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1年5月7日,北京医院的病房里,77岁的杜聿明躺在病床上,气息微弱。他的手紧紧抓住前来看望的郭汝瑰,眼神中充满了急切和不甘:“汝瑰,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你当年究竟是不是共产党?”
1981年5月7日,北京医院的病房里,77岁的杜聿明躺在病床上,气息微弱。他的手紧紧抓住前来看望的郭汝瑰,眼神中充满了急切和不甘:“汝瑰,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你当年究竟是不是共产党?”
这是个困扰了他半生的问题,郭汝瑰轻轻抽出被抓住的手,拿起床头柜上的搪瓷杯回道:"光亭啊,你记不记得淮海战役前,我在徐州剿总说的守江必守淮?"
守江必守淮是什么意思?郭汝瑰当年到底是不是共产党呢?
郭汝瑰的传奇人生,始于1928年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当时只有21岁的他在同学袁镜铭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我党。
但是1930年的时候党组织遭到了破坏,他和党失去了联系。此后,他考进了黄埔军校第五期,之后又远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回国后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渐在国民党那边站稳了脚跟。
1945年,郭汝瑰在重庆偶遇了同学任逖猷,通过他堂弟任廉儒重新和党接上了关系。董必武亲自指示:你就留在国民党,在那边起的作用更大。
之后郭汝瑰开始刻意经营清廉形象,连蒋介石送的派克钢笔都锁在抽屉里不用,故意穿着打补丁的军装,甚至用缴获的小本子帐篷布修补沙发,为了避免怀疑,他把自己经营成了一个“书呆子”形象。
他的清廉到了极致,宋美龄送他进口奶粉,他转手就送给了医院的伤员。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进入白热化阶段。杜聿明作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正绞尽脑汁地指挥国民党军队突围。
但是他的每一步行动似乎都在我军的预料之中,屡屡陷入被动。杜聿明意识到自己的作战计划可能被泄露了,他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
郭汝瑰当时深受老蒋器重,在国民党军队中,他是出了名的清廉,生活简朴到让同僚们感到不可思议。
杜聿明多次向老蒋告状:“我自己已经够廉洁了,可是郭小鬼更是清廉得不像话,他一不好女色,二不贪财,甚至连家里的沙发都打着补丁!”
但蒋介石却觉得杜聿明是在疑神疑鬼,反问他:“难道我们政府中就不能有廉洁的人吗?”
杜聿明对郭汝瑰的怀疑也不是空穴来风。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杜聿明接到了一份来自山东的情报,情报称整编七十四师的作战计划被泄露。
这份情报让杜聿明警觉了起来,他开始调查是谁走漏了风声。经过一番排查,他发现郭汝瑰在战前和一个来自山东的神秘人物见过面。
多年后郭汝瑰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终于说出了这个隐藏在心底的秘密。
原来,当时山东解放区的情报人员通过秘密渠道,是他把七十四师作战计划给了华东野战军。
也正是这份情报,让我军能够提前布局,最终在孟良崮全歼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
在国民党的腐败生态中,郭汝瑰的清廉显得格格不入。杜聿明去徐州上任时,有专员送来黄金200两、3万美钞,他虽然拒绝了但对这种事也是见怪不怪。
而郭汝瑰家的沙发补丁用的是缴获的日军帐篷布,连宋美龄送的进口奶粉都转手送给了医院。
国防部作战厅科员回忆:“郭厅长办公室连地毯都没有,我们私下说他假正经,现在才知道这才是真共产党。”
这种“反常”引起了杜聿明的强烈怀疑。1948年,杜聿明在徐州战役中再次失利,他把失败归咎于郭汝瑰的“背叛”。
军事会议上,杜聿明当场质问郭汝瑰:“你的作战计划是不是故意让我们失败?”
郭汝瑰面不改色,冷着脸回应道:“光亭兄,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岂能全怪在我一人头上?”
1947年5月,郭汝瑰把整编七十四师的“中心开花”计划通过密信藏在牙膏夹层里,由任廉儒转交给了陈毅。
粟裕后来评价:这份情报让我们把张灵甫的棺材板提前钉死了。
杜聿明战后追查发现,作战厅会议记录有被翻阅的痕迹,而郭汝瑰是唯一一个非徐州剿总人员接触该文件的人,这个疑点被记进了《徐州剿总情报总结》。
1948年,杜聿明在南京国防部和郭汝瑰发生激烈冲突。杜聿明拍着桌子吼道:“你制定的《徐蚌会战计划》,共军怎么比我们还清楚?”
郭汝瑰冷笑道:“光亭兄是怀疑我通共?那你去校长那里告我吧。”
蒋介石得知后安抚郭汝瑰:“光亭打仗行,疑心病太重,你别往心里去。”
老蒋这次也有点怀疑了,之后他让人开始调查郭汝瑰的银行账户。
淮海战役时,郭汝瑰把徐州兵力部署缩微胶卷藏在钢笔里,通过南京夫子庙“荣宝斋”古玩店中转了出去。
杜聿明突围前一晚,郭汝瑰故意在电话中大声部署“向西南撤退”,实则是让我军预判真实路线为“向西北”。
1949年1月,杜聿明在陈官庄被俘。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始终怀疑郭汝瑰是共产党,但苦于没有证据。国民党的腐败让清廉的人反而成了异类,这或许就是我们失败的原因。
杜聿明被俘后,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0年,他读到《论持久战》,感慨道:原来共军赢在战略,不是靠谍报。
但他对郭汝瑰还是很怀疑,曾托人带话:“若汝瑰是共党,我杜某输得不冤。”
1961年国庆宴会上,杜聿明和郭汝瑰同桌,两人碰杯时杜聿明低声:“你当年那沙发补丁,我现在信了。”
临终前的最后追问1981年,杜聿明因为肾衰竭住进了医院。得知消息后,郭汝瑰前往医院探望。两人见面后,杜聿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问出了那个埋藏已久的问题。
面对杜聿明的追问,郭汝瑰没有直接承认,也没有否认,而是以“政见不同”作为回答。
杜聿明抓住郭汝瑰的手时,监护仪发出了规律的滴答声,好像在为这段历史倒计时。郭汝瑰看着窗外的梧桐叶,想起1948年南京的秋天,也是这样的落叶铺满国防部的台阶。
杜聿明夫人曹秀清后来对子女说:“老头子这辈子,就没像那天那样急切过,像是要把半辈子的疑惑都问出来。”
真相1980年,郭汝瑰正式恢复党籍,中组部档案注明:1928年入党,长期在白区从事秘密工作。杜聿明得知后对秘书说:“我就说嘛,哪有国民党高官不贪财的?”
郭汝瑰潜伏期间传递情报100多份,包括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核心部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台湾国史馆2009年解密文件显示,蒋介石在1949年的日记中写道:郭汝瑰之事,乃吾之失察。
杜聿明之女杜致礼在《父亲的晚年》中写道:父亲临终前终于明白,不是郭伯伯太会伪装,而是国民党太腐败了。
结语1981年,杜聿明在病榻上对妻子曹秀清留下遗言:我死后,就葬在祖国,哪也不去!他的子女因为老蒋的阻挠没能从台湾赶来见最后一面,只能在台北偷偷烧纸。
郭汝瑰在1997年去世后,台湾旧友寄来一张白纸,上面写道曾经的袍泽情谊因信仰不同走向咫尺天涯,个种复杂情感尽在无言之中。
说实话以郭汝瑰的身份和地位,跟着老蒋吃香的喝辣的不成问题,但他没有,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郭汝瑰的一生,正如他在回忆录中写的: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来源:替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