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修道秘笈曝光!老君四字真言让凡人瞬间开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4 04:23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与传统典籍,据资料改编,情节,人物、地点、事件皆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参考资料:《道藏·洞神部》《终南山道统志》《道教内丹学溯源》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与传统典籍,据资料改编,情节,人物、地点、事件皆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参考资料:《道藏·洞神部》《终南山道统志》《道教内丹学溯源》

终南山云雾缭绕的山道上,二十岁的李玄机背着竹编书箱,气喘吁吁攀着青石台阶。他望着山腰处若隐若现的青霄洞天,想起长安城里说书先生的话:"那洞里的老道长能点石成金,会腾云驾雾!"少年攥紧衣襟里的《道德经》抄本,连摔三个跟头才爬到洞门前。

"求见道长!"他扑通跪在青石板上,额头磕得发红。洞内飘来阵阵药香,几个正在捣药的道士面面相觑。须发皆白的一清道长从蒲团起身,手中拂尘扫过少年头顶:"小友所求何事?"

"我要学长生不老术!"李玄机眼睛发亮,"听说吃颗仙丹就能飞升成仙!"

老道长哑然失笑,枯枝般的手指戳向洞内:炼丹炉旁的道人十年没出过山洞,打坐的弟子腿上都结了蜘蛛网,墙角抄经的老道连毛笔毛都秃了三茬。"看见没?最年轻的王师兄,进山时和你一般年纪,如今都四十五了。"

少年望着王师兄花白的两鬓,后背窜起凉气。可想到家中病榻上的老母,他咬牙叩首:"只要能炼出延寿丹,多少年我都等!"

晨钟暮鼓里,李玄机成了洞中最勤勉的弟子。天不亮就跟着师兄们"吸风饮露",把《道德经》倒背如流,有次打坐入定竟三天三夜没动弹。可眼看秋叶落了又生,他摸着毫无变化的容颜急得直揪头发:"师兄,我何时才能炼出仙丹?"

"急什么?"王师兄掀开道袍,露出腰间黢黑的皮肤:"我炼了二十五年鼎,才把铜鼎烧出个凹痕。"

这夜山雨骤降,李玄机蜷在漏雨的厢房辗转难眠。忽闻藏书阁传来异响,他抄起油灯摸过去,竟见一清道长在月光下翻找典籍。"来得正好。"老道长抖开泛黄的丝帛,"这是老君亲传的修仙秘法,能省百年苦修。"

少年颤抖着接过丝帛,七个蝌蚪文在月光下扭动变幻。突然天地倒转,他仿佛坠入星河,看见自己化作流星划过三界。待他惊醒时,手中丝帛赫然写着四个血字:道法自然。

"就这?"李玄机差点把丝帛摔在地上,"这话我都能默写八百遍了!"

老道长捻须微笑,拽着他冒雨冲上山顶。惊雷劈开夜幕,照亮山涧奔涌的瀑布。"看见那水了吗?它想过要往哪流吗?"又一记闪电划过,老松树上跌落个鸟窝,雏鸟扑棱着翅膀稳稳落地。"小鸟学过御风术吗?"

少年怔怔望着暴雨中的山野,突然笑出声来。他甩掉道袍冲进雨幕,在泥泞中翻滚蹦跳,惊得松鼠都探头张望。从那天起,青霄洞天多了个"疯道士"——别人打坐他追蝴蝶,师兄炼丹他数蚂蚁,有次还偷了鼎炉烤地瓜。

"成何体统!"王师兄气得摔了蒲团。可怪事发生了:李玄机种的人参比炼丹房的还粗,随手画的符咒能止小儿夜啼,连后山猛虎见了他都趴地摇尾巴。

三年后的立春日,李玄机躺在溪边青石上晒太阳。忽然他翻身坐起,望着消融的冰凌哈哈大笑:"原来如此!"溪水倒映的面容竟比三年前更显年轻。当晚他收拾行囊,在一清道长门前叩了三个响头。

"要下山?"老道长门都没开,"不怕前功尽弃?"

"给老娘送完终就回来。"少年背起竹篓,"顺便把烤地瓜的手艺传给饥民。"

三十年后,长安城瘟疫横行。有位布衣郎中施药救人,所到之处枯木逢春。有百姓认出他腰间晃荡的《道德经》,惊呼是青霄洞天的仙长。郎中却摆手笑道:"我不过是终南山里烤地瓜的。"

坊间流传开四句歌谣:"不炼丹,不修仙,溪边醉卧即神仙。要问长生何处寻?道法自然在心间。"据说有富商千金难买"地瓜秘方",却在后厨撞见郎中边烤地瓜边哼小曲:"火候不够加点柴,烤焦了皮剥开..."

临终那日,郎中躺在茅草堆上对弟子说:"把我埋在后山桃树下,来年结果分给孩子们。"第二年春,方圆百里的桃树全开了重瓣花,啃过桃子的孩童个个无病无灾。百姓们都说,这是"地瓜真人"显灵了。

如今终南山游客如织,导游总爱指着某棵歪脖子松树说:"瞧见没?当年李玄机就是在这儿顿悟的!"树杈上挂满许愿符,山风拂过,红绸翻飞如蝶。偶尔有老道经过,会摸着树干喃喃:"哪有什么修仙秘诀,不过是..."

余音散入云雾,惊起几只山雀扑棱棱飞向天际。

来源:品味艺术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