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幕式上,昌平区副区长马春秀在致辞中表示,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昌平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学教育协同贯通、校城融合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科学教育迈上新台阶。未来,昌平区将在优化科学教育体
5月24日——25日
第五届(2024-2025学年)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
展示大赛
北京市区域赛
在昌平区体育馆顺利举办
各大媒体共襄盛举
纷纷报道这一
科学教育盛事
让我们通过各家媒体的角度
了解活动的精彩之处
01
央广网
5月24日,第五届(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在北京市昌平区体育馆拉开帷幕。
开幕式上,昌平区副区长马春秀在致辞中表示,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昌平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学教育协同贯通、校城融合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科学教育迈上新台阶。未来,昌平区将在优化科学教育体系、搭建青少年科学展示平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继续努力,为加快建设昌平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本次比赛设置14个线下赛事项目,共计2400余人参加,主要包括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SuperAI工程创新赛、IITC空天逐梦挑战赛等赛事。线上设置7个赛事项目,共计1.3万余人参加,包括编程梦想家编程赛、ICode未来编程赛、源码AI编程挑战赛等项目。
其中,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不仅考验学生对智能控制、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掌握,更强调在极端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参赛选手的优胜方案将直接应用于中核集团应急演练体系,实现“学研用”闭环。智慧中医药—赋能学生健康成长挑战赛让学生们在项目中学习经典医案,通过大数据分析探索个性化调理方案,该项目已覆盖昌平区30所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小小中医传承人”,真正实现“赛场即课堂”。
近年来,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立足区域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聚集优势,依托41所在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中央企业等优质资源,加快构建统一联动、校城融合、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新格局,全区学生获得国家和市级科学类赛事奖项超1000个,在金鹏科技论坛竞赛和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拥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5所,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未来,昌平区将进一步深化打造大中小贯通培养,校内外衔接融合,与现代化高质量教育体系相匹配的科学教育支持体系,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中打基础、出亮点、创品牌,为谱写教育强国的北京篇章作出昌平贡献。
02
人民网
5月24日,第五届(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在北京市昌平区体育馆拉开帷幕,来自全市16区及经开区的中小学生现场比拼,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
据了解,本次大赛共设置14个线下赛事项目,共计2400余人参加,主要包括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SuperAI工程创新赛、IITC空天逐梦挑战赛等赛事。此外,线上设置7个赛事项目,共计1.3万余人参加,包括编程梦想家编程赛、ICode未来编程赛、源码AI编程挑战赛等项目。
在“无人机综合应用接力赛”的比赛现场,六年级学生安信源与他的两位队友配合默契,顺利完成比赛。记者看到,安信源通过操纵手中的遥控器,让无人机击落规定的黄色色板,三发三中。
“这次仅用了52秒,我对这个成绩很满意,很有信心能取得名次。”安信源向记者表示。据该项比赛的裁判员介绍,这项比赛以无人机编程、操控综合应用为主题,将知识性、探究性、科技性融为一体,考察团队设计与配合的综合能力。
另一旁,“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也比得火热,据裁判员介绍,该项目不仅考验学生对智能控制、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掌握情况,更强调在极端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参赛选手的优胜方案将直接应用于中核集团应急演练体系,实现“学研用”闭环。
而“智慧中医药—赋能学生健康成长挑战赛”让同学们在项目中学习经典医案,通过大数据分析探索个性化调理方案。据了解,该项目已覆盖昌平区30所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小小中医传承人”,实现了“赛场即课堂”。
昌平区教委副主任王丽梅介绍,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立足区域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聚集优势,依托41所在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中央企业等优质资源,加快构建统一联动、校城融合、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新格局,全区学生获得国家和市级科学类赛事奖项超1000个,在金鹏科技论坛竞赛和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拥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5所,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接下来,昌平区将进一步深化打造大中小贯通培养,校内外衔接融合,与现代化高质量教育体系相匹配的科学教育支持体系,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中打基础、出亮点、创品牌,为谱写教育强国的北京篇章做出昌平贡献。”王丽梅说。
03
北京新闻广播
今天,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在北京市昌平区体育馆拉开帷幕。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北京市教委、昌平区委区政府、昌平区教委等相关领导和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市16区及燕山地区和经开区的中小学师生等3000多人共同见证了这一科学教育盛事。
大赛全国组委会代表、大赛裁判员代表和参赛选手代表分别上台发言。与会领导和嘉宾一同上台,触发大屏幕,启动本次赛事活动。
本次比赛设置了14个线下赛事项目,共2400多人参加,主要包括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SuperAI工程创新赛、IITC空天逐梦挑战赛等赛事。线上设置7个赛事项目,共计1.3万多人参加,包括编程梦想家编程赛、ICode未来编程赛、源码AI编程挑战赛等项目。
