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掉入中国陷阱,专家:今年三件大事表明中国科技超越美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5 17:51 2

摘要: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将中国视作他们最大的“敌人”,想方设法想要遏制中国、击垮中国。为此,美国接连掀起贸易战、科技战等种种“战争”与我国进行“战斗”,但在这些战场上,美国都未能取得胜利,反而因为过度消耗自身,而被认为是落入了中国的陷阱之中。

近年来,美国越来越将中国视作他们最大的“敌人”,想方设法想要遏制中国、击垮中国。为此,美国接连掀起贸易战、科技战等种种“战争”与我国进行“战斗”,但在这些战场上,美国都未能取得胜利,反而因为过度消耗自身,而被认为是落入了中国的陷阱之中。

有专家认为,今年已经发生了三件大事,表明中国的科技已经超越了美国,而美国,早已落入了“中国陷阱”之中。

· 试图遏制中国,反被中国超越?

在特朗普的上一个任期内,就已经对中国掀起了贸易战,多年过去,实际上事实早已证明贸易战是失败的,而到了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又掀起了对华的科技战,对美国来说遗憾的是,这场科技战其实也是失败的。

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项立刚就曾提出一个观点:有三件大事表明,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超越美国,也就是说,多年来美国试图打压、遏制中国,不仅未能取得成效,反而被中国反超。

为什么美国越想遏制中国的发展,反而越推动中国的科技发展,甚至让中国实现了对美国的科技赶超呢?

美国罗德学院国际关系教授约翰·科珀曾撰文表示,这主要有三个因素共同作用。首先,由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就实现了快速增长,并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依旧维持经济增长,让中国的经济规模迅速增加。

科珀认为,如今中国的经济规模庞大,甚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美国,这让中国有更多资金投入科技领域,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中国科学专利、公开论文的数量已经领先美国,而且学术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都优于美国。

澳大利亚的一份研究则显示,中国在总共44个技术领域中的37个领先于美国,尤其是人工智能、机器人、5G通信等重要领域。这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

其次,科珀认为,中国政府在提高科技水平方面制定了长期、具体的规划,并坚决执行和实现规划目标,但美国政府则不同。美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受股权问题、游说团体的影响,在一些时刻会拖累科技进步。

最后,科珀指出,美国认为环境比基因更重要,但中国和大多数亚洲国家则坚信头脑和学习能够带来更多收益。科珀认为,中国顶尖高校的生源更加优质,因为他们在录取学生时更注重的是成绩,而在美国常青藤联盟,学生的家世背景、平权政策在一些时候比成绩更重要。

而且,中国攻读工科类的研究生人数远超美国,这意味着中国将在之后的科技发展中实现对美国的超越。

当然,从更宽泛的视角来看,项立刚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其实我们只能说中国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对美国的弯道超车,但总体上来看,美国还是掌握着很多先进科技、尖端技术的。

但至少我们需要保有自信的是,今年发生的3件大事其实已经意味着我们的科技水平正在实现对美国的超越。

· 三件大事意味着中国的“反超”

到底是哪3件大事,有着如此强烈的代表意义呢?首先,是我国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的全新突破。

去年9月,美国终于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实现了突破——美国空射型高超音速导弹“灰鲭鲨”已经完成所有平台测试。这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危机感”,似乎意味着我们在这一领域开始“落后”,不过,实际上并非如此。

今年1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南华早报》的消息称,中国正在秘密研发的高超音速空空导弹,已经满足了解放军空军的要求,或许很快就能交付。

《南华早报》宣称,这是中国官方首次证实这种“神秘武器”的存在,可能会对美国军用飞机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包括美军正在进行测试的B-21隐形轰炸机。

资料显示,中国高超音速空空导弹怕生高度优势明显、射程极大增加,对大型空中目标的最大射程预估可以达到1000公里。而且,导弹还将以5马赫甚至更高的速度俯冲而下,就算是预警机能够借助红外探测装置发现导弹袭来,但因导弹速度过快,美军飞机同样来不及躲避。

