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向湾而兴,教育先行。地处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宝安、中山,近年来保持完美同频,锚定“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坚守“办一所、优一所”,推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通过教育先行示范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向湾而兴,教育先行。地处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宝安、中山,近年来保持完美同频,锚定“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坚守“办一所、优一所”,推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通过教育先行示范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学位建设,攻坚克难。深圳市大力推动百万学位建设,近4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远超“十二五”“十三五”总和,其中宝安区2021-2023年就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9.17万座,接近“十三五”总增量的2倍,今年秋季新学期又有9所公办义务教育新校、13所公办园崭新亮相,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0400座、公办学前教育学位4410座,增量再创历史新高。中山市亦连续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多所,大批量扩增学位,公办专门学校、中山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等两所特色学校今秋(2023年)投入使用,基础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如今,深圳中小学教育集团总量已近百个,其中宝安区已成立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12个、公办学前教育集团15个。目前中山市成立基础教育集团25个(其中市级教育集团共15个,城乡教育共同体6个,市级教育集团培育对象3个,幼儿园1个),涵盖成员校58所,覆盖学生约16.6万人。在此基础上,宝安区持续落实“健康第一”育人理念,加强体教艺教融合,100%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文化或体艺赛事;“一校一策”推进科技、人工智能教育,并区域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山市则制定出台《深化新时代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大思政课”体系,形成“大德育”格局,深化学生“天天动起来”品牌,推动民族器乐进校园,建立常态化美育展演机制,创建校内外劳动教育新模式。
推进教育均衡
中山持续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到2025年增加中小学学位14.4万个,推进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0%以上。
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计划,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双精准”人才培养模式,畅通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兼职贯通。
实施民办中学规范达标计划和品牌提升计划,加强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支持完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制度,健全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发展多元特色教育。
教育跃迁发展
宝安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和“课程改革”为重要抓手,聚力实施党建引领铸魂、服务民生幸福、队伍建设强基、课程育人提升、教育科研支撑、数字教育赋能、各类教育共进、民办教育促优、交流合作共美、安全稳定底板等“十大工程”,推进教育跃迁示范。
到2025年,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学生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公共服务实现更高水平均等,教育引领与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城市、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更加彰显,未来教育新样态初步形成,学习者终身学习、个性化教育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教育先行示范
深圳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开展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监测试点。
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推动“科教研产用”协同融合发展;深化高水平合作办学,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加快实施基础教育百万学位建设计划;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全面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并试点推行每周半天计划;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到2025年,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完善,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支撑教育优质发展的“四个体系”更加健全,初步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总体实现较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
深圳
各级各类学校2940所
在校学生274.80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14所
幼儿园1973所
中山
基础教育集团25个
全日制高等教育在校学生5.69万人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1.13万人
小学在校学生37.82万人
宝安
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12个
公办学前教育集团15个
各级各类学校606所
在校生54.75万人
※数据引自深圳、中山、宝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正金
中山日报记者 王帆
编辑 王雨莎
本文来自【宝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