其中,“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不仅考验学生对智能控制、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掌握,更强调在极端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参赛选手的优胜方案将直接应用于中核集团应急演练体系,实现"学研用"闭环。“智慧中医药-赋能学生健康成长挑战赛”让学生们在项目中学习经典医案,通过大数据分析探索个性化调理方案,该项目已覆盖昌平区30所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小小中医传承人”,真正实现了“赛场即课堂”。
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立足区域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聚集优势,依托41所在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中央企业等优质资源,加快构建统一联动、校城融合、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新格局,全区学生获得国家和市级科学类赛事奖项超1000个,在金鹏科技论坛竞赛和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拥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5所,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成功获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未来,昌平区将进一步深化打造大、中、小贯通培养,校内外衔接融合的,与现代化高质量教育体系相匹配的科学教育支持体系,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中出亮点、创品牌,为谱写教育强国的北京篇章做出昌平贡献。
04
北京日报APP
5月24日,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北京市区域赛在昌平区体育馆开赛。来自全市16区及燕山地区、经开区的2400余名中小学生,围绕14个比赛项目展开激烈角逐,包括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SuperAI工程创新赛、IITC空天逐梦挑战赛等。
05
中国青年报
第五届(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5月24日在北京市昌平区开幕。
本次比赛设置14个线下赛事项目,共计2400余人参加,主要包括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SuperAI工程创新赛、IITC空天逐梦挑战赛等赛事。线上设置7个赛事项目,共计1.3万余人参加,包括编程梦想家编程赛、ICode未来编程赛、源码AI编程挑战赛等项目。
其中,“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不仅考验学生对智能控制、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掌握,更强调在极端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参赛选手的优胜方案将直接应用于中核集团应急演练体系,实现"学研用"闭环。
“智慧中医药-赋能学生健康成长挑战赛”则让学生们在项目中学习经典医案,通过大数据分析探索个性化调理方案。该项目已覆盖昌平区30所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小小中医传承人”,真正实现了“赛场即课堂”。
昌平区副区长马春秀表示,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昌平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学教育协同贯通、校城融合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科学教育迈上新台阶。未来,昌平区将在优化科学教育体系、搭建青少年科学展示平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继续努力,为加快建设昌平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据悉,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立足区域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聚集优势,依托41所在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中央企业等优质资源,加快构建统一联动、校城融合、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新格局,全区学生获得国家和市级科学类赛事奖项超1000个,在金鹏科技论坛竞赛和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拥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5所,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未来,昌平区将进一步深化打造大中小贯通培养,校内外衔接融合,与现代化高质量教育体系相匹配的科学教育支持体系,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中打基础、出亮点、创品牌,为谱写教育强国的北京篇章做出昌平贡献。
06
新京报
5月24日,第五届(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在昌平区体育馆拉开帷幕。包括全市16区及燕山地区和经开区的中小学师生家长等3000余人参与其中。
虽然学生、孩子们是参与比赛的主体,但记者注意到,从赛事项目上来看,这场比赛的科技含量着实不低。记者获悉,本次比赛设置了14个线下赛事项目,共计2400余人参加,主要包括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SuperAI工程创新赛、IITC空天逐梦挑战赛等赛事。线上设置7个赛事项目,共计1.3万余人参加,包括编程梦想家编程赛、ICode未来编程赛、源码AI编程挑战赛等项目。
其中,“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不仅考验学生对智能控制、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掌握,更强调在极端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参赛选手的优胜方案将直接应用于中核集团应急演练体系,实现“学研用”闭环。“智慧中医药——赋能学生健康成长挑战赛”让学生们在项目中学习经典医案,通过大数据分析探索个性化调理方案,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已覆盖昌平区30所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小小中医传承人”,实现了“赛场即课堂”。
开幕式结束后,场馆内14个赛事项目进入角逐。记者注意到,场馆内的赛事多与人工智能、编程挑战相关。“走向未来人工智能实践应用挑战赛”就位于场馆一侧,参赛学生正抱着电脑坐在一旁专注于答题环节,另一边一个小型的城市道路模拟赛道已经准备就绪。该挑战赛项目负责人郑彦良告诉记者,参赛学生完成答题后,会利用比赛小车的摄像头完成道路数据的采集建成大模型,并通过大模型来实现自动驾驶。
“这与现实中我们汽车的自动驾驶逻辑是完全一样的。参赛学生通过采集数据训练模型,最后完成识别任务,是对学生们算法和实践的考验,他们也能通过比赛更理解如今运用到汽车上的技术是如何工作的。”郑彦良说。
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丽梅介绍,本次大赛设定的项目,也是针对学生们日常校内学科教育的再拓展、再提升,对于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以及锻炼思维,都会达到联动、拉动的效果。
记者从昌平区获悉,近年来,昌平区依托41所在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中央企业等优质资源,加快构建统一联动、校城融合、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新格局,全区学生获得国家和市级科学类赛事奖项超1000个,在金鹏科技论坛竞赛和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拥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5所,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未来,昌平区还将进一步深化打造大中小贯通培养、校内外衔接融合、与现代化高质量教育体系相匹配的科学教育支持体系,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中打基础、出亮点、创品牌。
