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镜”理论:所有生物可能都拥有意识

B站影视 2024-12-26 19:48 1

摘要:意识,即主观体验的本质,至今仍是科学无法完全解开的谜团。神经科学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e)提出了“生命之镜”理论,认为意识并非大脑的产物,而是生命本身的一种基本特征。在他的著作《心灵的黎明》中,库克探讨了一个宏大的问题:物质是如何变得有意识和有生

“我们并非因为拥有大脑而体验生命,而是因为我们活着才有体验。”

意识,即主观体验的本质,至今仍是科学无法完全解开的谜团。神经科学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e)提出了“生命之镜”理论,认为意识并非大脑的产物,而是生命本身的一种基本特征。在他的著作《心灵的黎明》中,库克探讨了一个宏大的问题:物质是如何变得有意识和有生命的?

他指出,大脑的进化并非意识诞生的原因,而是生命的出现才赋予了意识。

我们到底是什么?从科学的角度看,人类是一群物质粒子的集合体,是一台复杂的机器,本身没有任何内在意义。而根据某些宗教的说法,人类是拥有感觉和爱的神圣灵魂,被赋予了意义和宇宙的重要性。

为什么我们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出了如此对立的结论?部分答案在于,人类可以从两个视角来理解:内在与外在。

从内在视角看,我们有直接的主观体验。无论从物理上看我们是什么,从心理上说,我们是一个有意识、有感受的存在。我们闻到雨后泥土的芬芳,看到日出的壮丽,感受到多种多样的情感。这种对自我的直接认知方式,早在科学仪器出现之前,便被神秘主义者通过冥想、舞蹈或祈祷等方式深刻探索过。

从外在视角看,科学告诉我们,我们是由分子构成的物理存在,这些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又由亚原子粒子构成。我们的身体遵循物理定律,就像钟表的齿轮一样精确运转,似乎只是在演绎进化赋予我们的“程序”。尽管科学方法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了外部世界,但对“意识”这一内在世界的存在仍无从解释。

什么是意识?

意识并不是脑海中的声音,也不是自我觉察的能力,尽管这些都依赖于意识。意识的核心是体验的能力,无论是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还是品尝到草莓的甜美,这些都源于意识。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曾提出一个有影响力的定义:如果某事物“有某种感觉”,那么它就是有意识的。

举例来说,把一个人的原子重新排列成一块岩石,岩石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因此它没有意识。那么,猩猩、松鼠、白蚁甚至细菌呢?它们是否有某种感觉?科学需要解释的是,物理世界中原子的客观排列如何与意识的主观体验相联系。

我们可以将意识比作一种“模拟”。当我们看到彩虹时,彩虹其实并不存在于物理世界,而是我们意识中的一种模拟。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模拟会有“光亮”,即为什么我们的体验充满知觉,而不仅仅是无意识的信息处理?计算机可以模拟彩虹的物理信号,却无需“体验”彩虹。是什么赋予了我们“知道”的能力?

这种“光亮”被称为觉知。觉知是意识的核心特性,是使我们感知到体验内容的关键。没有觉知,意识的内容也无法被体验。

意识的终极谜题

尽管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猜想层出不穷,但科学界对其为何存在仍没有统一的解释。意识是复杂大脑的产物吗?还是现实的基本属性?抑或是一种幻觉?关于意识的各种理论,往往牵涉到对现实本质的看法,因此意识理论与世界观息息相关。

詹姆斯·库克在其“生命之镜”理论中提出,意识与生命本质上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之所以有体验,不是因为我们有大脑,而是因为我们活着。大脑的作用只是拓展了人类意识的丰富性,但生命的出现才是意识的真正源头。

这一理论结合了达尔文进化论、热力学、复杂性理论、生物物理学以及当代神经科学的观点,试图弥合科学与宗教之间关于人类本质的分歧。库克称之为“非二元自然主义”,即现实并非被分割为主观与客观、心灵与物质,而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詹姆斯·库克的观点不仅是为了满足对意识的好奇心,更希望帮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痛苦。他坚信,通过更深入地理解意识,我们可以迈向一个更加和谐的未来。

来源:科学减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