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慢调,土豆相伴的退休时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5 03:48 2

摘要:退休之后,我一头扎进那方小小的菜园,就像倦鸟归巢,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株植物都像是我新结识的挚友,而其中,那些小巧的土豆,更是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与满足。

田园慢调,土豆相伴的退休时光

退休之后,我一头扎进那方小小的菜园,就像倦鸟归巢,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株植物都像是我新结识的挚友,而其中,那些小巧的土豆,更是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与满足。

一、常德安乡土豆的栽种之旅

初种土豆时,我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的种子埋进土里,仿佛埋下了一个个小小的希望。在常德安乡这片洞庭湖平原的沃土上,土豆种植与湘北的四季节奏紧紧咬合——春薯多在2月中下旬抢墒播种,趁清明前的温润气候扎根;秋薯则于8月立秋后下种,借晚稻收割后的间隙,在金风中孕育新的生命。这里的土地得天独厚,河湖冲积而成的沙壤土疏松肥沃,随手一攥便能感受到细腻的颗粒间藏着的养分,正适合土豆根系舒展。

选种是头等大事。安乡的老把式们偏爱“费乌瑞它”与“兴佳2号”:前者早熟丰产,黄皮黄肉在砂土里格外欢实,4月就能结出拳头大的薯块;后者中熟耐储,椭圆薯身裹着浅褐表皮,哪怕经历梅雨季,也能在土中稳稳长大。播种前五日,我总要在檐下支起木案板,用高锰酸溶液浸过的菜刀将种薯切成鸽蛋大小的块,每块必带一个鼓胀的芽眼,像是给土地埋下的“小逗号”。切块后拌上滑石粉与甲基托布津,搁在竹匾里晾至切口结痂,再用胡霉素泡个“醒神澡”,最后埋进铺着稻壳的湿润沙床,覆上塑料布——这是安乡农人教的“催芽妙法”,不出三日,芽尖就会拱破种皮,像雏鸟啄破蛋壳般探出头来。

播种那日,必得选个晴好的清晨。安乡的菜畦讲究“高垄双行”,我先用铁锨开出深寸许的沟,撒一把草木灰驱虫,再将催好芽的种块按株距20厘米摆进沟里,芽眼一律朝上,两排交错成“人”字形,像是给土地绣上整齐的针脚。覆上掺了羊粪的细土后,还要在垄面铺一层银灰色地膜——这是对付倒春寒的法宝,地膜边缘用土块压实,远远望去,整齐的垄畦如同大地的琴键,只待春风来弹奏出苗的乐章。

每日清晨,我蹲在地膜旁,看阳光在膜面上跳跃,听地膜下细微的“簌簌”声。约莫十天光景,嫩绿的芽尖就会顶起地膜,像孩子掀开被子般探出头来。这时得赶紧用指尖戳破地膜,让新芽钻出来,再随手抓把细土盖住破口——这动作要轻,免得伤了脆嫩的茎秆。待苗长到半尺高,叶片舒展开来,宛如翡翠小伞,我便拎着竹壶来浇“提苗水”,水里兑了沤熟的豆饼肥,浇下去时,泥土里便漫起淡淡的豆香。

安乡的夏天多雨,得常去菜园巡看。梅雨季里,排水沟要清得见底,免得土豆泡在水里烂了根;秋风起时,要给植株培土,防止薯块露出地面晒绿。最惬意的是秋日午后,搬个竹凳坐在垄边,看土豆叶在风里沙沙响,叶片背面的绒毛沾着阳光,像撒了把碎金。这时伸手拨开叶子,能看见茎秆与地下茎连接处鼓出的小疙瘩——那是正在膨大的土豆,隔着土层都能感受到它们沉甸甸的生长。

二、土豆的营养价值

收获的季节,锄头刚触及土层,就能听见土豆与泥土摩擦的“沙沙”声。刨开松软的土,圆滚滚的土豆滚出来,裹着湿润的泥沙,有的沾着蚯蚓爬过的痕迹,有的顶着细小的根须,每一颗都带着安乡水土的温度。洗净后,黄的像琥珀,白的似羊脂,握在手里,能感受到自然的馈赠是这般厚实。

这些土豆是厨房里的百变精灵。安乡的夏天湿热,最宜做酸辣土豆丝——切得透亮的土豆丝在沸水里打个滚,捞起后与青红椒、蒜末同炒,醋香混着椒香,能下三碗饭;秋冬寒冷,砂锅里的土豆炖排骨最暖人,土豆吸饱了肉香,入口即化,连汤都要泡着米饭吃个精光。逢年过节,还能做安乡特色的“炸薯丸”:蒸熟的土豆压成泥,拌上肉末、葱花,炸得金黄酥脆,咬一口,外焦里糯,满是家的味道。

在安乡的菜园里,种土豆的日子就像一首舒缓的田园诗。从翻土播种到采挖收获,每一个步骤都浸透着对土地的敬畏与期待。看着孙辈捧着新挖的土豆咯咯笑,看着老伴用围裙兜着土豆往厨房走,忽然懂得:原来幸福就藏在这一垄垄的土豆里——是等待芽出土时的满心欢喜,是培土浇水时的专注宁静,更是餐桌上那盘冒着热气的家常菜。

岁月悠悠,我愿守着这片安乡的菜园,看土豆苗一岁一枯荣,让锄头与泥土的对话,继续在湘北的暖阳里,酿成一首首关于时光、关于耕耘的慢调长歌。

来源:美食产研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