儿独自一人去美国参加面试,并通过了4所知名大学的面试;

就像蔡志忠在采访中所说:

父母是弓,孩子是箭。父母能做的,就是尽力拉开弓,帮助箭实现梦想。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绝不是以爱的名义让他活成傀儡。

而是给孩子一个独立的人格成长环境和沃土,帮助孩子成为自己国土的国王。

胡适有一封写给儿子的信,里面这样写道: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为自己好好活一次。

为人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养成奴隶,让他迷茫痛苦卑微一生。

点个赞吧,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活得坚定又有力量,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来源:男孩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