07
北京时间
5月24日,“科技强国 未来有我”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北京市区域赛在昌平区拉开帷幕。本次赛事设置了14个线下赛事项目和7个线上赛事项目。北京理工实验学校学生吴以轩和付家怡成为了编程和操控的搭档,自主设计制作了机器人参加海洋卫士机器人挑战赛,完成多项模拟海洋保护任务。
08
中国科技网
5月24日,第五届(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在北京市昌平区体育馆开幕。
开幕式上,昌平区副区长马春秀致辞指出,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昌平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学教育协同贯通、校城融合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科学教育迈上新台阶。未来,昌平区将在优化科学教育体系、搭建青少年科学展示平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继续努力,为加快建设昌平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本次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交流展示、比学赶超的良好平台,希望各位参赛选手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共同树立和强化“科技强国、未来有我”的责任担当,共同创造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新高度。
其中,“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不仅考验学生对智能控制、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掌握,更强调在极端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参赛选手的优胜方案将直接应用于中核集团应急演练体系,实现“学研用”闭环。“智慧中医药-赋能学生健康成长挑战赛”让学生们在项目中学习经典医案,通过大数据分析探索个性化调理方案,该项目已覆盖昌平区30所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小小中医传承人”,真正实现“赛场即课堂”。
据了解,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立足区域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聚集优势,依托41所在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中央企业等优质资源,加快构建统一联动、校城融合、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新格局,全区学生获得国家和市级科学类赛事奖项超1000个,在金鹏科技论坛竞赛和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拥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5所,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09
劳动午报
5月24日,第五届(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在北京市昌平区体育馆拉开帷幕。
本次比赛设置了14个线下赛事项目,共计2400余人参加,主要包括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SuperAI工程创新赛、IITC空天逐梦挑战赛等赛事。线上设置7个赛事项目,共计1.3万余人参加,包括编程梦想家编程赛、ICode未来编程赛、源码AI编程挑战赛等项目。
其中,“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不仅考验学生对智能控制、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掌握,更强调在极端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参赛选手的优胜方案将直接应用于中核集团应急演练体系,实现“学研用”闭环。“智慧中医药-赋能学生健康成长挑战赛”让学生们在项目中学习经典医案,通过大数据分析探索个性化调理方案,该项目已覆盖昌平区30所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小小中医传承人”,真正实现了“赛场即课堂”。
昌平区副区长马春秀介绍,近年来,昌平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学教育协同贯通、校城融合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科学教育迈上新台阶。未来,昌平区将在优化科学教育体系、搭建青少年科学展示平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继续努力,为加快建设昌平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据悉,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立足区域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聚集优势,依托41所在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中央企业等优质资源,加快构建统一联动、校城融合、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新格局,全区学生获得国家和市级科学类赛事奖项超1000个,在金鹏科技论坛竞赛和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拥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5所,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未来,昌平区将进一步深化打造大中小贯通培养,校内外衔接融合,与现代化高质量教育体系相匹配的科学教育支持体系,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中打基础、出亮点、创品牌。
10
其中,“开源鸿蒙核电救援工程挑战赛”不仅考验学生对智能控制、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掌握,更强调在极端环境下的协同创新。参赛选手的优胜方案将直接应用于中核集团应急演练体系,实现“学研用”闭环。“智慧中医药-赋能学生健康成长挑战赛”让学生们在项目中学习经典医案,通过大数据分析探索个性化调理方案,该项目已覆盖昌平区30所中小学,培养了一批“小小中医传承人”,真正实现“赛场即课堂”。
据了解,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立足区域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聚集优势,依托41所在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中央企业等优质资源,加快构建统一联动、校城融合、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新格局,全区学生获得国家和市级科学类赛事奖项超1000个,在金鹏科技论坛竞赛和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拥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5所,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来源:昌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