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认为吸引力法则就是“心想事成”的意思,其实这样理解是错的,吸引力法则可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吸引力法则。
很多人认为吸引力法则就是“心想事成”的意思,其实这样理解是错的,吸引力法则可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吸引力法则的本质,并不是“我想什么,就会变成什么。”
而是:“我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怎么样。”
比如:“我想要变成有钱人”这个不是吸引力法则。
而“我就是有钱人”这个才符合吸引力法则的真谛!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你一直“想着”变成有钱人,那么潜意识里就一直认为自己是穷人,这个“潜意识”会影响自己的行为和习惯,从而导致很多动作都是穷人的行为,比如跟大老板见面的时候唯唯诺诺,不够自信;花钱还是大手大脚,不懂得投资自己等。
而把自己当成“有钱人”,气场就完全不一样了,会注重自己的打扮,显露出来的自信能让别人感受到,钱也会花在刀刃上,因为你已经把自己代入了“富人思维”。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当你真正掌握了吸引力法则,就拥有了“显化的力量”。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金·凯瑞分享过他的经历:
他年轻的时候,刚开始做演员时每年的片酬只有3万美金,可谓穷困潦倒,为了改变现状,他写下:
“1995年感恩节前要收到1000万美元片酬。”
写了之后他一直随身携带这张空白支票,当自己已经拥有这笔钱,给自己的身份是“高收入演员”。他去试镜、谈判的时候,都是按照这个身份来,从不唯唯诺诺,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高收入演员”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让他拍戏的时候给人是一种优秀演员感觉,演技得到了很多导演的认可。在1994年的时候,他拍了《阿呆与阿瓜》,片酬就是1000万美元,他兑现了给自己的承诺。
他在一次采访中说道:“你相信自己已经拥有,你就会真的拥有。”
这就是显化的力量,在脑科学领域,这个早已有证明:
“大脑无法区分真实体验和生动想象,持续以‘已成真’的状态思考和行动时,前额叶皮层会重组神经回路,迫使现实与自我认知对齐。”
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
你装得够像,大脑就当真——它分不清是演戏还是现实。只要你天天用“我已经成功了”的架势做事,脑子就会自动帮你调整态度、习惯甚至运气,直到假戏真做。
当然了,只是知道“显化”这个概念还不够,还需要懂得如何让它的效果最大化。
接下来三条建议供参考。
01
每天给大脑“画饼”,但饼要具体
《显化》这本书就有提到:“行动是显化的秘密配方。”
你把自己代入了某个身份,那就得按照这个身份每天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目标都要具象化,要清晰列出每一步做什么,你的行动,要与愿景的频率一致。
比如赚钱,你不要说“我要挣大钱”之类的话,而是要说:我计划用1年的时间,在这个领域深耕,每天去做某件事情,目标是在这一年赚到50万。
比如减肥,你不要说“我要瘦很多”之类的话,而是要说:我计划通过三个月的时间,每天合理饮食,不吃宵夜,每天运动30分钟,来达到瘦15斤的目标。
这就是“清晰力”:列出具体要做事情的每一个步骤,精确到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事宜等,然后每天去做,越清晰,效果越好。
这样,就不需要靠“意志力”去做事,意志力是消耗品,不长久,而清晰力可以让你的行动更持续。
你别管能不能达成那个最终的目标,你只是利用了清晰力这个方法,让自己做到每天清晰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情,活在当下,过好当下。
先完成,再完美,把大目标拆分为每天的小行动。
获得惊人成绩的唯一途径,就是重复每一个小步骤。
你只管去做,过程中不断复盘优化,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如果你没有清晰的计划,那每天很容易花大量时间在无关的事上,比如刷短视频、看剧等。
就拿我自己来举例:我把自己当成了一名作家,并给到自己清晰计划——每天至少阅读1个小时,然后写2000字以上的总结,来保证自己能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因为我每天都有清晰的计划,所以我更容易坚持。当然了,哪怕有某天没完成计划也没关系,不必苛责自己,第二天继续执行最小行动即可。
真正的坚持不是永不中断,而是中断后能快速重启。
显化= 30%想清楚 + 70%做到位。
02
重视圈子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的收入就是你身边接触最多的 5 个人的平均值。”
这反映出人际关系和社交圈子在个人发展和经济收入方面的重要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你身边的人都是不思进取的人,你大概率会受到他们的影响逐渐懈怠麻木,错失成长机遇;如果你身边都是积极向上的人,他们会激发你奋进动力,拓宽认知边界,推动你主动突破。
真正想要改变自己的人,都很清楚圈子的重要性。
如果你身处一个不好的圈子,身边几乎没有什么优秀的人,有两个方向可以考虑:
1.主动靠近优秀圈子,向高人学。比如主动进一些相关领域的社群,多参加行业分享会等。
2.打造自学系统。最简单的就是阅读书籍,看视频学习,这是给自己主动创造“优秀圈子”。
正如《显化》里所说:“向上社交,无论是一些人口中所说的‘从优秀的人身上借运’,还是说从世俗层面来讲述的获得‘打破圈层壁垒的一手消息即信息差’。从终点状态来看,都是把自己带入未来完成时态里去进行思维活动。”
通过与优秀的人交往,学习优秀观点,获取好运和信息差,从思维层面提升自己,这样能更好地实现显化。
03
做好记录,及时调整
《显化》中提到:“显化的过程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场动态校准的旅程。”
很多人初期充满热情,但遇到困难或短期未见结果时容易放弃。真正的显化需要“边做边调整”,在行动中接收反馈,及时优化策略。
具体应该怎么做?
每周复盘一次,检查目标进度,比如“本周是否完成5次运动?”、“是否主动接触了3位行业前辈?”
如果没有完成,也不用责怪自己,而是思考:“下次如何让行动更容易执行?”
还可以把小成就记录下来,最简单的就是写日记的方式。这些记录会成为“身份证据”,逐渐强化“我已做到”的信念,这些都是很好的正反馈,如果不记录,很容做一段时间就麻木了,没有动力。
如果发现原定方法低效,果断换赛道。比如想通过副业赚钱,尝试自媒体3个月无起色,可转向技能接单或线下合作。
所以,显化不是“不摔跤”,而是“摔倒了爬起来换个方向继续跑”。
04
结语
总结以上内容:
显化法则就是让自己从的身份定位开始思考问题,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应该去做什么样的事。”
在这个视角下,所有的选择、方法、努力都会主动围绕这个身份去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到:
清晰计划、靠近优秀圈子、复盘优化。
你不必每一步都走对,但必须一直往前走。
你也不需要一开始就厉害,但需要每天变厉害一点点。
就像《显化》说的:“成功的人不是不犯错,而是犯完错立刻换个方法再试。”
你现在的每一个小行动,都在给未来的自己铺路。
来源:小凯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