而且,中国高超音速空空导弹不但采用毫米波雷达与红外成像复合制导的技术,还引入了人工智能算法实时预测和修正导弹的飞行轨迹,确保精确命中。

还有专家认为,这款高超音速空空导弹还能实现与战机飞行员的信息实时共享,飞行员可以根据实时共享的信息实现精准控制,增加打击的命中率。

毫无疑问,这意味着中国在导弹领域进一步实现了对美国的超越。

第二件事则是美国对中国制裁已经越来越有心无力,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就拿中国仍然处于劣势的芯片领域来说,虽然美国仍可以通过对中国“高端芯片”进口卡脖子的方式来实现对中国的遏制。但美国政府想这么干,美国企业可不愿意。

以芯片巨头英伟达为例,在美国对中国进行制裁之后,英伟达的营收就开始下降,因为中国市场是英伟达全球营收的重要贡献者——中国市场贡献了大约25%-30%的收入,英伟达自然不愿意配合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制裁。

今年2月,英伟达本已经成功让特朗普允许他们继续出口“中国特供”H20芯片,但很快特朗普就改了主意。

对此,英伟达并没有“坐以待毙”,媒体报道称,英伟达已经通知包括字节、阿里、腾讯等中国市场最重要的客户,他们正在修改其AI芯片架构,让其符合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以便继续向中国企业供应AI芯片。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他们可能将在今年7月推出新的特供GPU,以维持并提升在华的销量。但随着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力,恐怕此举难以真正拯救英伟达:英伟达AI芯片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从95%骤降到50%。

第三件大事则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中国汽车近年来一直在海外市场强劲发力,到2024年,中国整车出口达到了641万辆,直观反映出了我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比如,比亚迪已经顺利进入全球110多个国家及地区,在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成为了新加坡等地全市场的销量冠军,在更多国家,比亚迪则是新能源汽车的销冠。

我国越来越先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系能源汽车,让全球消费者看到了中国汽车的实力。

汽车制造涉及到诸多科学技术,我国汽车的竞争力日益增强,也意味着我们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日益强劲。

对我们来说,在科技领域全面超越美国,不是梦想。

· 美国落入了“中国陷阱”吗?

对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追赶和超越,美国专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发表了诸多文章,宣称美国已经落入了“中国陷阱”,再这样下去,全面衰落只是时间问题。

比如,美国学者白洁曦(Jessica ChenWeiss)就曾发表一篇文章,宣称美国已经落入了中国陷阱,其外交政策被“与中国竞争”所绑架,这正在消耗美国,还可能会动摇美国的领导地位。

白洁曦表示,中国的崛起让美国焦虑,所以,美国一直在“狭隘”地围绕着“如何对抗中国”来制定外交政策。但这一举动上海了美国的社会和民主、动摇了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并会导致中美关系恶化,让两国走向危险的境地。

在美国民间,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职业发展”,又一再提出各种“对华斗狠”的措施和目标,并形成了一种排斥不同声音的群体性思维,更让美国难以从“中国陷阱”中“逃脱”。

白洁曦认为,美国应该多与中国接触和沟通,这样才是维护美国利益的正确方式。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白洁曦的观点自然有道理的——在她说出自己的观点后,还被美国不少专家称赞为“勇敢”,但美国政府会听吗?

显然不会。美国政府现在所做的,其实就是在“中国陷阱”中越陷越深。比如,他们放弃了自己本来就有的科技领先优势,更专注地打压中国,导致中国正逐步实现对美国的超越。

比如,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制裁,但这只能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甚至美国可能还会伤得更重一些。因为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在全球供应链中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完全脱钩”的,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最终也要自己来承担后果。

再比如,特朗普政府要求哈佛不能再继续招收国际学生,并要求所有国际学生离开美国。这意味着美国打算放弃他们“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优势,如果美国继续将全球顶尖人才往外推,那么美国的科技发展速度只会越来越慢,被中国全面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美国需要认清的是,这个“中国陷阱”并不是中国制造出来的,而是美国人自己制造出来的,美国想要跳出这个陷阱,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或许只有他们真正明白“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两国”的意义,才能真正跳出这个陷阱。

参考资料:

来源:历史系小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