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预警后有On Hold,该如何看待PLOS ONE等发文大刊

B站影视 2024-12-27 15:58 2

摘要:在本年度,科睿唯安旗下被 “On Hold” 的期刊呈现出愈发频繁的态势。在每月更新的 Web of Science(WOS)期刊目录里,这类期刊已然成为重点 “筛查剔除” 的目标对象。

【SciencePub学术】在本年度,科睿唯安旗下被 “On Hold” 的期刊呈现出愈发频繁的态势。在每月更新的 Web of Science(WOS)期刊目录里,这类期刊已然成为重点 “筛查剔除” 的目标对象

与此同时,中科院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高风险性。这些期刊在学术质量把控、出版规范等诸多方面或许存在一定的问题或隐患。因此,为了保障自身学术成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强烈不建议广大科研工作者向这些预警期刊投递稿件!

Q

为什么论文发表越来越难

01

需求增多:不管是职称评审,结业立项,还是毕业、申博留学都有论文发表需求,并且需求是与日俱增的。

02

收稿精确:大规模撤稿以后,期刊的收稿领域越来越精确了,这对期刊和整个学术环境毋庸置疑是好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时给作者增加了投稿难度,选择也随之变少。

03

投稿流程: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说,在SCI期刊选刊投稿方面都有一定的信息壁垒,无法选到最合适自己研究方向的期刊。

04

时间线长:有时候自投后长时间没有回应,等了无数个令人揪心的日夜后,却换来了一个Rejected!

因此,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大环境,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发表自己的论文,更别提一些认可度极高的顶刊

Q

普通人该怎么发论文呢?

其实,学术期刊也是金字塔结构,塔顶是如雷贯耳的顶刊,每个专业也可能就几本公认的顶刊,在上面发一篇,就可作为自己终身代表作,比如:Nature, Science,Cell 等;塔身则是那些公认的主流期刊,这些期刊虽然地位不如顶刊,但也深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认可。塔座则是中科院四区和部分三区期刊,其中一些期刊的发文数量巨大,是妥妥的发文大刊。

中科院分区示意图

发文大刊中,PLOS ONE发文总量超过29万篇,Scientific Reports发文总量超过20万篇(以上2本都未曾被On Hold或中科院预警过),而大多数顶刊和主流期刊发文总量甚至不超过1万。

所以有时候正是这些“发文大刊”的存在,才能满足我们的刚需

Q

这些“发文大刊”是如何炼成的?

数量如此巨大的论文发表在同一期刊,这些发文大刊是如何炼成的?

1

广大科研者需求

无论是本科、硕士、博士都需要论文,教师、医生、研究人员也必须发论文,不发论文不能毕业,不能升职,甚至不能完成考核任务,可并非人人都是科研达人,每一篇论文都能发顶刊和主流期刊,但毕业条件、升职条件摆在那里。

顶刊和主流期刊有个毛病,就是审稿周期长,审稿要求多且高,录用率低,使得大多数科研工作者难以承受,而发文大刊往往没有顶刊的毛病,审稿周期非常贴心,一个月肯定告诉你结果,录用率高,你根本不用担心被拒,见刊和检索也快,也很好地满足对各种毕业和升职deadline的要求。

2

出版公司需求

学术出版公司也要发展,要盈利,正因为如此,高贵的Nature旗下有子刊Scientific Reports,这些期刊,既容易发表,又可以骄傲地宣布,我可是发Nature子刊的人。

而大多数出版公司,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弄几个超级大刊,发文量足够多,才能维持公司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发文大刊取名有个特点,通常只用1-2单词取名,如iScience, Sustanability, PLOS ONE, IEEE Access 等。

所以有人总结出:期刊名越短,征稿范围越大,才能一年发一万多,甚至两万多篇文章,典型的字少,刊大。

来源:Sciencepub学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